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市旱作农业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现状与建议

2015-12-07李政席

江苏农机化 2015年5期
关键词:播种机保护性耕作

孙 蕊 李政席 魏 静

0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干旱国家之一,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地区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52.5%,主要分布在北方的15个省、市、自治区。旱作农业面积约33000 khm2。干旱少雨与水土流失严重一直是困扰北方旱地农业发展的两大问题。在旱作农业区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抑制农田扬尘,减少水土流失,增强旱区节水抗旱能力,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 现状

徐州地处黄淮海平原,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麦和水稻等。自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由集体大面积经营转为分散经营,农户很少使用大型农机具整地,随着农用小四轮、手扶拖拉机的普及,大型农机具逐步失去了作业空间。由于长期采用旋耕机进行土壤平整地作业,旋耕深度一般不超过20 cm,导致土壤熟土层日益变浅,犁底层日益加厚,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减少,保肥保水能力差,以至于旱年不抗旱,涝年不抗涝,粮食产量多年来徘徊不前。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必须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蓄水保墒,培肥地力,改善作物根系生长条件,增强抗旱、抗倒伏能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提高农作物产量。

2 发展趋势与存在问题

2.1 发展趋势

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引进和发展,各地区因地制宜,不断组织生产实践,逐渐研发出适合当地农艺要求和土壤条件的技术及相关机具。从近年来的推广情况看,保护性耕作的发展趋势如下:

(1)免耕面积逐年扩大。

(2)保护性耕作的应用区域不断扩大,作物种类不断增多。

(3)重视非化学除草(如机械除草、覆盖压制除草、轮作控制杂草、生物除草、臭氧除草等)技术的研究,建立杂草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4)机械化深松技术被逐渐认可,各级政府逐步提高土壤机械化深松作业补贴力度。

(5)保护性耕作机具向专业化、复式化、大型化、产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2 存在问题

(1)关键产品性能尚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小麦免耕播种机性能未完全过关,存在对地域和土壤条件适宜能力差、机具通过能力不强、可靠性差等问题。

(2)产品种类少。我国现有的保护性耕作以小型、单机作业为主。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免耕谷物播种机动力偏小,国产大型和复式作业机具基本空白,用于农场的大型复式作业机具主要依靠进口。保护性耕作机具品种集中在深松、播种和秸秆粉碎还田机具上,缺少保护性耕作所需的其它机具,如表土整地机、除草机、喷药机等。

(3)保护性耕作机具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目前,国内生产保护性耕作机具的专业厂家很少,产品开发能力很弱。现有的产品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3 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机具和技术路线

3.1 主要机具

目前我国保护性耕作中所用到的机具主要有:免耕播种机具、深松机、浅松机、秸秆还田机、旋耕机、耙、植保机具等(见图1)。

3.2 主要技术路线

(1)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配以秸秆粉碎及抛撒装置,实现小麦秸秆的全量还田及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机播种玉米→机械化病虫害防治、深施化肥→联合收割机收获玉米、玉米秸秆还田机粉碎秸秆还田→全方位深松机进行土壤深松→少免耕播种机播种小麦→适时开沟浇水。

图1 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机具

(2)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秸秆均匀粉碎抛撒→秸秆还田机耕整地→机播玉米→机械化病虫害防治、深施化肥→人工玉米摘穗→玉米秸秆还田机粉碎秸秆→凿式深松机进行土壤深松→少免耕播种机播种小麦→适时开沟浇水。

(3)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秸秆均匀粉碎抛撒→秸秆还田机耕整地→机播玉米→机械化病虫害防治、深施化肥→人工玉米摘穗→玉米秸秆还田机粉碎秸秆→旋耕深松机进行耕地及土壤深松→机播小麦→适时开沟浇水。

4 关键技术

4.1 秸秆还田技术

用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可使30%以上的玉米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效率。

4.2 免耕、少耕技术

尽可能地减少除播种以外的耕作,降低耕作对土壤的破坏,减少机具对土壤的压实。即便是播种也要尽可能地降低对土壤的扰动,最大限度地保持土壤的自然状态,提升土壤的自我恢复能力和自我平衡能力。因此,保护性耕作必须实行免耕和少耕,多采用复式作业。要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使用免耕播种机将种子播在秸秆覆盖的土壤中。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浅旋、浅耙)耕作。深松即疏松深层土壤,基本上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

