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酰甲喹在刺参幼参中的代谢及其对成品刺参食用安全性评价

2015-12-07刘慧慧徐英江宋向军邹荣婕邓旭修韩典峰田秀慧安红红宫向红

食品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刺参药浴乙酰

刘慧慧,徐英江,宋向军,邹荣婕,邓旭修,韩典峰,田秀慧,安红红,宫向红,*

(1.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山东 烟台 264006;2.烟台山水海产有限公司,山东 烟台 264006;3.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 201306)

乙酰甲喹在刺参幼参中的代谢及其对成品刺参食用安全性评价

刘慧慧1,徐英江1,宋向军1,邹荣婕2,邓旭修2,韩典峰1,田秀慧1,安红红3,宫向红1,*

(1.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山东 烟台 264006;2.烟台山水海产有限公司,山东 烟台 264006;3.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 201306)

对乙酰甲喹在刺参幼参中的代谢及代谢物对成品刺参食用安全性影响进行研究评价。将刺参幼参分别暴露于2、4、6 mg/L的乙酰甲喹药浴液,浸泡24 h,消除96 h,采集不同时间点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中乙酰甲喹及代谢物3-甲基喹噁啉-2-羧酸(3-methyl-quinoxaline-2-carboxylic acid,MQCA)含量。结果表明:刺参幼参对水体中的乙酰甲喹吸收迅速,分别在2.5、1.5、1.5 h达到峰值,分别为0.89、1.73、2.56 mg/kg;各药浴组刺参幼参对乙酰甲喹富集系数分别为0.45、0.43和0.43;其药时曲线下面积值与药浴质量浓度呈正相关(R2=1);乙酰甲喹在刺参幼参中消除迅速,消除0.5 h后,约85%的药物从体内排出或代谢,72 h后无检出。代谢物MQCA最早于药浴15 min产生(6 mg/L组),且含量不断增长,24 h达到最大值29.2 μg/kg;MQCA在刺参幼参中消除缓慢,将在刺参体内长时间存在。采用食品安全指数法对成品刺参中MQCA进行食用安全性评价,食品安全指数值为1.23×10-4,即MQCA对成参食用安全性没有影响。

刺参幼参;乙酰甲喹;代谢;3-甲基喹噁啉-2-羧酸;安全性评价

乙酰甲喹(mequindox),又名痢菌净,化学名为3-甲基-2-乙酰基-喹噁啉-N1,N4-二氧化物,是一种新型的喹噁啉类药物。该类药物中的卡巴氧和喹乙醇已被证明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并被禁止或限制用作饲料药物添加剂[1-2]。1985年我国批准了乙酰甲喹为国家一类新兽药,并于1992年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3],乙酰甲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畜牧与水产养殖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中只规定了乙酰甲喹在牛、猪上的使用,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缺乏理论指导。本实验以刺参幼参为研究对象,研究乙酰甲喹在其体内的吸收、代谢规律及残留情况。

联合国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对乙酰甲喹同类药物卡巴氧和喹乙醇的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药物本身具有潜在的致畸、致癌作用,代谢物也会对人造成健康隐患[4-5]。目前各国通常将代谢产物3-甲基喹噁啉-2-羧酸(3-methyl-quinoxaline-2-carboxylic acid,MQCA)及喹噁啉-2-羧酸作为喹噁啉类残留分析和监控的目标物[6]。我国认定MQCA为喹乙醇的标识残留物,并规定其在猪的肌肉、肝脏中含量不得超过4、50 μg/kg[7]。本实验确证了MQCA是乙酰甲喹在刺参中的代谢物之一,鉴于其长期残留性,利用安全指数法对成品刺参中MQCA的残留情况进行食用安全性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海参选自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养殖基地,选取体质量(1.56±0.14)g(总质量约5 kg),活动性强的健康刺参幼参作为实验对象。

