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渗透的三“入”技巧

2015-12-07王朝晖

文理导航 2015年36期
关键词:引入渗透

王朝晖

【摘 要】小学学科知识如何渗透?本文总结了将各学科的知识通过“引入”、“插入”、“渗入”等方式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方法。

【关键词】渗透;引入;插入;渗入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各学科的知识通过“引入”、“插入”、“渗入”等方式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以此激活语文课堂,收到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用情景引人激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上课前,我便创设各种情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求知欲。如,我在上《彩色的翅膀》一课时,我带着几只提前准备好的各色蝴蝶走进教室,首先提问:“你们喜欢蝴蝶吗?知道她们是什么动物?由哪几部分组成?有何作用?”“喜欢”、“是昆虫”、“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抢着回答。这时,我话头一转,“有一个海岛战士回家探亲,返回部队时不带自己喜欢吃的,也不带家乡特产,只带了一纸箱蜜蜂、蝴蝶之类的,并且视若珍宝,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彩色的翅膀》的故事吧!”这一短短的开场白,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他们带着疑问,很快进入到学习课文的角色中来。

二、用课间插入活跃气氛

叶圣陶先生“让课堂活起来”的要求,怎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呢?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穿插一些与之相关的其它学科知识,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活跃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气氛。例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当学生了解到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后,我就要求他们运用学到的美术知识,不看课文彩图,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接着对着文中彩图,展开丰富的想象,画一画“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然后启发学生从“水色的俊美”、“山形的奇美”、“景物的艳美”、“感情的柔美”等方面去领略桂林山水的情景和美、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从而激起他们昂奋的爱国情怀,陶冶他们美好的心灵,培养他们审美的情趣。整堂课我把美术、美育和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真正正地亲自动脑、动口、动手,我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

另外,在教《草原》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预习、朗读和我的提示,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轮廓后,我便引导他们阅读《品德与社会》课本中关于蒙古族风俗习惯的介绍,从这里他们不仅看到草原的天和地,而且见到了草原的马和牛,知道了草原的特产——奶茶、奶酒、奶豆腐等,还认识了草原的蒙古包和勒勒车,熟悉了赛马、摔跤、射箭、歌舞等民风民俗和打草、挤奶、剪羊毛等牧民工作。这些知识的融合,使学生对课文中美丽可爱的草原景、热情好客的草原人、依依惜别的草原情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作者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饱含民族团结友谊的话语有了更透彻的理解。之后,我就让他们齐唱歌曲《神奇的九寨》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是我事先请音乐老师早已教会了的),于是,这堂课就在同学们欢快、动听的歌声中结束了。

其实,在教学实际中,我还适时把语文教学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唱拼音字母歌的同时,学唱英语字母歌;研究英语单词的发音规则时,复习汉字的拚写规则;在教学句式变换练习时,将“把”、“被”字句的互换和陈述句、疑问句、双重否定句、感叹句的互变,分别与英语教学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互换以及四种基本句型的互变进行对比教学:在黑板的一边进行汉语句子的变换教学,另一边相应进行英语句型转换练习;在讲授把直接引用的话改为第三者转述的话时,我先在黑板上用英语简单写几个直接引语的句子,然后分别翻译成汉语,接着点几位同学根据译成的汉语直接改写成第三者的转述语,同时,让另外几位同学,先把直接引语改写成间接引语,再把间接引语翻译成汉语,最后比较两组同学改成的转述句,看是否殊途同归。这样,英汉结合教学,趣味多多,益处多多,收获多多。

三、用课后渗入拓宽渠道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有感而发又有话可写,“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才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基于这上点,我便把写作训练的教学与其它各学科中的多种多样的活动有效结合起来,达到作文教学之目的。

(1)同数学结合,教会学生多写数学日记。在指导写日记的时候,我提示学生们,把在学习数学中的难点、疑点、解题的思路、发现的规律、新奇的解法以及作业试卷中出现的错误等都可以作为日记的内容,或总结教训,或谈论经验,或发表看法,或流露出发现“新大陆”后的喜悦……这样,既复习巩固了数学知识,又积累了写作的材料,创造了练笔的机会,可谓一举多得。

(2)同体、音、美结合,训练场景活动描写。苏霍姆林斯基说“必须让少年去经常接触大自然,让他们在大自然中生活”。针对每次作文训练的内容,我带领同学们去钓鱼、游泳、拔河、登山、远足郊游、赛跑、赛球等体育运动,开展歌咏比赛、文艺表演、“大家唱,大家跳”,组织野外写生、办画展等活动。每次活动结束后,我又趁热打铁,马上让学生认真回忆,搜索,然后用语言进行“现场重播”和“精彩回放”,最后整理成文。

(3)同科学课与劳技课结合,训练观察作文。“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为了让学生把动植物写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把科技活动写得内容充实、言之有理,把手工制作过程描述得言之有序、详尽具体,我组织学生开展美化教室、校园活动,指导他们种花植草栽树、养蚕喂兔孵鸡、采集植物标本、动手操作实验、制作玩具模型,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写好观察日记和实验报告。

通过这三方面的活动渗入,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了,作文视野开阔了,作文思路拓宽了,各种技能和素质提高了,更主要的是他们获得了第一手写作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这些感性材料,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思如泉涌,一蹴而就。

综上所述,巧妙地在语文教学中交叉各学科知识,激活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增强了语文教学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迈进了新教改的殿堂。

【参考文献】

[1]蒋小丽.略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文教资料,2009(20)

[2]赵惠,刘涛.关于近五年中小学德育低效问题研究的述评[J].基础教育参考,2008年01期

(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县藕池小学)

猜你喜欢

引入渗透
让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走入高中音乐课堂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的引入
浅谈如何让优秀的流行音乐进入小学音乐教学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
将数学建模引入高中数学课堂研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