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方纲《复初斋文集》中的欧阳询书法浅论
2015-12-07王大禹
王大禹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 四平 136099)
翁方纲《复初斋文集》中的欧阳询书法浅论
王大禹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 四平 136099)
在清代,乾嘉学者对书法的态度大都较为冷漠,翁方纲对书法的态度却是“非玩物丧志”的乐此不疲,在其每一处题跋、每一个鉴赏印章都表明他过眼的法书在传承过程中所经历的驿站,牵连着的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记忆。《复初斋文集》是翁方纲最重要著作,其中关乎书法之言虽不多,但却非常重要。
翁方纲;《复初斋文集》;书法
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人,乾隆十七年考进士,官至内阁学士。清史稿称:“方纲精研经术。”又说他:“尤精金石之学,所著《两汉金石记》,剖析毫芒,参以《说文》正义,考证至精。”《湖海诗传》云:“覃溪书法,初学颜平原,继学欧阳率更。隶法《史晨》、《韩敕》诸碑。双勾摹勒旧帖数十本,北方求书碑版者必归之。”
翁方纲书法力学欧阳询,认为欧阳询“欧则特立独出,是为唐楷之正则矣。”欧阳询是书法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世人多以为《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为“唐人楷书第一”。翁方纲却认为《化度寺》胜《九成宫》。可以从下面这两则短文中看出翁方纲对欧阳询书法的执着:
其一
近日金坛王氏若林,专习欧书,而其论以前人化度胜醴泉之说为非,何欤?夫化度在醴泉上,昔人之论皆同,然犹曰不必泥古说也。且不闻若林之论篆书乎?曰一要圆,二要瘦,三要参差。又自释之曰:“圆乃劲,瘦乃腴,参差乃整齐。”而化度、醴泉之差数了然矣。或曰彼自论篆,非论楷也。吾应之曰刘有定注衍极曰:“兰亭,篆法也,”而化度则纯乎兰亭,醴泉亦纯乎兰亭也,皆兰亭矣,则皆篆法也。故二碑者欧书之极也,唐人书之极也,自古以来正书之极也。或曰皆极矣,子曷为必辩之?曰夷、尹、惠皆圣也,而孔子智巧兼备;五岳皆镇也,而泰岱为伯;钟、张、羲、献皆书家也,而右军古今为法,安得而弗辨之?且夫遒逸之胜朗畅,不辨可知之。故拙者胜巧,敛者胜舒,朴者胜华。西汉之文近质,故胜东汉,马史之史用疏,故胜班史。书家亦曰逸品在神品之上,故太璞不完,胜于雕琢也;太羹不和胜于淳熬也;五弦之琴,清朝之瑟,胜于八音之繁会也。天地发生之气积于春,而万宝成于西;春风沂水之撰在乎目前,而礼乐兵农俟异日,此其本末先后之间,昭昭明矣。书,小技也,而精其义可以入神。宋、元、明以来品书者必皆知道也,而其论皆以化度胜醴泉;今之能书而知问学者若林也,而其论反是。是奚以牖后进之士,而衷于一是乎?故因临是碑而反复论之如此。
“化度则纯乎兰亭,醴泉亦纯乎兰亭也,皆兰亭矣,则皆篆法也”后人认为“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是相对于《兰亭》而发的议论。《化度寺碑》的经典在于结构的严谨和笔画之间深隐的神气,还具有体方笔圆的特点,令人沉醉。此碑在唐时摹勒之工,也非后世所及,故被后世称作楷法之极则。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敦煌石室曾发现“唐拓本”,后为法国人伯希和携往国外,现分存于法国巴黎图书馆与英国伦敦博物馆。近年敦煌石室,又发现了一个残本,摹拓精彩。后人所称道的《化度寺碑》,多指遗落在宋时的唐原石,其临摹镌石的确精绝。可是后人误把宋人翻刻的当作唐朝原石,仍声称唐石宋拓,这主要是翁方纲的错误。元赵孟頫评价云:“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最善,而《邕禅师塔铭》又其最善者也。”翁方纲一生精研欧集,对欧书各碑细察甚详,可这个错误很是低级。
其二
余去年得化度真本,吴门陆谨庭孝廉见而叹为希有,因说其少时于吴下见贾人持一本,字更少于余本,后有王虚舟跋,墨色古香,至今在目也。及今春,谨复北来,云去年冬友人斋中见一本,有陆子渊、胡孝思二跋者,尚不及余所得本及贾人本,然亦真本也。余按其言,即州所得第二本。则知虚舟所见之本不尽是翻本明矣。然且不当以芒角赏之,况化度耶?此所谓不揣其本,而齐其末者也。且此二碑皆出自兰亭,而兰亭根于篆笔,此其不当以芒角见长,尤为可信。然则虚舟直未解欧书者耶!虚舟论褚书出礼器碑,其论隶最不直郑汝器,可谓于书道有独得者,,岂他书皆有所得,独于欧书,只效其皮囊耶?凡今之士,宜务含蓄以养气质而已,不止书法一艺也。若虚舟此跋入于人心,将使学率更者堕入异趣,所关匪细,故不得不再三辩之。
唐代可以说是楷书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有人会问楷有法则?可以这样说:书法都是有法则的。书法是以篆为源头,隶法又源于篆。楷书在唐朝达到登峰造极,这是历史的驱使。汉末为其发端,魏晋六朝是继承发展的重要阶段,隋唐在前人基础上集大成。这是楷书本身发展的规律和要求。楷书笔画端方,波磔势少,由古隶的方正,兼有八分之遒美,。篆书在秦开始“隶变”,到西汉分书不断成熟,同时也有了楷书的出胎。“西汉之末,隶字石刻间杂为正书”。三国时的钟慈继承分书的书法特色,独立成家,所书《贺捷表》为正书之祖。到魏晋二王父子又创立本家楷法,风靡后世。南北朝以魏碑最胜。隋朝楷书承上启下,初唐几位楷书大家便是直接继承智永,取法六朝。楷书到唐朝前夕,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钟繇、二王、智永等人对唐朝楷书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开欧阳询之先。欧阳询的《九成宫》和《化度寺碑》中流露出的刚劲之风,主要是受北书的影响法度井然,同时又吸收隋代书艺的特色加以发展所至。翁方纲是清代对欧阳询书法最为推崇的的学者,同时在欧书传世碑帖的赏鉴最为精心,后世学书法者多从其书法论文中汲取营养。
[1]《明清书论集》崔尔平点校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