甲醇、乙腈、乙酸乙酯、正己烷、甲酸(以上均为色谱纯)、盐酸(分析纯)、乙酸钠(分析纯) 德国Merck公司;固相萃取小柱(Oasis MAX,60 mg,3 mL) 美国Waters公司;乙酰甲喹、MQCA标准品(纯度≥98%) 德国Dr. Ehrenstorfer公司;乙酰甲喹粉末(纯度98.8%) 山东康乐动物保健有限公司。

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适量标准品,甲醇溶解,配制成100 mg/L储备溶液,使用前流动相稀释至所需要的质量浓度。

1.2 仪器与设备

U30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配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戴安中国有限公司;FA25匀浆机 德国Fluko公司;Laborota 4001型旋转蒸发仪 德国Heidolph公司;ASPEC XL4型全自动固相萃取仪 法国Gilson公司;N-EVAP 112氮吹仪 美国Organomation公司;TGL-10C高速离心机 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Milli Q Gradient型超纯水仪 美国Millipore公司。

1.3 方法

1.3.1 实验条件

实验前将刺参幼参在实验条件下暂养2 周,每天投喂发酵海带饲料。实验用海水、刺参幼参、饲料样品经检测不含乙酰甲喹及MQCA。水温(18±1)℃,溶解氧6.5~7.0 mg/L,pH 7.8~8.2,海水盐度为32.3,实验用水符合GB 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

1.3.2 实验设计

实验以静态接触方式进行药浴,参照本实验室乙酰甲喹体外抑菌实验结果[8],乙酰甲喹对刺参主要致病菌[9]灿烂弧菌、哈维氏弧菌、副溶血弧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2~4 mg/L。实验设置空白组及2、4、6 mg/L 3 个药浴组,每个质量浓度设3 个平行。药浴箱体积140 L,水体体积为100 L,每个药浴箱放入刺参幼参约400 头,药浴时间24 h。

每天投饵一次,投喂量为刺参幼参总质量的5%。药浴期间不换水,消除实验每天换水50%。

药浴部分采样点从刺参幼参接触到药浴液开始计时,分别在5、15、30、45、60、90、120、150、180、240、300、360、540、720、1 080、1 440 min采集样品;消除实验从刺参幼参转移至空白海水中开始计时,并于0.5、1、2、3、4、5、6、9、12、24、36、48、72、96 h采集样品,其中24、48 h取样后换水50%。

每个采样点随机从每个水族箱采集刺参幼参12 头,用空白海水连续冲洗约30 s,并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残余海水,立即剪碎并匀浆,分别置于塑料封口袋中,保存于-18 ℃条件下待测。

1.3.3 样品前处理

乙酰甲喹:称取样品(2.50±0.02)g于50 mL塑料离心管中,加乙酸乙酯20 mL,超声波提取30 min,4 000 r/min离心10 min,上清液转移至100 mL棕色旋转蒸发瓶中,残渣用20 mL乙酸乙酯重复提取一次,合并上清液,40 ℃旋转蒸发至干,用1 mL流动相溶解残留物,转移至5 mL具塞玻璃离心管中,加入2 mL流动相饱和正己烷去脂,吸取下层清液过0.45 μm针孔滤膜,供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MQCA:称取样品(2.50±0.02)g于50 mL塑料离心管中,加2 mol/L盐酸15 mL,匀浆5 min,盖塞振荡酸解1 h,8 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MAX固相萃取柱依次用甲醇3 mL、水3 mL活化,待溶液流至填料上层以下,加入样品提取液,控制流速小于3 mL/min,待提取液全部流出后,用0.05 mol/L乙酸钠-甲醇溶液3 mL淋洗柱子,淋洗液全部流出后抽真空5 min,最后用含体积分数2%甲酸的乙酸乙酯溶液3 mL洗脱,洗脱液在40 ℃条件下氮吹至干,加入流动相1 mL溶解残留物,过0.22 μm针孔滤膜,供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1.3.4 样品测定

1.3.4.1 仪器分析条件

乙酰甲喹: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 TM C18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35 ℃;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V/V);进样体积20 μL;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81 nm。

MQCA: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TMC18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30 ℃;流动相为甲醇和1%甲酸-水溶液(30∶70,V/V);进样体积50 μL;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0 nm。

