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的研究
2015-12-07杨琼陈晓斌任平先
杨琼 陈晓斌 任平先
摘要:我国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七条提出了“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展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这样的相关规定激励了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健全,鼓舞了中职毕业的学生回校再深造,凸显了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性,为中高职衔接奠定了基础作用。
关键词:护理专业;中高职院校;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4-0229-04
本文主要分成四个部分,主要论述了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性,我国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所面临的问题,护理专业课程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以及总结。第一部分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性研究主要论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根本原因,保证社会稳固发展是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主要原因,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是健全教育体制的关键,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对终身教育的作用。第二部分我国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培养目标无法适应,中职课程和高职课程无法衔接,课程内容重复,技能训练重复以及学生文化理论基础较薄弱。第三部分护理专业课程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以及教育模式和学制进行衔接。第四部分是对以上三个部分的总结。
一、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把课程衔接作为中高职衔接的关键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瞬息万变,中高职课程衔接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
(一)经济的飞速发展是护理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根本原因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战略调整,使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物质资源供应、国民消费水平等情况都飞速发展:我国加入WTO后融入国际经济环境,要求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大;社会的进步使人口流动和城市化速度加快,同时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例如各种疾病、伤残增加等;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生活方式改变,卫生服务需求提高,并且需求趋向多样化;生活水平提高带来了营养过剩、食品卫生等问题,也使疾病谱发生了变化;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和老年脆弱人群的身心特点,使卫生消费发生改变;再加上贵州“9+3”计划——巩固提高9年义务教育和实行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贵州省到2015年,普通高中和中等職业学校在校生人数比例达到1∶1,规模均已达到85万人,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降低初中毕业生辍学率和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急需专业培养人才。在这样的情形下,护理中高职课程衔接就显得非常重要,其不仅给护理中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还能给医院提供高技术和高技能护理人才。
(二)保证社会稳固发展是护理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主要原因
1.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体制的完善等,使医院的组织结构相应发生了变化。对于医院组织所发生的变化,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的调整可能会使本身处在上游的护理人员发生很大的变化,变成下游,惨遭淘汰。在这时候,实施护理职业教育就显得无比重要,而护理中高职课程衔接是其关键点,所以需要大幅度提高护理学生的高职教育率,使更多的学生能进入高职就读,模仿西方一些教育比较好的国家进行教学,在一定条件内,允许已经具有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可以重返高职院校学习,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知识技能,为医院提供更多的护理人才,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有助于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有助于保障社会稳定。
在20世纪末,如果拥有护理中等职业的教育经历,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在我国是属于高学历的范畴,而紧跟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如果当时护理中职毕业是因为一技之长而进入医院,而现在随着知识时代的来临,依靠护理中职毕业的一技之长已经不能被时代所接受了,很可能会惨遭淘汰。所以,护理中职毕业的学生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满足社会的需要。在这种情形下,护理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可以使护理中职毕业的学生继续学习后满足社会中的岗位需求,增加自身的竞争力。
2.有利于个人升学需要。我们现在处于知识高度发展的社会,医院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不符合高层次护理人才要求的人员就可能遭到医院的舍弃,这不仅仅和社会的进步休戚与共,还给个人职业发展带来更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医院在进行护士招聘时,招聘人员可能会盲目追求高学历,使应聘的护士不得不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从而刺激了整个社会的护理教育往高处走。为了使高层次的护理教育得到满足,需要建造一个完整的护理高层次教育体系,而护理中高职课程衔接对其具有基础作用。在我国传统应试教育下,高考是全国瞩目的考试,也是进入高等学府的唯一途径,无疑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而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升学需求,提供了另一种学习教育途径。
3.有利于满足医院用人需要。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医院提供了许多的机遇,同时也具有挑战,医院要求人才应具备的条件也越来越多,使人才的发展愈加全面。《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要求优化护士队伍结构,进一步增加大专层次护士比例,缩减中专层次护士比例。到2015年,全国护士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60%;三级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80%;二级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50%。改革开放之后,护理中等职业教育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医院的需求,建立护理中高职衔接系统是迫在眉睫的关键,有利于满足医院的用人需要。根据目前统计得出,护理专业的人才比较缺乏,人才结构不够完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表明,截至“十一五”末,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05万,较2005年增长了52%,是历史上护士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05年的1.06提高到2010年的1.52。医院的医护比由2005年的1∶0.97提高到2010年的1∶1.16。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医护比达到1∶1.36,二级医院达到1∶1.13,医院医护比例倒置问题逐步扭转。但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床位与护士比例”保持在1∶1的比例相比还远远不够。这个数据充分表明了护理人才仍然缺乏。这种情况会继续推动护理事业的进步。
