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肉牛杂交改良效果调查
2015-12-07夏廷荣沈采先云南省宣威市西宁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
文│夏廷荣 沈采先(云南省宣威市西宁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
滇东肉牛杂交改良效果调查
文│夏廷荣 沈采先(云南省宣威市西宁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
云南省从1974年以来一直在引入国内外优良肉牛品种对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本地牛进行改良,品种有海福特、利木赞、西门塔尔、安格斯、短角、莫累灰、婆罗门等。“八五”期间,在昆明、玉溪、思茅等地区进行了杂交组合筛选试验,分别从11个杂交组合中选出莫云杂(莫累灰和云南黄牛杂交牛)、婆云杂(婆罗门和云南黄牛杂交牛)及婆莫云杂(婆罗门、莫累灰和云南黄牛三元杂交牛)等三种具有繁殖率高、早熟、断奶增重、育肥增重高及抗蜱等特性的理想杂交组合。
由于这三种组合均以适应云南滇中、滇西南等热带、亚热带气候环境条件为主,故之后又开展了滇东北地区短角牛、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与云南黄牛的杂交改良调查研究,以及滇西地区西门塔尔牛与云南黄牛的杂交改良调查研究。为确立适合云南省滇东地区的优良杂交组合,进一步完善云南不同气候环境条件下的肉牛杂交繁育体系数据,笔者在滇东的宣威市开展了调查和测定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调查和测定工作在云南省宣威市进行,调查测定对象是该县的西门塔尔牛、安格斯、婆罗门与本地昭通牛的杂交牛及昭通牛。一是调查各种类群肉牛的存栏数量,计算其占存栏肉牛总数的百分比;二是测定犊牛(8月龄以下)、青年(8~48月龄)、成年(48月龄以上)等年龄阶段的体重及体尺,每个年龄段测定头数不小于50头。结果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表1 昭通牛、杂交牛各阶段的体重和体尺统计 厘米
二、结果和分析
1.各种类群肉牛的存栏情况。调查197214头肉牛,其中安杂34628头、婆杂24385头、西杂42343头、昭通牛95858头,各占21%、18%、12%、49%,婆杂虽存栏量低,但犊牛存栏数量高于安杂和西杂,说明婆罗门牛配种数量较前些年增加,目前高于安格斯和西门塔尔。
2.杂交改良对肉牛体重的影响。体重是评定肉牛杂交改良效果的重要经济指标,昭通牛犊牛、青年、成年各阶段体重分别为56.14千克、232.44千克、369.40千克,安杂牛犊牛、青年、成年各阶段体重分别为165.28千克、361.88千克、459.46千克,比本地昭通牛分别提高109.14千克、129.44千克、90.06千克,分别提高194%、56%、24%,差异极显著(P<0.01)。
婆杂牛犊牛、青年、成年各阶段体重分别为74.52千克、317.34千克、414.21千克,比本地昭通牛分别提高18.38千克、84.9千克、44.81千克,分别提高33%、37%、12%,除成年体重外差异极显著(P<0.01)。
西杂牛犊牛、青年、成年各阶段体重分别为99.06千克、319.26千克、420.00千克,比本地昭通牛分别提高42.92千克、86.82千克、50.6千克,分别提高76%、37%、14%,差异极显著(P<0.01)。
不同杂交组合中,安杂牛的犊牛、青年、成年体重显著高于同龄的西杂和婆杂牛,西杂牛又高于婆杂牛。
3.杂交改良对肉牛体格发育的影响。体尺反映了牛体结构及各部位的发育程度,是衡量不同经济用途畜体结构的重要依据。从表1可以看出,本地黄牛个体较小,成年牛虽然不役用了,但仍是前高后低的体型,后躯发育差,肉用性能差。通过杂交改良,杂交牛与本地昭通牛比较,成年牛的胸围、十字部高、腹围等主要体尺指标均有极显著提高(P<0.01),表明杂交牛比本地昭通牛更具有肉用特征,杂交改善了其后躯发育不良的缺陷。
不同杂交组合中,安杂牛的各项体尺指标显著高于同龄的西杂和婆杂牛,西杂牛又高于婆杂牛。
4.杂交改良对肉牛不年龄段生长发育速度的影响。表2显示,犊牛阶段体重占成年体重的比例安杂、婆杂、西杂分别比昭通牛高21%、3%、9%,青年牛阶段体重占成年体重的比例安杂、婆杂、西杂分别比昭通牛高16%、14%、13%,说明杂交改良后前期生长发育速度明显明显提高。安杂牛犊牛阶段生长发育速度明显高于本地昭通牛,高于西杂和婆杂牛。
三、讨论
从调查和测定结果看滇东地区最适宜的杂交组合是安杂,其次是西杂,婆杂虽然目前使用最多但杂交效果不是最佳,与朱芳贤等报道的滇东北地区首选安格斯和短角改良本地牛的结论一致。婆罗门有良好的耐热性、抗焦虫病及抗体外寄生虫病的能力,有耐粗饲能力,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出肉率,以及与血缘较远的普通牛品种明显的杂种优势。此次测定显示婆罗门在滇东地区的改良效果不如安格斯、西门塔尔的品种,可能是因为昭通牛本身就有良好的耐热性、抗焦虫病及抗体外寄生虫病的能力,有耐粗饲能力,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杂交优势就不明显的缘故。
据国外研究资料表明,婆罗门牛与血缘较远的欧洲普通牛品种间有较好的杂种优势,普通黄牛只要导入25%婆罗门牛血液,其后代就能充分体现婆罗门牛的品种特征。在现代肉牛新品种的杂交培育中,婆罗门牛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云南省草地动物研究院也利用婆罗门培育了云岭牛(1/2婆罗门牛×1/4莫累灰×1/4云南黄牛)。因此,建议滇东地区适宜的肉牛生产模式为用安格斯、西门塔尔等品种级进杂交1~2代后用婆罗门做终端杂交,从而避免安格斯、西门塔尔等品种高代级进杂交后的杂交优势衰减及抗焦虫病及抗体外寄生虫病能力下降的影响。
表2 杂交牛和昭通牛体重变化 千克
四、结论
从调查和测定结果看,最适应滇东地区的杂交组合是安杂,存栏数量也是最多,其犊牛、青年、成年各阶段体重分别为165.28千克、361.88千克、459.46千克,比本地昭通牛分别提高109.14千克、129.44千克、90.06千克,分别提高194%、56%、24%,差异极显著(P<0.01),其次是西杂和婆杂。
昭通牛个体较小,为前高后低的体型,后躯发育差,即肉用性能差,通过杂交改良后,胸围、十字部高等体尺都有了极显著提高(P<0.01),肉用性状得到较大的改善,前期生长发育速度明显提高。综合考虑,滇东地区适宜的肉牛生产模式为用安格斯、西门塔尔等品种进杂交1~2代后,用婆罗门做终端杂交。既可以稳步提高当地的肉牛生产,同时为云岭牛的扩繁提供素材。
本次测定研究中各年龄阶段范围太大,若要建立育种资料,还需测定初生、6、12、18、24、36月龄等年龄阶段的体尺、体重数据,体重还应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