1.3.4.2 样品定性、定量分析

根据乙酰甲喹和MQCA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定性,试样中目标物与标准品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容许偏差为±2%;外标法定量。以3 倍信噪比为检出限,本实验刺参中乙酰甲喹的检出限为10 μg/kg,MQCA的检出限为4 μg/kg。

1.3.5 质量控制与保证

本实验在空白刺参样品中分别添加3 个质量浓度水平乙酰甲喹(20、50、100 μg/kg)和MQCA(10、20、50 μg/kg)标准品,进行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及精密度验证。由表1可知,乙酰甲喹、MQCA方法回收率分别为76.7%~83.2%,74.8%~81.3%,相对标准偏差(n=6)为3.31%~5.42%,3.61%~5.36%,数据稳定可靠,满足实验要求。

样品检测时,每批次样品做方法空白、基质空白及3 个质量浓度的基质添加样品,对回收率低于上述范围的批次需重新检测。同时采用平行样对样品进行控制,对相对标准偏差>10%的样品需重新检测。

表1 乙酰甲喹、MQCA平均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n=6)Table 1 Mean recoveries an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mequindox and MQCA (n = 6)

1.3.6 安全性评估方法

采用食品安全指数(index of food safety,IFS)法对成品刺参中MQCA含量进行安全性评价[10],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 D I为化合物实际摄入量的估算值(EDI=R×F×E×P,R为食品中化合物的残留水平/(m g/k g);F为食品的估计日消费量/(g/(人·d));E为食品可食用部分因子;P为食品加工处理因 子);SI为安全摄入量;m为人体平均质量;f为安全摄入量的校正因子。

1.4 数据处理

每个采样点测定6 次(2 份×3 组),取平均值,采用DAS 2.0药代动力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有关参数;并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刺参幼参对水体中乙酰甲喹的吸收特征

图1 刺参幼参中乙酰甲喹含量随时间的变化Fig.1 C-t and lnC-t prometryn of mequindox in Apostichopus japonicus

吸收实验共持续24 h。施以2、4、6 mg/L质量浓度乙酰甲喹药浴,在施药后5、15、30、45、60、90、120、150、180、240、300、360、540、720、1 080、1 440 min采集样品,观察不同暴露时间下刺参幼参对乙酰甲喹的吸收情况。2、4、6 mg/L药浴组C-t图及lnC-t拟合如图1所示。施药后乙酰甲喹在刺参幼参中含量迅速上升,3 个组分别在2.5、1.5、1.5 h达到峰值,分别为0.89、1.73、2.56 mg/kg,峰值前后约1 h内刺参幼参中乙酰甲喹含量较高,经一小幅下降,在药浴5 h后乙酰甲喹含量基本稳定,仅在小范围内产生波动,可能受个体差异影响。药浴24 h时,3 个药浴组刺参幼参中乙酰甲喹含量分别为0.740、1.43、2.14 mg/kg。

2.2 乙酰甲喹在刺参幼参中消除特征

药浴24 h后,将剩余刺参幼参转移到空白海水中,进行消除实验。分别于0.5、1、2、3、4、5、6、9、12、24、36、48、72、96 h采集样品,测定其中乙酰甲喹含量。0.5 h时,2、4、6 mg/L药浴组刺参幼参中乙酰甲喹含量分别为0.120、0.260、0.380 mg/kg,约85%(与Cmax比较)的药物排出或代谢;2 h时,各组刺参幼参中乙酰甲喹含量分别降低至0.050、0.081、0.076 mg/kg;3~24 h,各组中乙酰甲喹含量变化微小,其中2 mg/L药浴组在0.045 mg/kg上下微小波动,4 mg/L药浴组从0.069 mg/kg降至0.041 mg/kg,6 mg/L药浴组从0.069 mg/kg降至0.043 mg/kg。36~48 h,各组样品中乙酰甲喹含量相近,为0.009~0.012 mg/kg,72 h后所有样品均未检出乙酰甲喹。可见,乙酰甲喹在刺参幼参中消除迅速,在猪[11]、绵羊[12]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也得到相同的结论。