护理人才的缺乏和人才结构的不完善,影响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现在以社区为核心进行医疗服务,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会持续增加。这样的社会现象使我国不得不抓紧职业学校培养护理人才的步伐。我国目前在大幅度发展医疗事业,主要的医疗事业是以社区为核心开展医疗服务。因为这样,护士应负责更多的内容,不仅要为患者提供日常保健及护理服务,还要辅助患者并提供咨询服务。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愈发增高,需要对护理人才结构进行逐步完善。而中高职培养模式,能够将培养时间进行压缩处理,保证中高职毕业的学生无论是在知识理论上还是实际操作上都有能力,因此可知,中高职衔接是可以满足医院用人需要的,能够成为医院的重要支撑力量。
4.中高职课程衔接是健全教育体制的关键。职业教育主要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是教育体制中的主要构成环节,与职业的关系也是息息相关的。而在初、中、高三个职业教育等级中,人员都不应该进行片面教育,每个等级都是可以继续深造的,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融合性。开放性主要是指职业发展教育需要打开门进行对话,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操作都要落实好、完成好,是职业理论的表现形式,而因为这样的一个特殊性,应把职业发展教育和时代的特征、社会的进步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等外部因素结合在一起,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职业发展教育。融合性主要指职业发展教育具有可以和别的教育方式相结合的特点,具有细水长流的理念,是我国教育立交桥的设想。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健全教育体系的关键,是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生源不断减少和素质降低的影响因素。因为如果中高职课程衔接不上,会很容易使职业内部教育资源造成浪费,使学生和家长无法信任学校。所以,基于职业发展教育稳固和教育体系健全的目标,务必要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配置等进行充分利用,衔接好中高职课程。
5.中高职课程衔接对终身教育的作用。终生教育是当今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理念,打破了学习只能够在学校进行的思维定向,认为不管是年轻还是年老都是需要学习的,学习应贯穿人的一生。而每个人对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认知和想法,是追求自身价值观的核心,终生教育就体现了这种思维理念。特别是在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培养而不是单单只拿着张文凭就可以敷衍了事的。医院应该在这方面做好带头作用,在进行招聘时不单单只看文凭学历,还要对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检验。职业教育需要采用實践终身制,具有开放性和融合性,对别的教育方式提供借鉴,取长补短,从而进行广泛传播。
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发展基础,职业教育主要有初、中、高三个等级教育,在不一样的等级中健全衔接机制,对于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从扩大转变成内涵有十分大的推动作用,最终有利于终身教育的完成。而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进行衔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职业教育变成一次性教育或终结教育的风险,为终身教育的完成起了铺垫作用。而在终身教育思潮影响下,许多国家都对中高职衔接问题进行了格外的关注。而中高职的衔接是少不了建立课程体系的,所以在有的职业教育比较完善的国家,在近阶段对中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建立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毫不可惜。而在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职业教育也逐步完善,改善了一次性教育的困境,变成了一个层次清晰和衔接良好的完美教育体系。
二、我国护理专业中中高职课程衔接所面临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无法适应
在《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中,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是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运用护理操作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宣传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但在对护理专业的中职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目的是为了培养实用性的初级技术人才,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能够符合社会就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培养时,着重关注学生操作技术的教学和练习,着重关注对日后在社会发展中就业能力的培养,轻理论重实践,轻知识重操作,轻基本重专门。学校往往只是要求学生应该怎么做,学生不知道这样做的目的何在。而这样只会使学生对高职教育感到厌烦,无法学习更深层的知识理论内容和实践操作技术。
(二)中职课程和高职课程难于衔接
目前没有国家统编的中高职教材。中职课程主要是以专业课和实践课为主要内容,对理论知识的教授会比较少,尤其是缩短了与专业课联系不大的课程。在护理专业中对理论知识和医学基础等课程的设置是依据护理方向不同而实施的。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进行强化,使得中职和高职课程难于衔接,学生很难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三)中高职职业资格证书无法衔接
中高职教育无法从职业资格证书的递进上衔接,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护士条例》规定:护士执业,应当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实际上,从历年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平均通过率57%左右的数据看,要求中职毕业生获得“护士执业证书”,显然要求偏高,应降低为“护理员”,但要降低为“护理员”会遇到来自学生、家长甚至教师的阻力与反对,他们无法接受中职护理专业培养“护理员”、“护工”的定位。高职护考平均通过率在95%以上,高职才应要求获得“护士执业证书”。
(四)课程内容重复
在护理专业中不同的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都应设置专门符合自身特点的专业课程系统,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施。而中职和高职学校缺乏有效沟通,使得护理专业课程在中高职阶段重复开设,学习内容过于繁杂。这样的情况,不仅使中高职的教育资源重复浪费,也使学生兴趣和积极性降低,对学生造成不利的影响。
(五)技能训练重复
在进行护理实训和技能培养的过程中,中高职学校教育层次不同,所表现的内涵和技能实训方面也应不同。但在现实情况中,许多护理专业高职院校的技能实训与中职院校相比所差无几,使学生在中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接受重复的技能训练,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发展。
(六)学生文化理论基础较薄弱
在贵州,中职院校主要招收刚参加完中考的学生。而进入中职院校学习的学生,普遍分数比较低,学生文化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当学生进入中职院校进行护理专业学习时,文化课程设置往往比较少,学校会比较重视学生的护理专业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如果中职学生需要进入高职院校进行护理专业学习,那么就可能造成学生文化基础跟不上,对更深层次的理论学习难以适应,无法实现高层次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这就说明了中高职课程体系建设在原则和思想上有所偏差。
