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职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探索
2015-12-07徐坚
徐坚
摘要:高职院校理工、经管类专业都将高等数学纳入课程体系,以便为学习专业技能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这对于实现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职业教育目标来讲,也是极为重要的。但是,通过对于现阶段高职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发现,普遍对于高等数学课程不重视,感兴趣程度较差,参与高等数学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这不仅仅影响到数学教学的质量,更加牵涉到专业技能课程的有效进行。文章首先探究了提高高职学生数学兴趣的必要性,总结和归纳了当前高职学生数学兴趣的现状,由此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职学生数学兴趣提高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学生;数学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275-02
从数学教学可以看出,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保持较高的热情,对于学习的内容表现出很强的兴趣,行为主体的听觉、视觉、触觉、感觉是最为敏感的,此时的学习效果能够达到最佳状态。因此,现代教学理论提出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以高职学生数学学习为例,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及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去,由此推动高职数学教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积极探究当前高职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分析其原因,由此去推动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培养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首先,从数学学科与高职教育之间的关系来探究,高等数学虽然隶属于理论学科,但是其中很多基础性的理论都被运用到专业技能中去,也就是说数学学科在高职教育体系的纳入,可以为职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夯实的理论基础,使得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技能学习的原理;其次,从高职学科教育原则的角度来讲,高职教育强调实践教育,对于理论教育提出了“基本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基本原则,高度重视高职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正体现了这一点;最后,从改变高职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角度来看,当前高职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忽视高数理论学习,严重影响到高职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高度重视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显得至关重要。
二、当前高职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情况
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不断降低,扩招力度强化,学生规模也不断扩大,很多参加到高职院校教育的学生自身成绩比较差,数学基础不是很夯实,自身学习习惯以不是很理想,高职数学学习兴趣自然不会很高。具体来讲,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处于较低的状态。高等数学学科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对于参与到高职教育的学生来讲,往往是难以应付的,这是由数学学习基础决定的。其二,高职学生学习习惯不佳,也不利于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当前高职数学教学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学生听课不认真,很少去积极思考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难以得到培养和锻炼。简单来讲,在学生学习习惯不佳的背景下,学生参与意识淡薄,很多时候都是作为听众,这也会影响到其学习兴趣的良性发展。其三,高职数学教师教学理念的偏激,教学方法的单一,也会对于学生学习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造成负面影响。具体来讲,数学课堂上教师一言堂,过度的强调灌输式教育,要求学生去强记各种公式,也会对其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造成负面影响。
三、提高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针对于当前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积极分析其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进行改善调整,是当前高职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去思考的问题。具体来讲,笔者建议积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营造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可以使得教师和学生更好的互动,这是全面激发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物质基础。尤其对于高等数学学科来讲,如果教师单方面的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去开展,整个课堂内容枯燥无味,没有给与学生表达意见的机会,长期以来造成高等数学课堂氛围死气沉沉,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的。为了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我们需要积极尝试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其一,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维护,使得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尊重,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并且渐渐成为课堂的主导,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教师应该积极改变传统灌输式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切实改变教师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是作为数学知识的权威,去灌输知识,由此去改变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现状。其三,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积极抓取各种机会去与学生谈心,做学生的朋友,为实现师生关系的融洽发展奠定基础,这对于营造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来讲,也是至关重要的。其三,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多设置有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去探究,而不是单方面的给与学生提供答案,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思维的状态,使得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到教师设置的问题探究中去,以实现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的营造。
2.重视高职学生实践教学工作开展。高职数学不应该过多的强调逻辑性,思维性的内容,而是将高职数学作为开展专业技能的课程基础,重点在于课程的应用性,开放性和自觉性上。从这个角度来讲,高职数学教育应该高度重视实践应用教学工作的开展,以此去激发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改变传统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体系,突出强调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以生活中案例的方式去诠释高等数学的相关概念,并且引导学生去理解数学公式的来历,而不是单纯的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其二,注重高等数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现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融合,在实践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融入各种高等数学的知识,使得学生意识到高等數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由此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去;其三,以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的方式去推动高职学生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将原本的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实践性的环节,以任务和案例的视角去推动课程开展,以充分展现出高等数学课程的应用性,并且使得学生成为课程的主导。
3.高度重视数学文化在课程中的融入。数学文化知识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涵养,使得其正确的审视数学文化,了解数学学科的魅力,进而培养自身高尚的人格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实现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很符合教学精神的。为此,高职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尝试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引导学生积极去阅读与数学文化知识相关的文章和书籍,并且養成做好剪辑,笔记,写感受的工作,实现数学文化知识的积累,由此可以为高等数学课程的开展营造夯实的文化基础,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来讲,是很有意义的;其二,重构数学教学课程内容体系,调整数学教学课程的时间分布,适当的将数学文化纳入到课程中去,推动数学文化课程的全面融入。比如在课程开展之前,以数学文化为引导开闸课程,在课程开展之中,以数学文化为补充,使得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相关的概念。总而言之,教师要结合课程开展的需要,学生的理解情况,实时的将数学文化融入到课程中去,由此使得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兴趣被激发;其三,注重激发学生搜集数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以开展数学文化知识搜集实践活动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在课程开展的时候讲述与数学概念相关的数学故事,以使得数学课程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
4.激励教育理论在高数教学的应用。高职学生的特点:由于自身学习习惯不佳,学习成绩不理想,长期处于一种受压抑的环境中,无论是来自于教师的表扬,还是来自于家长的赞许,都比较少,这也是造成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重要外在原因。因此,高度重视激励教育理论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简单来讲,就是要注重对于高职学生数学学习的赞许和表扬,使得其意识到教师对于其学习的肯定,由此使得其获取到成绩感,进而以更加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到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取得成功的机会,给与不同的学生以展示自我的平台,比如对于不同学习状态的学生,给与其布置不同的课程任务,给与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案等,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尊重,进而使得其在参与这样的教学规划中实现不断的进步,进而培养其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其二,积极推动高职数学教师评价方式的改革,尤其是需要改变考试制度改革,以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为基本目标,去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改变,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情感价值观能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并且在这样多元化评价体系中,使得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进而推动实际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题中之义。我们应该正视当前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积极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并且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高职学生数学学习策略调整:改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调整高职数学课程体系,推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为本,实现高职学生数学学习体系的构建。当然,除了上述提及到的几个方面之外,还有其他相关的改善措施,这就需要每一位高职数学教师积极去探究,去总结,去归纳。相信随着在高职数学教学经验的积累,高职数学教师学科理念的不断改善,学生对于高职数学学科的感兴趣程度将会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柳清兰.高职生数学兴趣的调查与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7.
[2]王利霞.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数学兴趣研究[D].苏州大学,2008.
[3]刘琼.关于激发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03):52-53.
[4]江万满.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现状与改进策略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4):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