2.3 乙酰甲喹在刺参幼参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

表2 乙酰甲喹在刺参幼参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Table 2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mequindox in Apostichopus japonicus

将刺参幼参暴露于乙酰甲喹环境(质量浓度分别为2、4、6 mg/L)24 h内刺参幼参中乙酰甲喹含量-时间数据用DAS 2.0处理。拟合C-t、lnC-t曲线如图1所示。乙酰甲喹在刺参幼参中的含量变化趋势表现为先迅速增加后小幅降低,最终维持在一定水平小幅波动。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如表2所示。t1/2kα为药物的吸收相半衰期,指生物体中药物水平达到暴露质量浓度一半时所用的时间,是描述生物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与程度的重要指标。本实验条件下,2、4、6 mg/L药浴组的t1/2kα分别为:0.636、0.523、0.472 h,药浴质量浓度高,t1/2kα反而小。假设进入刺参幼参中的乙酰甲喹在单位时间内转化为代谢物的能力一定,则环境浓度高的组达到环境浓度一半的时间必定小。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oncentration-time curve,AUC)可反映进入体内药量的多少,是衡量药物吸收的重要指标。本实验条件下,刺参幼参AUC由低到高依次为:17.8 mg/(L·h)(2 mg/L组)<34.4 mg/(L·h)(4 mg/L组)<50.6 mg/(L·h)(6 mg/L组)。Cmax为峰含量,拟合值与实测值相等,将乙酰甲喹药浴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刺参幼参中乙酰甲喹Cmax为纵坐标做回归方程,得y=0.4175x+0.0567(R2=1),经t检验达到显著水平(P<0.05)。Tmax为达峰时间,拟合值与实测值相等。

2.4 代谢产物MQCA产生和消除

对药浴期间及消除24、48、72、96 h采集的刺参幼参样品进行MQCA检测。如表3所示,6 mg/L药浴组在药浴0.25 h时即检出MQCA,含量为6.0 μg/kg,随后缓慢上升,药浴24 h时达到最高值29.2 μg/kg;2、4 mg/L药浴组在药浴30 min时检出MQCA,含量分别为4.3、5.4 μg/kg,24 h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9.4、18.8 μg/kg。转入空白海水中进行消除实验后,各组中MQCA含量缓慢降低,将6 mg/kg药浴组的消除24、48、72、96 h数据用DAS 2.0软件进行拟合,拟合后的C-t、lnC-t曲线如图2所示,从拟合曲线趋势来看,MQCA在刺参幼参中消除非常缓慢。药物消除过程主要参数:消除半衰期t1/2为6 931.5 h,清除率CL/F为0.74 L/(h·kg),表明MQCA在刺参幼参体内消除缓慢[13]。因实验条件所限,消除实验只进行了96 h,但拟合曲线和消除期间主要代谢参数显示,代谢产物MQCA将在刺参体内长时间存在。

表3 暴露期间刺参幼参中MQCA含量(n=6)Table 3 Concentrations of MQCA in Apostichopus japonicus during the exposure period (n = 6)

图2 刺参幼参中MQCA消除过程乙酰甲喹含量随时间的变化(6 mg/L组)Fig.2 C-t prometryn of MQCA in Apostichopus japonicus during the elimination period (6 mg/L)

2.5 代谢产物MQCA安全性评价

鉴于MQCA的长期残留性,以本实验数据为基础,对成参中的MQCA进行食用安全性评价。实验用刺参幼参体质量约1.56 g,假设成参体质量为100 g,在不重复施药、体内MQCA也不继续消除的情况下,刺参幼参长到100 g时,体内含有的MQCA为0.295×10-3mg/kg。按1.3.6节公式计算IFS。EDI为MQCA实际摄入量的估算值(其中R为刺参中MQCA的残留水平/(mg/kg),本实验取0.295×10-3mg/kg,F为刺参的估计人均日消费量/(g/d),本实验取100 g/d;E为刺参的可食用部分因子,本实验取1;P为刺参的加工处理因子,本实验取1,SI为安全摄入量,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及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规定,本实验取4 μg/kg[5-6];m为人体平均质量,本实验取60 kg;f为安全摄入量的校正因子,本实验取1)。经计算在本实验假设情况下,成品刺参的食品安全指数(IFS)为1.23×10-4,远远小于1,说明在本实验假设条件下,MQCA对成参食用安全性没有影响。实际上MQCA在刺参中是不断减少的,因此若不重复施药,实际成品刺参IFS值应小于1.23×10-4。

