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是一种责任

2015-12-07禄永峰

共产党员(辽宁) 2015年10期
关键词:雁过拔毛贫困村效益

文/禄永峰

据4月13日《经济日报》报道,为解决扶贫资金分配“碎片化”等问题,甘肃省今年将整合农牧、交通等15个部门管理的相关资金近389亿元,盯紧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集中用于58个贫困片区县精准扶贫。

以往的基层扶贫,常常以两种方式体现:一种是输血式扶贫,一种是造血式扶贫。相比较而言,造血式扶贫,就是通过社会各界的积极扶持,让贫困群众掌握更多的致富本领,最终经过自身努力从根本上脱贫致富;而送钱送物的输血式扶贫,如同雪中送炭,只能缓解一时之急。

不论输血式还是造血式扶贫,之所以效果不明显,除了扶贫资金分配“碎片化”外,更重要的是由于扶贫风险可控机制缺失,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造成扶好扶坏一个样,扶多扶少一个样,因此,出现年年扶、年年不见富的境况。扶贫缩水,由此可见一斑。

关于扶贫项目缩水问题,往往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缘于各级政府或者帮扶部门“雁过拔毛”,造成扶贫资金被克扣占用;另一方面,如果群众将扶贫当成一种政策施舍,就会简单地将扶贫等同于“白送”,实质上,这也是造成扶贫项目缩水的一个潜在因素。

可见,推广“精准扶贫”,对于消除贫困,可谓意义重大,但也需要各部门讲求方式方法,多做些扶贫功课,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想想当地适合种什么、养什么、有什么独特的增收办法,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一个贫困村的发展,只有找准了路子,突出了特色,扶贫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一条扶贫产业链上,只有弥补了诸多短板,最终效益才能可期。这么做,就是找准“穷根”,真扶贫,扶真贫,让扶贫投资零风险。

说到底,扶贫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政府投资。投资就得讲求效益,讲求科学,既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盲目跟风。同时还应该对扶贫部门引进问责机制,从根本上避免扶贫产业见头不见尾、扶好扶坏一个样。不但要扶一程,还得见效益。对帮扶对象进行奖惩,用足用活“鸡生蛋,蛋生鸡”的民间财富原理,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实现扶贫效果最大化。否则,扶贫款花了,却落得鸡飞蛋打一场空,尴尬的并不只是贫困群众,还有扶贫部门。

猜你喜欢

雁过拔毛贫困村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错季土豆 种出好效益
贫困村变身“客栈村”——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脱贫印记
优化管理模式 提高管理效益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动物的“恨”
某些小官大贪
让“雁过拔毛”者“心里发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