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处理好六种关系 使探究回归儿童

2015-12-07吴玉萍

文理导航 2015年36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

吴玉萍

【摘 要】科学探究回归儿童的年龄特点,需要处理好六种关系——“预期目标和动态生成目标”、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解决问题方法单一与多种解题方法、课堂教学的“扶”与“放”、动手操作与动脑思维、课内与课外之间,恰当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使科学探究真正回归儿童。

【关键词】六种关系;儿童特点;科学探究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分别阐述,如何处理六种关系,使探究真正回归儿童。

一、处理好预期目标和动态生成目标之间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新课程背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老师要善于敏锐捕捉稍纵即逝的利于学生探究的生成点,并加以放大,才能成就精彩课堂。如《电路》单元,探究如何让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灯泡的,两个开关控制一个灯泡的,总开关控制很多灯泡的,如果你是家里的电路设计师,你的家庭用电器线路怎样布置既省钱又方便?这些活动虽然不是预设的,却与生活经验有关,这也是科学教育所倡导的“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教学理念。

二、处理好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教材是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的范本,是给教者的一个思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必须与教材进行对话,既不丢掉教材盲目的教,也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对所教内容进行适度补充、延伸、拓宽和重组。教感兴趣的:如《降落伞》一课,怎样的降落伞下降慢?哪一小组的鸡蛋从4楼降落而不破?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拓展,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科学探究内容,才能真正有效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有生活经验的:如《毛细现象》一课,生活中的毛细现象很多,贴身衣服为什么最好是棉质的?什么样的抺布吸水性好?把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作为探究内容,揭示其背后隐藏的科学道理,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三、处理好解决问题方法单一与多种解题方法之间的关系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以及《科学素养的基准》都指出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教育的主要特征,但探究式教学中也包含多种形式和方法:阅读资料、调查访问、种植饲养等都是科学探究学习的有效手段,解决问题不能依靠探究这唯——种方法,有时需要依据所学内容的不同,恰当选用解决方式。实验操作式:这如《摆的秘密》、《溶解》、《简单机械》等一些现象等,需要进行实验操作,总结规律,解释身边的科学现象。资料查阅式:有些内容无法在现有条件进行实验探究。如《恐龙的灭绝》、《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内容,需要课前查阅资料,课堂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调查访问式:如调查水资源、环保袋使用情况等环境保护方面内容,更多的是采用调查访问式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饲养种植式:如养蚕、种蚕豆等实验,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观察记录,才能发现其中的科学奥秘。

四、处理好课堂教学的“扶”与“放”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问题上,“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课堂现象仍存在:教师中心论的课“扶”得多,“学生中心论的”放“得多。“扶”的课老师带着学生一步步按预先设计好的方案进行,没有意外,一切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放”的课,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结果导致教师无法控制课堂。把握好“扶”与“放”的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实验操作。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扶,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放。如酒精灯的使用要“扶“,老师分步讲解,带着学生严格按照要求操作。研究《摆》,数摆、计时稍有不规范,实验数据误差就会很大,归纳不出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的关系。有些探究则需要“放”。如研究导体和绝缘体,学生用身边的材料去测试,发现有的笔导电,有的笔不导电;进一步证明了金属是导体油漆是绝缘体。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扶”,规律容易呈现的需要“放”。如研究杠杆,由数据转化为杠杆省力原理的较为困难,这样的数据分析推理,需要老师“扶”一点。而有些易于发现原理的则要多“放”。如研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如何把看不见的传热过程变为看得见的,在锅壁放各种物体,从各种物体的变化“看”到了热传递的过程,这样的内容适度“放”。设点“陷井”。有意留点陷井,产生一些不和谐的数据,更易发现事实真相。如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关系的问题时,有的组为了图方便用钩码,增加重量直接在下面加钩码。汇报数据时明显有误差,发现增加钩码的同时也增加了长度。类似这样的情况,操作前有意不提醒,留点陷井,得出一些不和谐的数据,更容易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

五、处理好动手操作与动脑思维之间的关系

讨论充分,操作时间少。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前松后紧式课堂。教学时老师往往把握不好讨论的时间,讨论时间过多,实验时间只能受压缩匆忙走过场。过于精细的实验方案,过于多的注意事项,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和大脑,学生在老师框定的范围内一步一步操作,探究性实验变成了验证性实验。教学《点亮小灯泡》一课时,有的组发现一根导线、两根导线都能让两个灯泡亮起来,有时在灯泡点亮的电路里再加一根导线灯泡不亮了,导线却发烫了。短路现象老师课前预计到,没有提醒学生,而是让学生去试,试过后再分析,对短路现象的认识更深刻。

操作时间多,汇报交流少。章鼎儿语“没把交流当作一回事,实际上正是没把刚才的探究当一回事,实际是老师没把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当作一回事”。实验后对数据的交流分析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极佳机会。“活动有余、思维不足” 的课堂还普遍存在,关键在于老师指导学生的讨论要善于抓关键点,分配好各环节的时间,使探究更有意义。

六、处理好课内探究与课外延伸之间的关系

《科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课程的开放性”。空间上可以有拓展性和开放性;形式上可以有灵活性和机动性。这也是刘默耕老师一直倡导的“一箭多雕”、“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境界。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使探究更加深入。时间的限制:有些内容受时间的限制无法在课内完成的需要在课后去探究。如研究蚕豆种子横切、纵切、有种皮没种皮、胚根的不同摆向,对蚕豆生长的影响等可以放到课后去完成。材料的限制:课前准备的一些实验材料,无法满足课堂探究的需要,可以延伸到课后去进行。如研究了镜子成像规律,课后做万花筒和潜望镜;如研究了磁铁同极相斥,课后做一个永动摆等。能力的限制。学生能力有限,有些需要家长的协助才能完成。如调查类的:空气的污染,汽车尾汽对环境的影响;这些受学生能力限制的探究,可以延伸到课外去探究。

【参考文献】

[1]张红霞,郁波.“国际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历史与现状”.比较教育研究,2003(8)159

[2]章鼎儿.“对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反思.”桂馨科学课(上)47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
浅谈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
夯实科学探究培养问题意识
如何提高中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
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