3 讨 论

3.1 刺参幼参对乙酰甲喹的富集系数

富集系数是描述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累积趋势的重要指标,它首先取决于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当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减少时,生物富集系数将会增加。刺参幼参对3 个质量浓度乙酰甲喹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45、0.43和0.43,有研究表明刺参对阿特拉津、扑草净的富集系数为1.77、4.70[14-15]。比较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乙酰甲喹微溶于水[16],溶解度大于阿特拉津、扑草净,水溶性好,有利于其自生物体排出[13],而不利于生物富集,因此乙酰甲喹富集系数低于阿特拉津、扑草净。另外,推测进入刺参幼参体内的乙酰甲喹迅速代谢,也是导致富集系数小的原因。据报道,鸡内服乙酰甲喹0~4 h时间段内粪便[17]中已测不到原药,而主要以代谢物的形式排出体外。在绵羊[12]、鸡[18]、猪[11]体内的代谢实验中也得到乙酰甲喹代谢迅速且代谢产物多的结论。乙酰甲喹在刺参中其他代谢产物正在研究、鉴定中。

3.2 乙酰甲喹在刺参幼参中AUC值

将乙酰甲喹药浴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刺参幼参中乙酰甲喹AUC值为纵坐标做回归方程,得y=8.2x+1.466 7(R2=1),经t检验达到显著水平(P<0.05)。可见,刺参幼参对乙酰甲喹的蓄积能力尚未达到饱和,若水体中乙酰甲喹药物含量增加,刺参幼参中AUC值亦会随之增加,即刺参幼参体内的药量增加,但是体内过高的乙酰甲喹药物含量可能导致刺参幼参中毒[17]。

3.3 代谢产物MQCA的产生

MQCA为喹乙醇的残留标识物[19]。将刺参幼参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乙酰甲喹水体中,3 个药浴组均检出含有MQCA。司红彬等[11]以多种方式给药,研究乙酰甲喹在猪体内代谢规律及产物,结果在血浆中检出13 种代谢产物,没有MQCA;刘迎春[17-18]和Shan Qi[20]等发现经口服给药后,在鸡组织中检出多种代谢物,同样没有MQCA。乙酰甲喹在鸡、猪、大鼠肝微粒体中的比较代谢实验[1]已经证实不同动物肝微粒体中代谢物数量及种类都有所不同。因此,上述结果可能是种属差异造成的。另外,本实验采用酸解的方式提取MQCA,能提取到结合状态的MQCA,而已报道其他研究均采用乙腈等有机试剂提取,提取方式也可能是导致结果差异的原因,该推测有待进一步验证。

3.4 代谢产物MQCA残留

本实验3 个暴露质量浓度组MQCA最高含量为29.2 μg/kg(6 mg/L组)>18.8 μg/kg(4 mg/L组)>9.4 μg/kg(2 mg/L组)。目前针对MQCA较为系统的研究仅局限于喹乙醇,1990年有研究者[21]报道了连续投喂25 mg/kg(28 d)和100 mg/kg(68 d)喹乙醇后猪肉中MQCA残留量,100 mg/kg组在停药后36 d肌肉中MQCA含量为(3.0±0.6)μg/kg,25 mg/kg组在停药后20 d肌肉中MQCA含量为(0.9±0.5)μg/kg,可见高剂量喹乙醇会导致较高的MQCA含量,该结论与本实验结果相同。Yang等[21]对猪体内多种组织MQCA残留进行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发现MQCA在猪肝、肾、脂肪、肌肉、血中残留期很长(1 600 h),与本实验结论基本一致。MQCA在刺参体内的消除期及影响因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 结 论

