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罪恶的“满洲三一九部队”

2015-12-07王全有

共产党员(辽宁) 2015年4期
关键词:石井满洲鼠疫

文/王全有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我国东北期间,曾秘密建立细菌战部队,研制细菌武器并直接用于侵华战场,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其中,我们较为熟悉的就是日军在哈尔滨建立的“满洲七三一部队”。事实上,日军在辽宁也建立了这样一支细菌战部队——

对于日本关东军“满洲三一九部队”,档案、文献资料里鲜有记述,甚至很多参与侵华战争的日本军人也没有听过这个番号。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几乎无人知晓的部队,却从事着最令人发指的战斗——细菌战。

“满洲三一九部队”的历史沿革

“满洲三一九部队”之所以鲜为人知,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从事的细菌研制、生产工作属于高度军事机密,一般文件档案中基本不会提及;另一个原因则是为了掩人耳目、方便工作,“三一九部队”对外的称呼是“日本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大连出张所”,大连当地百姓俗称“大连卫生研究所”,基本不用其番号。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霸占了旅大。1907年10月,“满铁”第一任总裁后藤新平命令建立“满洲中央试验所”(后改为“满铁中央试验所”)。1924年,经“满铁”同意,决定在大连下葭町二十番地(今大连沙河口区五一路48号附近)建立满铁卫生试验所,这就是“满洲三一九部队”(大连卫生研究所)的前身。建立之初,试验所主要承接“满铁中央试验所”的一些项目,生产牛痘苗、菌苗,供日军和“满铁”人员及日本移民使用。1927年,试验所扩大了卫生试验项目,主要开展对麻疹、鼠疫、猩红热等传染病的研究及血清和疫苗的研制,同时增加了水质、饮食卫生试验项目。

1932年8月,日本成立了由石井四郎(细菌战犯,被日本称为“细菌战思想家”) 领导的细菌研究室。1933年8月,日军在我国哈尔滨市秘密设立了“石井部队”,即我们熟知的“七三一部队”,与此同时,大连卫生研究所也急速发展。1938年,日本关东军以“军方需要血清和疫苗是当务之急”为由,将大连卫生研究所接管,使之成为日军石井细菌部队的直属机构,军内番号为“满洲三一九部队”,对外仍沿袭旧称。

“满洲三一九部队”的机构设置

1938年,“满洲三一九部队”成立,开始研制并生产细菌武器。人员总计250人,其中中国人120人。

在业务方面,“满洲三一九部队”分科研、委托实验、预防与治疗及实验用产品57种,并逐年增加;在研究方面,对猩红热、伤寒、霍乱、鼠疫、炭疽等传染病和食品营养及化学分析、住宅卫生、水质及城市煤尘等项目进行研究;在生产方面,有治疗用血清制品、预防用疫苗痘苗制品、诊断用菌液制品等三大类。除供侵华日军使用外,还在大连、奉天(沈阳)、长春、哈尔滨、天津等地设店销售。

“满洲三一九部队”驻地的全部建筑和设施都用3米多高的围墙围起来,围墙上面架有铁蒺藜。驻地有两个正门和东、西、南门与外界相通,正门由武装士兵警卫,出入人员必须出示身份证明或出入许可证。东、西、南门平时关闭,只在进出试验用牲畜和饲草时才偶尔开启。

“满洲三一九部队”的管理很严密。负责人安东洪次规定:重要技术不准中国人学(实际上即使是常识性技术工作,中国人也不能接触);重要文献不准译成中文;重要发明创造不准公开发表;重要成果必须首先服务于军事。“大连卫生研究所”置于军事体制统辖之下以后,各科、系、室负责人及技术人员、职员、雇员全部是日本人,连锅炉工人和门卫也是日本人。中国人只做饲养大小动物、清扫卫生、搬运货物等勤杂工作。

在众多的研究科室中,草味正夫主持的有机合成研究室较有代表性。草味正夫原系“七三一部队”毒物研究班班长,专门对活人进行毒品试验。他被派到大连任名誉研究室室长,大约每两个月从哈尔滨往返大连一次,平时担任该室室长的是军医少尉黑木正彦。该室研究人员仅9人,每周都派人到“七三一部队”本部接受研究课题。1943年,黑木正彦曾命令研究室里的一名研究者研究坏疽菌苗。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病菌,人体一旦感染上它,就会全身发热,局部红肿,肌肉出现坏死,治疗时大多须要截断四肢。

