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点滴尝试

2015-12-07卢金元

文理导航 2015年36期
关键词:有效指导

卢金元

【摘 要】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首先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成为每个学生参与的课堂;其次,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再进行进一步的感悟、体会、想象;第三教师要设计科学化、个性化的问题,不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不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规范和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第四要进行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面向全体;充分阅读;搭设跳板;有效指导

新课改的实施,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我们都在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尝试。可往往是我们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那么,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面向全体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下转第45页)

(上接第44页)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我们在教学中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活跃在课堂上的常常只是少数的几个好学生,绝大部分同学只能充当了听众的角色。主体参与是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笔者认为应当以主体参与的思想去改造传统的课堂教学。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全面参与。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要学生全员全程参与,促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实现全面参与并收到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参与的切入点。针对我们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分层参与可较好地实现学生全员参与并收到良好效果。

第二,有效参与。有效参与是学生发展的保证。要实现学生主体有效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伴随学生的积极体验,这种积极体验是一种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一种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充分阅读文本

课标说,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时下,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如此,既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低。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整体还没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此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因火候未到必然造成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泛泛而谈,不得要领。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像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书不读熟不开讲”。

三、合理设计问题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要中之要。”而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可谓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

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问题类型应该突出主导性和开放性。阅读教学中要设计主问题。余映潮先生认为: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指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能起主导、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例如 《秋姑娘的信》设计问题为:联系课文语句,用“一封写给_____,让他_____。”这样的句式说话。

阅读教学中要设计开放性问题。开放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把要教的东西必须转化为学生要学的东西,交流呈现多向性。开放性问题。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

四、有效课堂指导

学生的发展是自主的,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为没有指导的学习往往是盲目低效的、狭窄割裂的、缺乏生命力的。教师有效指导的意义在于教师发出的信息是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会对学生产生正效应的影响,而不是背离教学目标,甚至自相矛盾的负效应。高效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

就拿课堂教学中大家都很看重的朗读指导来说。朗读指导有没有效果,我们首先要看要求有没有落实,目的有没有达到。如:我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或课文。那么,由于老师的指导,学生原来读不准的,后来能读准了,原来读不通的,后来能读通了。我们说,这种指导就是有效指导,如果学生经过指导,朗读质量上没有什么提高,那么这种指导就是无效的。

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说:“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必须把情感性因素和朗读指导的技巧性融为一体”。它要求朗读指导要隐而无痕,润物无声,就像春雨点点,沁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美好情感的氛围中,体味作者的感情,把握作者的脉搏,读出文本中固有的语气语调,再现文本中固有的形象,表达文本中固有的情感,读得情意浓浓,读得眉开眼笑,读得兴高采烈,读得热泪盈眶,读得潸然泪下。读出文章的意、情、境。而情感的建立,需要酝酿、需要一种情境,而这种酝酿、这种情境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的。

【参考文献】

[1]罗培英.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2013.22

[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2011

[3]余映潮.《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之三)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西安丰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有效指导
襄助文章成锦绣
立足生活,点亮文字
有效指导幼儿活动区游戏研究
低年级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指导
有效指导促成长, 潜心研究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