刺参幼参对水体中乙酰甲喹吸收迅速,不同质量浓度组刺参幼参在药浴1.5~2.5 h之间体内含量达到峰值,经一小幅下降后于药浴后5 h,体内含量达到稳定。刺参幼参对乙酰甲喹富集系数最大为0.45,可能与刺参幼参体内乙酰甲喹的迅速代谢有关。乙酰甲喹在刺参幼参中AUC值(17.8、34.4、50.6 mg/(L·h))与药浴质量浓度(2、4、6 mg/L)呈正比,刺参幼参对乙酰甲喹的蓄积能力尚未达到饱和。

乙酰甲喹在刺参幼参中消除迅速。0.5 h后,约85%的药物从体内排出或代谢,72 h后无检出。药浴期间,刺参幼参体内迅速产生MQCA,且含量不断增加,6 mg/L药浴组在24 h时达到最高值29.2 μg/kg;停药后,MQCA消除非常缓慢,推测MQCA将在刺参体内长期存在。

假设在不重复施药、体内MQCA也不继续消除,刺参从实验状态生长到100 g的情况下,采用食品安全指数法对成参中MQCA含量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IFS为1.23×10-4,说明在实验假设情况下MQCA对成参食用安全性没有影响。

[1] 刘兆颖. 喹噁啉类在大鼠、猪和鸡的比较代谢研究[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09: 1.

[2] 张昱, 冀宝庆, 胥传来. 动物源食品中喹嗯啉及其代谢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08, 29(9): 668-671.

[3] 中国兽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一部)[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2: 1.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oxicological evaluation of certain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in food[R]. Geneva: WHO, 1991.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oxicological evaluation of certain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in food[R]. Geneva: WHO, 1994.

[6] FAO/WHO. Residues of some veterinary drugs in animals and foods[M]. Roma: FAO, 2004.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35号.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EB/OL]. (2002-12-24)[2014-01-09]. http://www.moa.gov.cn/ zwllm/tzgg/gg/200302/t20030226_59300.htm.

[8] 宫向红, 王玮云, 张秀珍, 等. 乙酰甲喹与喹烯酮对刺参致病菌的抑菌效果研究[J]. 渔业现代化, 2014, 41(1): 26-29.

[9] 王印庚, 谢建军, 荣小军, 等. 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2种致病菌间接荧光抗体快速检测方法[J]. 中国水产科学, 2010, 17(2): 329-336.

[10] 李聪, 张艺兵, 李朝伟, 等. 暴露评估在食品安全状态评价中的应用[J].检验检疫科学, 2002, 12(1): 7; 11-12.

[11] 司红彬, 曾振灵, 刘迎春, 等. 乙酰甲喹在猪体内的代谢研究[C]//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 武汉, 2009: 277.

[12] 黄勇旗, 李引乾, 杨亚军, 等. 乙酰甲喹在绵羊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 36(2): 77-81.

[13] 赵群, 陈金宝. 药物代谢动力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38-40.

[14] 徐英江, 宫向红, 任传博, 等. 除草剂阿特拉津在刺参中的生物富集与消除效应研究[J]. 海洋渔业, 2013, 35(3): 337-341.

[15] 田秀慧, 宫向红, 徐英江, 等. 除草剂扑草净在海参中的生物富集与消除效应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13, 29(7): 1580-1585.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307号. 兽药质量标准[EB/OL]. (2003-10-28)[2014-01-09]. http://www.moa.gov.cn/zwllm/tzgg/ gg/200311/t20031105_133813.htm.

[17] 刘迎春, 丁焕中, 刘义明, 等. 乙酰甲喹主要代谢物在鸡粪的排泄量研究[J].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 104-109.

[18] 刘迎春, 丁焕中, 司红彬, 等. 乙酰甲喹及其代谢物在鸡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C]//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武汉, 2009: 172-174.