制造科是“研究所”内部最大的部门,有150多人,其成员大多是日本的青年女性,主要担负细菌制造、药剂制造、动物繁殖等任务。在制造科饲养跳蚤的房间里布满木槽,每个木槽的设计宽度以跳蚤跳不出为限,数万只跳蚤在木槽里乱蹦。跳蚤一旦吸食被注射上鼠疫菌的老鼠血之后,就成为可怕的鼠疫菌携带载体,成为传染源。日军再将这些跳蚤投放到中国内地战场上或其他地区,许多中国军民因此而残废,甚至死亡。

“满洲三一九部队”的罪恶活动

“满洲三一九部队”成立后,一直从事研制、制造细菌武器的罪恶活动,但由于现存档案、文献资料鲜有记录,世人对其并不了解,我们也仅能从一些幸存者的证言和日本战犯的口供中,初步了解其邪恶行径。

据田村良雄(“七三一部队”第4部第l课柄泽十三夫大尉主持的柄泽班雇员) 交代:1941年10月上旬,根据柄泽命令,“我和另外一人,将装有鼠疫病菌的试验瓶两瓶(每瓶能容纳5000CC)约10公斤,运到大连卫生研究所,交给该所的仓内技师”。出于制造、生产各种细菌的需要,研究所配有一种特殊的细菌培养罐。因这种培养罐系石井四郎研制的,在“七三一部队”内部又称之为“石井菌罐”。它是用铝合金制造的方形箱子,用以取代易碎的罗氏玻璃培养瓶,一个石井菌罐盛装的浓缩细菌浆液,相当于数十个罗氏玻璃培养瓶。

据山内丰纪(系“七三一部队”军医少佐渡边道博士的助手)称:“在(大连)卫生研究所有五六百个石井式细菌培养罐,在细菌室用于大量生产,日本投降时(由于来不及处理)全部扔进大连港外海里。”山内丰纪还交代了研究所进行实验的情况。他说:“我向当时的班长中黑少佐提出要到大连,同时听说菌苗班全员最近要移到大连,我和石井雇员二人,在10月先出发,带四台超音波来到大连……在关东军特别演习的前后,霍乱专家凑技师(凑技师即凑正雄,系“七三一部队”制造霍乱细菌的技师),来做霍乱菌的冷冻试验,利用大连研究所的强冷冻器做试验,由山口中佐率领植物班亦前来试验。……这时七三一部队的昆虫班队大举来到大连,大量搜集老鼠做鼠疫感染鼠,放到前线去。”

据原日本关东州厅警察部长潮海辰亥1954年8月11日口供称:“1944年2月至3月,哈尔滨石井细菌部队所辖的大连细菌研究支所,要求我批准用西堀红十字医院(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前身)的活人做细菌试验。我记得曾批准过一次,将一个人做了细菌试验。对这一行为,我应负直接帮助日本帝国主义研究准备细菌战的责任。”1995年10月5日,原大连宪兵队曹长三尾丰来大连谢罪时,曾亲口说,当年他的一位朋友就曾在大连亲眼看见过用中国人做活体解剖试验。

高田国胜在1954年7月8日的检举材料中说,大连卫生研究所“过去是进行细菌和病理方面试验研究工作的”。“大约1944年秋天,为培养细菌而饲养的老鼠逃跑了,以致葭町一带的日本人住宅区被断绝交通,禁止出入达一周之久。”日本殖民当局将这一带封锁,为的是避免住在这里的日本人传染上鼠疫。对此情一无所知的中国人,他们则不管死活,而且还封锁消息,以致住在这一带的中国人连最起码的预防措施也没有采取。

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满洲三一九部队”同其他细菌部队一样,大量地毁灭证据,企图掩盖罪行。但在还未完全破坏整个研究所全部设施之前,日本已宣布投降,“满洲三一九部队”所在地被我方接管,发现其内部设施及生产的鼠疫、霍乱、伤寒、猩红热等菌苗。这些实物,充分证明“满洲三一九部队”参与了日本细菌战部队研究制造细菌武器的罪恶活动。

猜你喜欢

石井满洲鼠疫
《鼠疫》:即使生活是一场灾难,也要用爱去抗争
那口石井
鼠疫并非无药可治
重新认识鼠疫
泉州府录立海防碑浅谈
鼠疫是一种什么病
浅谈在满朝鲜作家玄卿俊作品的主题意识的变化
《竹叶亭杂记》中的满洲萨满遗风
简析日美交锋中美国的政治妥协:从桂太郎—塔夫脱备忘录到石井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