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专题测试

2015-12-07

地理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年龄结构珠三角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表1是世界某四个地区人口相关数据,据表回答1~2题。

1.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明显的是: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2.①地区在四个地区中:

A.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B.年净增人口最多

C.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 D.劳动力资源最丰富

图1是某国196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段大约是:

A.1963—1972年 B.1975—1986年

C.1984—1990年 D.2000—2010年

4.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就业压力大 B.城市人口比重大

C.国内人口迁移量大 D.人口老龄化严重

图2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左)以及图中M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右),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①区域人口稠密的原因,正确的是:

A.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

B.地处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

C.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

D.位于陇海铁路与京广铁路交汇处,交通便捷

6.M省1982年至2008年:

A.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迅速

B.老龄化加剧,人口死亡率增高

C.人口数量增加减慢,劳动力资源不足

D.出生率降低,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图3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高程地带2000年与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状况,读图回答7~8题。

7.2000—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海拔地带是:

A.1 300米及其以下地带 B.1 300~1 900米地带

C.2 500米及其以上地带 D.1 900~2 500米地带

8.2000—2008年,该地区1 900米及其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图4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图,读图完成9~10题。

9.2000—2013年:

A.广东常住人口增速呈减缓趋势

B.珠三角人口主要迁往粤东西北

C.珠三角人口死亡率高于粤东西北

D.粤东西北常住人口总数高于珠三角

10.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速变化,其原因最不可能是珠三角当地:

A.产业转型、升级 B.环境质量下降

C.生育政策调整 D.部分企业迁出

读我国某省产业结构(如图5)和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如图6),回答11~12题。

11.根据该省年龄结构变化图可知1953—2007年该省:

A.人口死亡率不断增大

B.15~64岁人口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C.上世纪7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下降

D.老年人口与少年儿童人口比例不断增大

12.根据两图信息可以推知该省:

A.第二产业发展促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B.人口老龄化导致了第三产业比重增大

C.少儿人口比重会影响少儿服务业发展

D.1953—2007年人口抚养比快速提高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8分)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如图7)。

材料二: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表(表2)。

(1)据材料一分析,1982—2010年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变化特点。

(2)据材料二说出,全国八大经济板块流入人口最多的地区,并分析该地区人口大量流入带来的影响。

(3)2005—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逐年增加,试分析原因。

14.(24分)阅读材料和1982年、2010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分级图(如图8),回答下列问题。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

(1)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的划分,归纳该地区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

(2)据图归纳1982年至201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的差异。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B 2.C 3.C 4.D 5.A 6.D 7.A 8.B 9.A 10.C 11.C 12.C

13.(1)流动人口数量及占全国人口比重持续增长;1990年之前流动人口数量及占全国人口比重每年增幅相对较小;1990年之后流动人口数量及占全国人口比重每年增幅明显变大(每点3分,共9分) (2)南部沿海地区(2分) 增加劳动力数量;增强与外界社会的经济、文化等联系;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对城市交通、环境、住房、卫生、治安等方面产生压力(每点2分,共8分) (3)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每点3分,共9分)。

14.(1)人口分布中部最密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少(6分) (2)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3分);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变化(3分) (3)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人口流入;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至少4点,每点3分,共12分)。

(本文由刘娟、王洪平、杨胤莎撰写)

猜你喜欢

珠江三角洲年龄结构珠三角
明代珠江三角洲的养鸭业与养鸭开村传说
港珠澳大桥驱动下珠江两岸经济关联格局演变
基层组织增活力“两学一做”促发展
基于人口红利缩减的我国经济增长对策探讨
珠江三角洲湿地污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会展行业鼓励性政策研究
珠三角,2012
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