4.3 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

保护性耕作实行免耕或少耕。由于减少土壤耕作容易滋生杂草和病虫害,故防治病虫草害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规模普及保护性耕作必须考虑的风险因素。其中,病虫害的影响程度与传统耕种模式相比并不突出,而控制杂草是主要问题。控制杂草的措施有两种:一是化学除草;二是机械除草。采用化学除草,首先要针对杂草类别及其不同生理阶段选择除草药剂,再根据气候等因素确定适宜的喷洒时机,以最低的投入达到高效除草的目的。化学除草使用得当,可以免除或减少中耕除草作业程序,但大范围采用化学除草又会引发污染问题。从国外的研究发展趋势看,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开发或引进新的低毒、低残留高效专用除草剂;二是采用机械除草,利用各种形式的除草机械和表土作业机械切断草根,干扰和抑制杂草的生长,达到控制或清除杂草的目的。美国采用机械除草,使除草剂的使用量减少了2/3,将污染问题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4.4 深松与表土作业技术

对采用保护性耕作的新地块,应先进行一次深松以打破原有犁底层,之后每2~3年深松1次,直到土壤具备自我疏松能力。

5 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措施与建议

5.1 广泛开展土壤养分测量

目前,大部分农民还是依靠经验种田,对土壤肥力没有精确的概念,基本上是到了施肥和追肥的时候,就撒点化肥到田里,不知道作物到底需要什么肥料,不能根据土壤需要补充肥料,造成部分土壤肥力不足或化肥过剩,导致浪费甚至污染环境。因此要对土壤养分进行测量,建立数据库,根据长期测得的数据有针对性地添加某种肥料来平衡肥力,提高土壤营养物质含量,增加作物产量。比如在玉米秸秆还田后,微生物每分解100 g秸秆约需要0.8 g氮,即1000 kg秸秆至少要加入8 kg氮才能保证分解速度不受缺氮的影响。因此,在耕地前要及时撒施农家肥,亩增施速效氮肥20~40 kg,以加快秸秆腐烂分解;同时,应防止土壤碳氮比过大,造成土壤缺氮。

5.2 减少农药用量,大力推广低毒、高效农药

保护性耕作会造成杂草徒长,需要采用除草剂控制杂草。由于除草剂等农药滥用会造成食物农药超标,因此,需要农业推广部门根据当地杂草种类、天气状况和种植作物选择除草剂进行喷撒,降低杂草数量和增长速度,减少污染。

5.3 还田作业后及时镇压

玉米秸秆较为粗壮,全量还田后会在土层中形成较大的孔隙。由于秸秆本身吸水,加上微生物分解吸水,会降低土壤含水量。因此,要及时镇压、浇水,使土壤密实、大小孔隙比例合理,让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以利于小麦发芽扎根,避免出现吊根现象。

5.4 适时进行深松

保护性耕作取消了翻耕作业程序,但机器作业仍会压实土壤。因此,需要对土壤进行深松。一般每3年左右深松1次,也可根据土壤的压实程度进行调整。在新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可能有犁底层存在,应先进行30 cm以上的深松,打破犁底层。保护性耕作一般采用离地间隙大、强度较好的柱铲式深松机或全方位深松机,深松深度一般大于250 mm,深度稳定性不低于80%。深松后田面平整,上实下虚,土壤破碎率大于90%,不漏松、不重松,达到良好的待播状态。

5.5 大力推进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能够形成连片作业,既可减少机具田间转移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又能根据种植作物选择所需的肥料和除草剂,减少农业种植成本,提高作物产量。

5.6 加强基层农机技术培训

各级农机推广部门要深入基层农村,直接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尤其要根据当地作物品种、种植习惯、农艺要求和配套动力等条件进行相应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应当进行点对点或点对面的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能力,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有效降低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降低种田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猜你喜欢

播种机保护性耕作
大蒜播种机让蒜农挺直了腰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耕作深度对紫色土坡地旋耕机耕作侵蚀的影响
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
草地耕作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应用
让党建成为信仰播种机和工作推进器
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中注意事项
西洞庭湖区免耕耕作模式及其配套技术
2BR-1肉苁蓉播种机的研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