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程及教学中若干问题探讨

2015-12-07者胜祥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3期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改革高校

者胜祥

摘要:在新的时代,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要求有了一定的要求。然而很多高校对于体育课程的建设,缺乏新鲜的想法和改进,即使教学大纲时刻发生着变化,思想和观念都有了逐步的变化,目标和任务也发生着不断变化,至于当实际进行时遇到了很多困难。本文就以目前高校体育课中出现的现象为基础,从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高校体育课程结构设计、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方面进行深入剖析,结合实际调查,通过讨论和分析,为当代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一定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3-0156-02

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对体育课很感兴趣,愿意参与。但是学生对于体育课的课程内容、教材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有不同意见。因此,高校的体育课程需要打破过去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结合大学生的身体情况,以增强大学生体质为目的,制定更适合的体育课程体系,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

一、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探讨

1.运动教育。大学生应该至少在个体性和合作性运动项目中分别掌握一项,这样更切合社会实际,更有利于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有研究者提出,高校应该多开设既有健身性、技能性又低的项目,我以为不可做得过头。所以,高校体育不可一味地追求新兴运动项目。只要技能考核不过于强调运动技术的精准,不用运动水平高低作为衡量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体育教育合格与否的主要依据,学生才不会对体育运动失去原有的兴趣。

2.体育理论教育。一直以来,我们理解中的体育课程都是以运动技能为基本内容的,运动技术是体育课程的主要部分,体育理论教育居于次要的地位。当前,很多高校都是把理论教学穿插在实践教学中进行。但是,能够说得上理论联系实践的多数是一些运动项目的规则等理论。那些健身原理等内容很难在运动实践中穿插进行,而且这样的讲授缺乏系统性,因而收效也不大。

3.体育社团活动。大学生的体育社团是一个由相同体育爱好的大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团体,活动范围主要在大学校园,属于体育社团和社团的范畴,属于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是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已经加入到大学体育课程中。因此,如何“扶植”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也成为大学体育工作的一项新任务。

二、高校体育课程结构设计的探讨

1.将课内和课外教学进行一体化的课程结构设计。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对课外、校外体育活动地位的几种不正确的认识。把课外、校外体育活动理解为课内教学的继续、延伸和补充,这是一种传统的认识。这种认识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很片面,将课外、校外体育活动放在课内教学的从属地位,显然不受重视。应该指出,课内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课内所学的知识需要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去验证;课外体育活动需要用课内所学的知识来指导。要说“延续”,是相互延续;要说“补充”,是相互补充,决不是单方面的。

2.将学科、学生、社会三者结合进行课程结构设计。由于课程结构设计不是唯一的模式,因此课程结构的设计发展史上围绕着“以何种因素为核心来设计”的问题,存在着种种的理论取向。目前,我们提出一种三种结合的课程结构设计的理论,即学科取向的课程结构、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的课程结构、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结构。

三、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1.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的多种多样。由于现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课程模式设计越来越重视技能性和实用性,如何将体育课程教学功能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是亟需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体育教学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健康功能为先,体育课程的内容需要包括这点,体育课程不能局限于技能的培养上,还应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进行完美的结合。(2)文化功能为辅,通过加强体育课程的档次,再通过实际教学,加强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识程度。(3)注意结合功能。由于体育教学是从小开始的,因此高校的体育课程将和中学体育课程进行有效的结合,再为日后学生步入社会做好铺垫,实现终身体育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2.体育教学课程内容要结合实际。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而设定的,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出现下列几个问题:(1)课程内容的设计需要以人为本,如果只是将生硬的教学内容都系统传授给学生,并不注重学生的接受程度,运动的项目还只局限于传统的竞技运动项目,因此课程内容不能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2)课程内容较少,只注重表面的教学内容,缺失相关的健康教育、文化教育、娱乐教育和终身教育。(3)课程内容生硬,不协调,无法和其他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结合,灵活性差,可选择性差,弹性也差。

3.体育课程教学的评价方法应和科学性的评价接轨。体育课程教学的评价方法和体系属于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关键部分,基本内容包括评价的思想、内容、标准和方法等。因此,应用到实践中时,需要对体育课程教学评价进行相应的改变,具体体现在:在评价思想上,需要将原有的个体选拔转变为普遍激励和培养;评价内容上,不仅局限于表面的生理数据,还应扩展到广泛的多领域方面上;在评价标准上,摒弃原有的定量性评价,采取科学的定量和定性评价;在评价方法则上,可以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

四、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1.全面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秉承“健康最重要”的思想。根据教育部规定,学校体育教育应以“健康最重要”为指导思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高校体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向,不能过度要求体能训练。同时,在体育课程考核时,条件不要太生硬,学校尽量以娱乐的方式组织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逐渐培养一批优秀学生队员,不仅满足大一大二学生的课程需要,还能给大三和大四学生提供课外锻炼和体育竞赛的机会,使所有学生发现体育锻炼的乐趣,全身心投身到体育锻炼中,使身心得到更好的放松。endprint

2.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采用计算机和多媒体等辅助设备的教学方式是高校教育的现状,这种方法也可以向体育教育进行推进。在体育理论课的开展过程中,由于结合了多媒体和计算机,方便了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体现,也提高了课程教学的质量,避免了教学过程中的许多障碍,克服了教学过程中的局限性,使理论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理论内容更直观、深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开发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高校的体育教学也需要进行科研工作。科研工作主要依靠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系统、合理的方法,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科研和开发。这方面工作主要依赖于高校的体育教师。高校体育教师需要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以原有体育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为基础,开发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需要具有目的性、实际性和可利用性。同时,教学评价不仅需要只以教师为主,还要结合专家、教师和学生三方的共同情况进行评价,先摒弃原有教师和学生各自为主的单独评价方法,再把三方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给新时代体育课程教学提供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评价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科研时,需要注意科研的特点,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完美的结合。

4.高校体育课程教学需要以学生为本,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质,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体育运动能够传承一种运动精神,利用运动的技能、场地、器材和正确的运动方法,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此,高校体育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运动方法和本领,还要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很多高校的体育场馆和运动器械达不到体育教学的要求,教师就需要指导学生如何使用现有运动器材。然而,体育教学需要将德育和体育进行结合,全面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自我感知和欣赏美,让学生在运动中发现美的真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5.让学生坚持长期的体育运动,将体育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学校的体育不仅注重学生在课上的表现,还要提高学生日常体育运动的意识,加大学生课外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在逐渐形成良好的体育观,对体育展开探索。最终使学生的课内体育锻炼顺利完成,还能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加的体育锻炼,达到长期体育锻炼的目的,强化体质,健康生活,终身获益。

在新时代,大学体育课课程需要进行改革,在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重点,也是改革的指导思想。因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目的决不是短期能达到的,因此我们要对新时代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进行综合考虑,从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高校体育课程结构设计、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几个方面对课程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和改革,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稳桢.对高校体育课程及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10,29(2).

[2]赖炳森.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7,28(2).

[3]谭曙辉,刘成,蒋荣清.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1(4).

[4]金慧娟,于可红.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结构设计的理论构思[J].浙江体育科学,2004,26(1).

[5]王林,潘绍伟,金玉,郭泰玮.高校体育新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体育学刊,2004,11(6).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课教学改革高校
体育课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