综上所述,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面临许多问题,课程衔接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已经变成中高职衔接的障碍点,说明调整中高职课程衔接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三、护理专业课程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
对中高职课程衔接中所面临的问题,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解决,在规划中高职课程衔接上,要保证中高职衔接得上,教育内容从低到高,思路想法保持一致,使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系统更加健全,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推动职业人才的诞生,促进社会的发展。
(一)人才培养目标衔接
中高职教育代表着不同的教育层次,培养目标的设置应具有不同教育层次的技能性和实际性。除此之外,中高职教育对学生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中职着重对初级或者中级人才进行培养,比较重视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高职着重对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动手操作能力,重视创造和设计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技术指导型或创新型的人才。所以,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设置不仅有共同点还应有不同点,相互联系。经过护理专业的学习,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衔接,除了能实现中职教育目标外,还可以为高职教育做铺垫作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台阶,对知识具有丰富的了解。而高职教育在体现中职教育为其做铺垫的同时,也要表现本身含有的高层次性和技能性,从而为高职教学在知识、技能和素质上提供更高层次的教育。积极推行“双证”制,使护理专业的初级从业资格证可以在中职院校得到,中高级证书则在高职院校可以得到,这样可以使职业资格条件可以保留晋升,成为课程衔接的凭据。尝试改变观念:中职教育从以就业为本位更多转向以升学为本位。
(二)课程衔接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基础,而护理专业的中高职衔接教育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公共基础课主要指,在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下,为了符合学生的就业发展需求和升学考试,通常护理专业在中职课程中会加入“宽基础、活模版”的教学方式,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还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中职时期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有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计算机基础和体育等,课程内容的选取和时间设定可采取模块化,进行两个层次的学习,这两个层次的划分可根据中职学生入学时的理论知识基础分数和是否有意愿进入高职院校进一步学习为依据。我国教育部颁发的中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大纲,需要全面考虑中职学生的文化道德修养,需要保证学生日后在社会稳定的发展,为社会做出贡献。高职时期的公共基础课程则有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微积分、英语、高等数学、语文和思想品德修养等,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与此同时,在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强对人文精神的培育,对做人处事、礼貌礼仪、护理心理以及护理管理等方面设置课程进行培养,使护理专业人员能提高自身素质,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科学恰当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设置是处理好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核心。中职课程的设置围绕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展开,核心内容是医学基础知识以及人文理论基础,对实践操作技能进行职业训练,为日后的专业课程和高职阶段的知识做铺垫。所以,在中职时期未完成的课程,需要在高职时期进行增加和补充,例如免疫学和病理生理学等。在中职时期尚未建立的课程,应在高职时期增设,例如护理心理学和护理管理等。
专业课程主要指和职业活动相互关联的专业课程,能够采取职业分析处理的方式,针对问题的产生,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建立综合化的活动课程模板,表现职业特点和对职业具有强化性。比如,在中职时期以中职的培养目标所对应的职位条件开展的,重视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操作性能的实训,着重关注素质教育培训,使学生在日后社会就业的能力有所提高。而高职时期专业课程的开设,是根据高职培养目标所应对的职业岗位条件所展开的,重视专业技能的培训,表现出了实践操作能力层面的提高和强化,且尽量在人文道德修养、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方式和终身学习范围等层面进行培养,为学生在社会日后的打拼做好铺垫。完善原先的学科体系,建立以综合性课程为核心的护理专业课程机制。对课程的优化处理和分析整合可以使课程重复设置率有所降低,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处理后的护理专业课程,需要在专业能力层面进行重点关注,在护理技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社会的创新性。
(三)教育模式和学制衔接
在进行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模式都应遵循技能的突出特性,在应用层面进行职业特色教育。在办学原理上,需要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双证”制、产教结合以及“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立进行銜接,使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更为顺畅,使中高职课程教育模式有序地展开。
可以对护理专业的学制进行适当调整,促进中高职课程衔接,健全职业教育机制。在学制中要突出中高职不同时期的层次特点,对护理专业课程进行衔接,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根本性改革,对教育机制进行完善和健全,使中高职两个时期的教育方式实现一体化,对中高职这两个时期的培养目标进行综合,确定中高职培养体系,从而确立中高职课程衔接,统筹兼顾,充分发挥中高职教育的意义,凸显中高职人才培养教育优势,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综上可得,护理专业中高职教育是以我国市场需求为导向,从而培育学生的护理能力为主要形式的教育。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社会的进步,职业教育不应该只是单纯的一次性教育,拥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也可以继续回去深造学习。而职业能力的培养应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具有持续性和发展性,而中高职衔接就具有很好的推动职业发展的作用。所以,护理专业中高职教育应该注重人文课程的设置,使得他们能够全面发展,为社会创造不竭动力,使得中高职课程衔接发挥最大的作用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安阳.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护理专业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原路彤,姚宏.护理专业“3+2”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
[3]王慧颖,于淑霞,孙晓燕.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研究[J].才智,2013,(24).
[4]黄光雄,蔡清田.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