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分析,化学壮骨”
——浅谈黄梅戏青衣的塑造

2015-12-07文‖白

艺苑 2015年4期
关键词:青衣黄梅戏剧种

文‖白 红

“物理分析,化学壮骨”
——浅谈黄梅戏青衣的塑造

文‖白 红

黄梅戏青衣的塑造,既要符合其共性审美需要,又要深刻认识其差异性,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塑造出“小剧种不小人物”的现实性和可行性。为此,作为一名青衣演员,除了要有娴熟的技艺,还要有加强自己的人生修养。

黄梅戏;青衣;物理分析;化学壮骨

一、关于青衣

青衣也称青衣旦,是中国戏曲中旦行的一种,北方多称青衣,南方多称正旦,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中、青年妇女,表演则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偏缓,在念、韵、白、唱、作科等各方面都相当讲究。

青衣的塑造,如有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是挣扎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悲剧观念相对淡薄、悲剧意识相对缺乏的客观现实上的一种布道者或守成者的形象。所以,她注定具有一种苦行相、一种悲剧命。如毕飞宇的小说《青衣》就生动地刻画了一个青衣演员筱燕秋的悲剧形象。筱燕秋似乎是宿命的,“老天爷好不容易创造出的一个好青衣”,但却是一个“古典的怨妇”,她的天赋和秉性是黛玉般的:“她的运眼、行腔、吐字、归音和甩动的水袖弥漫着一股先天的悲剧性”,“对着上下五千年怨天尤人,除了青山隐隐,就是此恨悠悠”,“黄连投进了苦胆胎,命中就有两根青衣的水袖”。她一生都在执着追求、勇敢抗争。她执着于戏剧,执着于演嫦娥这个角色,自认为与其有一种本色的契合。殊不知她的这种执着渐渐演变成一种自私和偏狭,甚至导致了自我的毁灭。

作者在黄梅戏《蔡鸣凤辞店》中饰刘凤英

从根本上讲,青衣的塑造坚守着一种正统。她所透给人们的那种茕茕孑立的悲悯和苍凉,她的凄美与柔韧,无不使观众由衷地景仰,但景仰过后总会让人心生无限的悲凉。

二、黄梅戏青衣的艺术特色

关于各大剧种的青衣,乃至影视演员的“青衣”角色,相关的探讨已经是非常充分并且相当全面了。就拿京剧来说,京剧青衣的优势在于剧种本身作为“国粹”,艺术形象显得特别“高大上”,对演员本身就有个对应的优势和有力的支撑。其他一些剧种如昆曲、梨园戏、莆仙戏、汉剧等,因为剧种本身具备古老质朴、温庄典雅的艺术品质特征,对演员也有很好的、合适的艺术氛围的倚托作用。这大概都属于“戏养人”的一类。而影视本身就是时代话语权的主席台,其青衣性质的角色本身就没有“草根”基因,它们不需要有作为历史背负的青衣角色,即便是演村姑、演“土人”,也不会影响它们的“青衣性”。在这里,青衣只是一种“角色分量”了,更不需要我们太多的关心。但基于黄梅戏的特性,笔者觉得对其青衣塑造的探讨,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我们努力的不只是青衣行当的功能归位,而是要塑造本质上的青衣人物。

(一)黄梅戏的艺术特色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为“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亨有“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美称。它是在清末时期由湖北黄梅传入安徽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戏曲剧种,故称“黄梅戏”,也曾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黄梅戏的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其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它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其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黄梅戏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其曲调健康、朴实、明快、优美,表演形式活泼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也称打彩调,是黄梅戏班社职业化后,因常被演员用来向观众“讨彩”而得名。其曲调欢快、流畅,在花腔小戏中曾广泛使用。主调,又称正腔,系黄梅戏中传统正本大戏里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等。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听起来委婉悠扬。

(二)青衣的艺术个性

按照传统来说,青衣在旦行里占着最主要的位置,所以叫正旦。青衣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旧社会的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其年龄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没有老年。青衣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白都是念韵白,而且唱工相当繁重。

青衣在民间又称“抱肚子旦”,主要是因为青衣表演的细节里常有的如,旧社会妇女的行动不自由,封建礼法要求妇女目不斜视、笑不露齿、袖不露指、走路不能快,以及要有道德、知廉耻、稳重安详等等,这样,妇女一般的正常姿态不管坐着、站着或走路,都要求一只手横着捂住胸口和肚子中间的一块,一只手耷拉在身子旁边,而且永远要慢条斯理的。另外,还有一个名称叫“苦条子旦角”,这是因为正旦扮演的人物很多都是属于命运不太好的,有的遭受遗弃,有的生活上很困苦,穿的服装也非常朴素。

