APP下载

“卓越工程师计划”中土木工程类青年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

2015-12-07曹正罡武岳范峰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5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土木工程青年教师

曹正罡+武岳+范峰

摘要:随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全面实施和推进,高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界定为为企业输送理论知识扎实、专业结构完整、领导和协作能力突出的专业性人才。针对这一要求,本文总结了高校土木工程类青年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暴露出的自身问题,如知识结构缺失、工程经验匮乏等等,并指出这一现象已经成为阻碍“卓越计划”顺利实施的关键性问题。为此,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通过到企业进行博士后合作研究,积极投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实施中,引进企业高管或技术人才进入课堂补充教学,青年教师假期进企业学习等建议和措施,力求改变青年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准,预期能有效解决一线专业复合型青年教师的职业技能培养和提升问题。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计划;土木工程;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020-02

一、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2010年针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升计划而提出重要举措,并在若干高校试点开展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特别强调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企业的全程参与,有针对性地培养创新性人才,能在国家重要企业担当骨干创新带头人。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国家房地产效应的持续升温,知名房地产企业、大型设计机构、建筑施工企业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大幅度攀升,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位提升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而作为“卓越计划”实施的第一阶段,高校培养过程中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在发生转变,如何应对建筑市场对于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如何调整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如何与需求企业的前沿技术接轨并转化为有效课堂知识,如何与建筑企业人员开展大学生的协同创新培养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摆在土木工程类青年教师、特别是从未走出校园的青年骨干教师面前的难题和挑战。

二、土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特点

“卓越计划”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主要培养途径是通过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按行业标准培养人才,培养学生的工程和创新能力。土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特点是要培养学生掌握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有关的技术标准,具有使用现有的技术、工具或新兴技术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操作技能。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土木工程也是我国比较特殊的一个支柱行业,建筑市场的经济总量非常巨大,人才流动性强,技术型人才需求量大;但也具有一般技术门槛低、研究生与本科生从业差别小,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设置密度过大等一系列特点,这些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而且需要重点指出的是,随着设置土木工程专业高等院校数量的急剧膨胀,对于专业教师的需求也急需扩大,导致吸收了大量刚刚走出校门的博士、硕士进入到校园从事一线教育,这些青年教师往往没有从事过土木工程专业技能培训,甚至远离建筑工程领域实践多年,完全是从“读书到教书”,缺乏“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专业培养和教授能力,而且这些青年教师还面临以下一些急需解决的从业问题。

三、土木工程类青年教师面临的问题

1.知识结构的调整。随着“卓越计划”的不断实施深入,高校毕业生需要在大学阶段获得的科学理论基础知识更为深入,获得的职业技能需要越来越接近实际需求。目前,高校的青年骨干教师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研究方向非常明确,但知识面往往并不宽广;很多青年教师局限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以科研论文和基金项目为依托,从事着前沿、高端的科研工作,但往往这些知识成果不能迅速转化为企业生产力,甚至不能为企业所接受。这种情况下,往往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也导致学生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知识结构出现严重缺陷,大量埋头于相关领域内的文献研读中,甚至土木工程类学生基本具备的画图、识图、分析、计算的能力都已经缺失,对土木工程施工、安装现场的设备、工艺、工法更毫无认识,这与“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完全相悖,其主要原因之一也主要是学生直接接触的青年教师在知识结构中出现缺失。这也就要求青年教师需要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和补充,将自己变成专家中的杂家。首先应补充自己结构工程领域的知识,学习建筑管理、复杂结构分析、施工技术等专业知识,同时应能够熟练地进行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编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能综合运用上述知识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增加学生对工程实际的了解,这样才具备成为“卓越计划”指导教师的资格。

