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AA父母代肉种鸡均匀度问题
2015-12-07陈维东辽宁省瓦房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116300
陈维东 (辽宁省瓦房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116300)
浅谈AA父母代肉种鸡均匀度问题
陈维东 (辽宁省瓦房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116300)
我国养禽业已经走向了专业化,现代化和商业化,成为商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家禽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要认真学习先进经验,密切结合实际生产中的关键问题,牢固掌握现代化生产理论知识,把养鸡业搞好,使其更上一层楼。要养好AA父母代种鸡,在实际饲养管理中除了使鸡群无疾病达到健康水平和较高成活率外,尤为重要的是育雏,育成期种鸡体重控制的均匀度问题。最重要的是鸡体重均匀度而且是鸡性成熟均匀度的前提。因此,就如何控制种鸡体重均匀度做以下分析。AA种鸡体重均匀度主要取决于雏鸡的出生重和饲养均匀度。出生雏要求出生重在35g以上,出生均匀度在75%以上。在实际生产中不能改变出生重,但是在饲养管理上又有很多因素影响体重均匀度。所以只能从饲养管理上着手控制体重均匀度,越早控制体重均匀度效果越好。
1 分栏饲养能提高均匀度
也就是从合理充足的分布面积,饮水空间,采食面积,温度来控制。笔者曾经在种鸡场甲区9000套AA种母雏养在120m×2m的鸡舍内,鸡舍分布如附表。
附表 鸡舍及器具分布
附表可以说明前2周可以采用半栋鸡舍,这样有利于升温降低供热成本,温度对雏鸡头3d尤为重要。鸡舍分为9个栏,每栏养520只雏鸡,养14.8只/m2左右,这样分布容易观察鸡群,便于喂料和供给饮水,料盘和饮水器交叉摆放,使鸡只在1m范围内都能吃到料,饮到充足的水,最远不超过3m,这样不会对雏鸡的均匀度有很大影响。2周以后整个鸡舍分成8个栏,6.5只/m2,每只采食10cm,水线乳头计836个,10.8只/饮水乳头。
2 喂料是影响鸡群均匀度最重要因素
(1)饲料品质和饲料质量:饲料要全价营养,否则影响鸡群体重均匀度。(2)喂料量:计算、称量必须准确,使每栏鸡只能够吃到计划料量。由于前两周分小栏每栏鸡只数和喂料量相等,3周以后扩大栏,按大、中、小鸡分栏,就按分栏加料量,每栏采取4人同时上料,每栏4人上料确保饲料均匀分布料槽内,否则大鸡吃了小鸡料量,体重均匀度会越来越差。(3)上料:由于鸡只小,不适宜上料线。第3周开始联合上料,每栏4人对角上料。前5周全部人工上料,上料是否均匀速度的快慢,料量分布是否均匀都直接影响鸡群的体重均匀度,所以上料时要把料均匀快速撒入料盘或料槽内,这样使鸡均匀吃料不至于挤堆(挤堆也要哄匀),把鸡多的地方哄向鸡少的地方。(4)采食面积充足,但不要有过剩,保证每只鸡同时能吃到料。(5)公母鸡分饲:前一周公鸡比较弱,体重较母鸡小,如果混养会造成母鸡欺负公鸡,使公鸡胆小不敢吃食而影响体重;两周后公鸡生长速度快,公鸡强壮,母鸡小,混饲后公鸡特别大,母鸡特别小,也会严重影响均匀度。(6)换料:雏鸡料改为育成料要有过渡适应期。育雏料蛋白能量高,适口性好;育成料蛋白能量低一些,适口性差,鸡只不愿采食并且采食慢,造成鸡只不增重或少增重,均匀度下降;所以过渡就是使育雏料与育成料先按5:5、4:6、3:7,比例料量进行过渡,最后全部喂育成料,这样鸡群体重均匀度偏差不太大。(7)断喙不整齐影响鸡只采食,对体重均匀度也会造成不整齐。事实表明:断喙器的质量,断喙者的工作态度,断喙姿势等都直接影响鸡只断喙的整齐度。断喙器质量差,喙切的不齐或切不断;断喙者不认真姿势不正确会使鸡只喙出血过多(严重死亡),上长下短或下短上长,这样影响鸡的采食,使个体鸡只生长不均匀,所以断喙这一环节很关键。
3 抽样称重,掌握鸡群均匀度
均匀度除了眼观外,最重要的是应该不断抽样称重(以平均重的10%为上下限)。并且从第1天开始就应称出出生重的均匀度,以后从第1周到25周开产每周末都要定期抽样称重,一般抽1~3%即可;称量工具前5周必须精确一些,一般要精确到1g,6周后可用精确到10~20g的称量工具。目前已经用电子称精确度高。但主要的是称量时间,是否空腹,因为前5周非隔日限饲称重,要在喂料饮水前并且鸡只活动均匀时抽样称重(圈一定数目鸡),并称出圈定全部鸡只的体重,这样会准确些,偏差小;限饲时限饲日饮水前称重。
4 及时调整鸡群,分栏饲养
鸡群的均匀度由于管理上的原因不一定都是理想的,当均匀度不好时,可以进行挑鸡,分栏,调群等分别加料采食,隔日限饲等方法来提高均匀度。做为补救方法:挑鸡还是调群根据均匀度好坏而定;当均匀度很低时(低于70%)应该进行全群称重分栏,用手掂量来估计鸡近似重量,这样工作效率快应激小,调群和分栏后鸡数目必须准确,以便于分栏加料。当均匀度在75%以上时,为避免应激,应每天在采食时间可以个体挑鸡来调节均匀度。
总之,影响鸡体重均匀度因素很多很多,笔者通过生产实践对体重均匀度的控制及调节均匀度有个初步认识。随着养禽业的迅速发展,会不断推出控制均匀度最有效方法。养禽业不断发展,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更多的经验,更好完善养禽业。
S831.4
B
1007-1733(2015)12-0021-02
201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