三、“物理解析”与“化学壮骨”

基于以上分析,在黄梅戏的青衣人物塑造中,既要符合共性审美需要,也要深刻认识其差异性,才能谈得上实现塑造出“小剧种不小人物”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首先,要耐心地进行“物理分析”,也就是理性对待、格物致知、精心打造。

笔者认为,只有客观认识到黄梅戏是源于民间小调、其剧种形成的历史年轻的客观事实,准确评估黄梅戏青衣的实质性,不应讳言其“草根性”的一面,才能更加理性地塑造出既与该剧种本身相符的又能为“共性价值观”所认同的“青衣”。实际上黄梅戏青衣的符号性远比她的实质性强,她是角色功能的初步成功,而不是特色人物文化内涵的溢彩。青衣角色的特性要求和黄梅戏艺术特色本质是相左的。所以最大的难点就是要克服这种本质的差异性,要对“本色”的固有的因素加以充分的“物理解析”。

草根性意味着技艺本身的自娱性、不讲究,甚至轻率、俗气、流气等等,而青衣角色多数都是大家闺秀,她们典雅贤淑、知书达理,这是根本的矛盾。草根性是动态的、诙谐的、亮丽的、甚至是轻浮的,而青衣大多是矜持的、克制的、内敛的、典雅温润的、暗伤幽怨的。但是,草根性同时也有一种可贵的、独一无二的外化个性。在保持外化个性的前提下,对黄梅戏青衣的深挖和提高就不会是一句空话。这就是笔者所认为的“物理分析”。在黄梅戏的艺术特色,如人所共知的唱腔或表演上,把“草根性”加以“开光”,我们会发现其草根性具有一种文化生态赋予的生命力的精华。草根性的宝贵在于它们恰恰具有质朴细致、真实活泼、长于抒情、韵味丰富、优美动听的光彩。它的唱腔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属板式变化体的黄梅戏唱腔,花腔宜演小戏,曲调健康、朴实、明快、优美,表演氛围活泼欢快,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快、流畅。花腔小戏更是其中的奇葩。我们只要稍加讲究、扶正、修饰,它们就能反转雅化,登堂入室。

其次,就是“化学壮骨”,即在探索创新方面尚学、兼收、守成、背负,其艺术的本体即可强我筋脉、壮我骨肉。

演戏相对演技而言,大家都会轻视、看轻本色演员的能力。然而对于戏曲的青衣,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本色”,而是需要从现代走向传统,又必须从传统解脱出来,成就“本色”。青衣的本色需要有现代性的质朴典雅。所以,青衣必须了解古人,必须揣摩古代的大家闺秀,她们的正统规矩,哪怕是举手投足间所流露的轻微气质。简单地说,就是要好古爱学,价值追求高远,注重人格修养,涵养要深厚、恬淡。

一个演员不能只剩下技艺本身。中国传统的古典风雅的人士,不仅学富五车,而且还要文能琴棋书画舞文弄墨,武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作为一个演员除了要有娴熟的技艺,还要有自身的修养,做什么样的人,修什么样的功课,这是演员一生最核心的追求。戏曲是一种技艺,笔者认为技艺的内核是要有一身的修为。戏如其人、艺如其人,这是笔者所崇尚的。当一个黄梅青衣,具备一身文气、高贵典雅时,无论其饰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都具有一道若隐若现的光环:一袭青衫,两副水袖,华丽而不流俗,豪放而不轻狂,幽默能显娇媚,生趣又露大方。

结 语

综上,塑造好黄梅戏青衣,作为一名演员,至少要做好以下两点:其一就是要牢牢抓好技术强化,力求保持剧种的地方和传统的特色;其二就是要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勇于守成、鼎力背负。总之,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一名青衣演员在现实生活中应该能身体力行大家闺秀的风范,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担当,把塑造好角色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

[1]毕飞宇.青衣[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2]谢磊.《青衣》的悲剧艺术[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4(4).

[3]白雪.《青衣》中“青衣”、“嫦娥奔月”意象的悲剧意蕴[J].大众文艺(理论),2009(21).

J80

A

白红,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国家二级演员。

猜你喜欢

青衣黄梅戏剧种
文化创意视角下黄梅戏的产业化发展研究
关于云南四大少数民族剧种传承及发展探析
青衣覆雪
小剧种大舞台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浅谈安庆地域文化与黄梅戏传承发展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青衣
黄梅戏《天仙配》荣获文化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建院60周年优秀剧目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