2.实践经验的积累。目前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普遍面临从“校门到校门”的职业技能培养环节缺失问题,很多土木工程专业的青年博士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并没有接触过多的工程实践,往往在边缘学科为发表论文,申请基金而埋头于文字和数字游戏,研究成果往往不能转化为有效生产力。同时由于多年从学,导致本科以及研究生期间学习的土木工程类基础知识已经遗忘殆尽,甚至自身研究已经完全转到材料、力学、防灾等领域。但难以回避的是,这些青年教师往往刚参加工作就面临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等一线工作,直接面对广大学生,自己尚没有融会贯通,现学现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不能及时回答,甚至无法理解学生意图,捉襟见肘。针对这些问题,土木工程类青年教师,特别是在结构工程领域,应该主动学习实践知识,加强与企业合作,多深入工程第一线,参加各类工程参观以及工程设计咨询,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和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培养优秀土木工程类技术人员的重大责任。

3.市场需求的认知。高等院校青年教师从博士到留校,基本没有经历过复杂的企业面试和考核,高校目前的留人标准与企业完全不同。高校强调科研能力,如撰写文章的能力等;而企业更注重综合素质、专业和协调能力以及作为未来企业领袖的潜质。所以青年教师往往无法深入理解企业需求,也无法给予学生人生择业的正确信息。针对这些问题,土木工程类青年教师应积极了解、掌握建筑类主流企业动态、用人机制,市场情况,通过同学、学生、校友等关系建立企业信息网,一方面扩展自己对建筑市场需求的认知,另一方面可以给在读学生提供丰富的企业信息,起到企业—教师—学生三者之间信息的有效传达。

四、土木工程类青年教师迎来的机遇

1.建筑企业博士后的大量需求。目前技术创新性企业大量需求科研技术人员进入到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创新,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也为高校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实践、技术转化、互相学习的良好平台,土木工程类企业往往又是国家支柱型企业,资金雄厚,技术需求量大,创新意识强。青年教师应该抓住机遇,博士后期间尽量选择进入到企业工作站交流。目前我国建筑领域的国家级企业和省部级企业,均设有博士后工作站,而且原则上均与高校具有联合招收博士后的合作意向,但这些企业也往往需要科研人员实实在在地解决企业难题和技术攻关,青年教师应迎难而上,而不是为了“混”一个博士后经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建筑企业深入合作,青年教师自身也能在企业学到许多校园内无法学到的管理知识和职业技能。

2.国家联合工程中心蓬勃发展。国家工程中心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研究开发实体,目前土木类高校大多在建或申请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这给广大土木工程类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平台,搭建了产业与科研之间的“桥梁”。工程中心往往有大量的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并有一定量的具有丰富经验和理论知识的专家作为顾问,与这些复合型人才共同工作,是获取职业技能和巩固理论知识,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大好时机,青年教师应抓住机遇,通过与企业的联合,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实用性转化,积极投身到工程中心的工程实践和课题攻关中去,是全面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大好时机。

3.校外兼职人才的联合教学。我国土木工程类企业的高层技术人才往往都具有高学历,同时又大部分从基层做起,甚至从本科毕业就纳入到了企业精英人才培育计划,他们自身凝聚的企业气息和技术实力,以及从业经历都是非常吸引在校学生的。青年教师应该通过校友,同窗的渠道,争取更多的企业高管进入到学生的培养环节。同时青年教师应与企业人才积极联合,在认识实习、暑期实践等环节中,取长补短,互相借鉴,推荐优秀企业经理人,企业技术骨干在学校设置专业讲座、真正实现将兼职人才引进校内,将实践课堂设在校外,这样青年教师可以在与校外兼职人员的专业合作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

五、结论

伴随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深入开展,针对我国建筑市场的持续繁荣,对于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青年教师的职业技能和从业水平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土木工程专业青年教师应该面向建筑市场的社会需求,针对自身职业技能,专业水准欠缺等问题,利用到企业进行博士后合作研究,积极参加企业社会实践、投身国家工程中心建设和实施,以及积极与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合作教学等机会,补充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促进培养专业性人才,实用性人才计划的顺利实施,全面提升广大青年骨干教师的职业技能,也是保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秦磊华.基于协同创新理念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J].中国高等教育,2013,(22).

[2]卢庆华.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综合素质途径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

[3]李永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教师素质要求[J].教育教学论坛,2014,(9).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土木工程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基于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