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课堂增色添彩

2015-12-07廖满芬

文理导航 2015年36期
关键词:适度小学语文课堂信息技术

廖满芬

【摘 要】课改以来,信息技术如一泓清泉迅速渗透到小语教学中,在小语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达到事半功倍、锦上添花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适当;适时;适度

课改以来,信息技术如一泓清泉迅速渗透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各种影像、视频、音乐、动画等涌入小语课堂,进而引发了有关专家和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关注和思考,观点如林,褒贬不一。据平时的观察和思考,笔者认为,在小语教学中若能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定能达到事半功倍、锦上添花的效果。

一、内容的选择要适当

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要注重内容的选择,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情确定。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蟋蟀的住宅》一课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日记。课文以文字表述为主,对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不容易引起阅读的兴趣。我们可以选择“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这一抽象的内容,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化被动为主动,化枯燥为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这座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这个重点句的学习,先用多媒体展示放大的课文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插图中的所谓“蟋蟀的住宅”只不过是隐藏在草丛中的一个简易的小洞穴。学生对作者把这个小洞穴称之为“伟大的工程”可能有些不解,教师便可抓住这个契机设疑:作者不仅把蟋蟀挖掘的简易洞穴说成是“住宅”,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是否觉得有点夸张?为什么?问题抛出以后,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潜心读书,并在书上做批注。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交流中教师一边用课件展示蟋蟀“住宅”的结构图,一边跟随学生的回答,相机把“朝着阳光、隐藏、倾斜的隧道、平坦、阳台、墙壁很光滑、修理平整、简朴、清洁、干燥、卫生”等词语标注在“住宅”的相应位置,图文结合相得益彰。接着教师话锋一转说:“在我们人类看来,这个小洞穴的确称不上是什么工程,但对于身体弱小的蟋蟀来说,的确可以称之为“伟大的工程”了,请看大屏幕——”音落画来,屏幕上播放教师制作的flash课件:几只蟋蟀正在草丛中忙碌着,它们有的用前足扒,有的用后脚推,还有的用尾部拱……进进出出,你追我赶地挖掘洞穴的热闹场面。这样,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把抽象的文字描述化为生动直观的画面,让学生真正领会到作者为什么会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蟋蟀仅靠柔弱的前肢和大腿,要完成扒土、挖土、搬泥、踏地、修整等繁重的任务,简直就是奇迹!所以作者说它是“伟大的工程”一点也不夸张。学生的学习的情绪高涨,参与面广,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二、出现的时机要适时

信息技术有其独到的作用,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但一些媒体信息出现的时机要科学,过早或滞后出现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一课在学习第二部分时,若让学生读文本或由老师讲解,学生都较难领会“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方向。”所描述的情景。或者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取悦学生的视觉效果,一开始就播放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飞行的课件,学生看似很快明白了蝙蝠是怎样的飞行的,但学生的思维很容易被课件内容所定势,想象力受到禁锢,思维得不到发展,教师授的仅仅只是“鱼”。

学习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尝试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化解重点,突破难点,但使用的时机要把握好。可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蝙蝠夜里飞行时,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学生交流之后,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基本只停留在复述课文的层面,未见有创造性感悟和见解,便可抓住时机制造悬念说:“刚才同学们基本上能复述课文内容大意,但是还有不少同学的头脑中还无法再现出课文描述的情景,下面我们就到科学家的实验室去看看,究竟蝙蝠的飞行靠的是眼睛还是嘴和耳朵?请大家注意观察蝙蝠的表现,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待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唤起之后,教师开始播放蝙蝠在一间横七竖八地挂满铃铛的屋子里蒙上眼睛、塞上耳朵、封住嘴飞行的动画课件,教师一边播放课件,一边配上画外音解说,学生清楚直观地看到蝙蝠在不同的情境中飞行的状况,心里豁然开朗!像这样根据教学的需要,在学生疑难处,求知欲强烈的时候辅用信息技术,把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画面,把抽象的内容化成具体形象的情境,启其所惑,导其所难,方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媒体的使用要适度

毋庸置疑,多媒体信息技术相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有它必然的优势。但一节课里,如果教师片面追求课堂的形式,不停地播放课件,弃学生与文本于不顾,把课堂变成了电影院,就会使教学的中心转移,虽肥了信息技术的“田”却荒了语言实践学习的“园”,甚至南辕北辙,因此课堂上要适度使用信息技术。

我在一次下校听课调研时看到有位老师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笋芽儿》一课时,完全引用教育资源网上的一个教学视频来教学,对整节课的视频未做任何修改,学生只是瞧着视频中的老师和学生在上课,课堂成了电影院,学生成了观众,教师成了放映员,这样无度地滥用信息技术来教学,课堂一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同样,另一位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只安排两处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合理适度,效果斐然。这位老师考虑到《笋芽儿》是一篇拟人体童话散文,课文虽生动活泼,但二年级的学生感知起来有一定难度。在熟读课文后,教师便利用多媒体配乐播放《小雨沙沙》,再把镜头对准笋芽儿,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笋芽儿扭动、向上钻、脱壳、成长的全过程,以及桃花盛开、柳枝摇曳、莺歌燕舞的春景,感受春雨“沙沙沙”、雷公公“轰隆隆”的美妙,让学生如同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到笋芽儿向往春光,冲破一切阻力奋发向上茁壮成长的精神。学生学得轻松又开心。在下课的前的10分钟,教师开始指导学生书写。这位教师用多媒体课件逐一显示每个字书写的行程和笔画生成过程后,让学生跟着书空,再认真地写三个。直观有趣的书写过程的演示比教师的讲解更加生动、真切,学生顿感眼前一亮,忘记了一节课学习的疲劳,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写字教学中。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适度使用信息技术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信息技术宛如朵朵鲜花绽放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只要教师能根据适当、适时、适度的原则合理使用,就一定会让语文课堂锦上添花,精彩无限!

【参考文献】

[1]《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林敏.《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3]小学语文各册课本与教师用书

(作者单位:福建省将乐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适度小学语文课堂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思路与教学方式研究
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