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应往什么样的高处走

2015-12-07方工

清风 2015年6期
关键词:乌纱帽大官当官

文_方工

人应往什么样的高处走

文_方工

古语“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可以说是无数中国人的人生信条,而在实行官本位体制,权力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社会中,对如何走往“高处”这个问题,一个常见的回答就是走仕途当大官,可以说,这是大多数人对“高处”的具有普遍性的理解和认知。

在古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建立的基础就在于“学而优则仕”,读书才有机会进入仕途,从而改换门庭,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转变,由普通百姓变身为吃国家俸禄的官员,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于是,没当官要当官,当了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可持续地“步步高升”,是很多人梦寐以求、念兹在兹的唯一人生目标。

为了当官,有些好端端的人竟会变态,《儒林外史》中因中举而陷入癫狂状态的范进就是典型。但更典型的却是当今那些人前道貌岸然,作秀时一本正经,内心却寡廉鲜耻,在背地里胡作非为的官员。今天的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等都是这种人,他们以权谋私祸国害民,影响所及,带坏了一批人,使得官员形象一塌糊涂,拉低了政府公信力,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尽管他们拼命实践了“人向高处走”的人生信条,有过奋斗不息、品尝成功果实、享受高高在上炙手可热的生活经历,但终因滥用权力贪污腐化而从高处摔下。这一摔不仅自己摔得很惨,败露了劣迹,留下龌龊的丑闻,得了个奸佞贪官的臭名,而且给全国全党摔出了警示,摔出了教训。

在现实中,很多把“向高处走”定位在当大官,把乌纱帽罩顶当成高处的人,看中的只是制度的笼子关不住权力,因此权力可以随心所欲任性胡为,乌纱帽可以带来种种虚荣、特权和私利,实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前景。他们为了谋得高位,可以不择手段,不讲人格,不顾廉耻,投机钻营,跑官买官,结党营私。现实中,官大权大,面对的利益诱惑也大,凸显自我约束、廉洁自律的必要和重要性。但是有些人官职高,官德却低,一门心思争抢乌纱帽,哪懂孔夫子所说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哪管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就是做人的底线,也可以丝毫不顾。职位越高欲望越大,越敢于以权谋私,越要把官位可得的资源充分利用到极致。这哪里是在向高处走,根本就是在向腐朽走,向泥潭走!

当然,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人性本能,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否定人应该向高处走,不但理论上不成立,事实上也行不通。所以关键问题不是该不该向高处走,而是需认清高处在哪里,明确应走向何方。认清目标,明确方向,才可以把路走正走稳,不至于“一朝权在手,便把贪腐行”。人追求的高处,不应该只是从政当官,而一定是在完善道德,做对国家、对社会、对民众、对家庭有益有用的善良之人,实现真正有意义的人生价值。在这条路上,没有操守、不能自律的人永远只能与高处背道而驰。有了正确的追求和行动,在任何职业都可以站在高处。从这个角度讲,有官有权却无德,知行分裂言善行恶,虽位高权重,却依然是害国祸民、被千夫所指侧目而视的宵小之徒,有何高处可言?人生价值安在?

官职高低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时,人的思想就会被禁锢,创造性必然萎缩,所以一个认可当官才是“人往高处走”的社会,不会是现代化的社会,一名只想当大官享特权的官员,不会是称职的公仆。这种社会受这样的官员引导,就无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法保障民众享受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可见,用现实中鲜活的事实教育社会,特别是教育官员,兴利除弊抑恶扬善,实现全面的发展进步,在今天是多么重大的问题。而要真正扭转这种观念,就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落实依宪治国、从严治党、依法治官;就要改革官本位体制,对权力严格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就要对官员福利待遇做到合理化、规范化、制度化,不允许存在脱离群众的特权;就要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查处腐败绝不封顶设限。

当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日臻成熟,吏治清明逐渐形成常态,滥用职权就会成为成本大而收益小的行为。那时如果还有人选择当官从政作为向高处走的追求目标,只要他能得到民众支持,只要他能认真履行职责,就是好事,就应该得到鼓励。

(作者系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全国优秀检察官、第四届“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

猜你喜欢

乌纱帽大官当官
“官必上”
敬 佛
百姓也戴“乌纱帽”
百姓也戴乌纱帽
席子好厉害的
——吃饭、当官都和席子有关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报告时的插话》等文中引用
亲朋眼中的“大官”刘金国
“乌纱帽”的由来
“大官”陈诚教子有方
“打油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