[19] 贝亦江, 王扬, 何丰, 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喹乙醇代谢物残留量[J]. 食品科学, 2013, 34(10): 255-258.

[20] SHAN Qi, LIU Yiming, HE Limin, et al. Metabolism of mequindox and its metabolites identifi cation in chickens using LC-LTQ-Orbitrap mass spectrometry[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2012, 881/882: 96-106.

[21] YANG B, HUANG L L, FANG K, et al. A 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 for the prediction of the depletion of methyl-3-quinoxaline-2-carboxylic acid, the marker residue of olaquindox, in the edible tissues of pigs[J]. Journal of Veterin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2013, 30(1): 55-82.

Metabolism of Mequindox in Juvenile Apostichopus japonicus and Safety Evaluation of Its Metabolites for Consumption of Adult Apostichopus japonicus

LIU Huihui1, XU Yingjiang1, SONG Xiangjun1, ZOU Rongjie2, DENG Xuxiu2, HAN Dianfeng1, TIAN Xiuhui1, AN Honghong3, GONG Xianghong1,*
(1. Shan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Restoration for Marine Ecology, Shandong Marine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 Institute, Yantai 264006, China; 2. Yantai Shanshui Seafood Co. Ltd., Yantai 264006, China; 3.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The metabolism of mequindox and the food safety evaluation of its metabolite 3-methyl-quinoxaline-2-carboxylic acid (MQCA) in the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were investigated. The juvenile sea cucumbers were divided randomly and exposed to seawater containing 2, 4 and 6 mg/L mequindox for 24 hours. Subsequently, Apostichopus japonicus were placed into clean seawater for 96 hours for the depletion experiments. Th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e exposure and depletion and were detected for the contents of mequindox and MQCA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 data were processed with software DAS 2.0 and SPSS 13.0. The mequindox in seawater was rapidly absorbed by Apostichopus japonicus, and the peak concentrations (Cmax) were 0.89, 1.73, and 2.56 mg/kg, respectively at 2.5, 1.5 and 1.5 h during the exposure period. The bioconcentration factors (BCF) were 0.45, 0.43 and 0.43, and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values reveal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exposed concentrations (R2= 1). The depletion of mequindox in Apostichopus japonicus was also rapid, and 85% of mequindox was excreted or metabolized in 0.5 h. Mequindox became undetectable after 72 h elimination. MQCA w as identifi ed as one of the metabolites of mequindox. It was detected at 15 min exposure, and increased to the peak concentration of 29.2 μ g/kg at 24 h during the exposure period (6 mg/L group). Depletion of MQCA was slow, and remained in Apostichopus japonicus for long-term. The food safety of grown-up Apostichopus japonicus was evaluated based on the safety index (IFS), and the IFS of MQCA in grown-up Apostichopus japonicus was 1.23 × 10-4(far less than 1) with no effect on the food safety.

juvenile Apostichopus japonicus; mequindox; metabolism; 3-methyl quinoxaline-2-carboxylic acid (MQCA); food safety evaluation

O657.72

A

1002-6630(2015)01-0214-06

10.7506/spkx1002-6630-201501041

2014-02-20

山东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2012GHY11517);泰山学者岗位“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项目;烟台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2134)

刘慧慧(1981—),女,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水产品质量安全。E-mail:liuhh615@163.com

*通信作者:宫向红(1968—),女,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水产品质量安全。E-mail:ggxxhh123@163.com

猜你喜欢

刺参药浴乙酰
脲衍生物有机催化靛红与乙酰乙酸酯的不对称Aldol反应
夏眠的刺参
夏眠的刺参
药浴益身心
光照对白刺参、青刺参和紫刺参生长、消化及免疫的影响
苦夏药浴正当时
藏医药浴法治疗关节炎88例
浒苔添加比例与微生物发酵对幼刺参生长、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HPLC测定5,6,7,4’-四乙酰氧基黄酮的含量
反式-4-乙酰氨基环己醇催化氧化脱氢生成4-乙酰氨基环已酮反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