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与东莞美术

2015-12-07梁江

粤海风 2015年5期
关键词:书画家岭南东莞

梁江

东莞是岭南历史文化名城。三国时期建郡,唐代已确名为“东莞”。1700多年来,水壮而清,山雄以秀,英豪笃生,名闻遐迩。别的不说,书画艺术界便有明代袁登道、王应华、张穆,清代梁涛、尹源进、范熙祥、周炳、黄友竹、张敬修、张嘉谟,近现代卢子枢、黄般若、邓白等。晚清张敬修精心营造的可园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居巢、居廉依托可园一二十年,成为开一代风气的花鸟名家。享有盛名的岭南画派发轫于东莞可园,这已是近代美术史的定论。

《画史会要》评袁登道“山水法叔明(王蒙),后法米颠(米芾),篆隶刻印皆工”。广州美术馆藏袁登道《笔底烟霞》图卷,原为容庚先生旧藏。广东省博物馆藏《山水图卷》,以积墨、破墨法写之。卷尾有作者跋云:“余乃法古而离古,直烂然涂鸦,不计其合与否”,表达了袁氏不屑为人束缚的豪情。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莞籍书画家,有容祖椿、邓尔疋、李凤廷、黄般若、黄少梅、卢子枢等。1923年,黄般若、黄少梅、卢子枢与姚礼修、邓芬、罗卓、黄君璧、赵浩等人在广州组织“癸亥合作画社”,1925年又与李凤廷、温其球、潘达微等联手,扩画社为“广东国画研究会”,有会员一百多名。

由上面十分粗略的回溯中,已不难发现,研究近古以来二三百年间莞籍书画家的创作活动和艺术取向,却已触摸到岭南文脉及书画思潮迁变之流向。从另一角度而言,研探岭南画坛,讨论岭南文化特色,东莞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朱万章君曾多年在博物馆从事书画鉴藏工作,接触到相当数量的岭南书画文物。他勤勉而专注,先后出版了《岭南金石书法论丛》、《广东传世书迹知见录》、《岭南书法》、《粤画访古》、《广东绘画》、《居巢居廉研究》、《岭南近代画史丛稿》等十数种专著,不仅成果丰硕,且视角多与广东近现代书画源流相关。我以为,他之特别关注莞籍书画家的史料及考辨,正是基于对岭南文化历史变迁的较全面了解。纲举而目张,由东莞切入进而探寻岭南书画流变,从方法论角度看实在是一个明智选择。

话又说回来,万事开头难。以往有关东莞美术的研究虽不能说空白,但多属零散化,距全面、深入和系统化的要求相去仍甚远。万章君围绕东莞美术的这一著述,汇集了他近年的若干专题文稿。集腋成裘,聚零为整,通过不同角度的整合,让读者逐渐获得了较全面而清晰的印象,一个立体而且可信的东莞美术历史轮廓开始呈现眼前了。

这正是朱万章君这一专题著述的意义所在。他为之付出的努力很值得肯定,而他的贡献,主要不在于这是第一本东莞美术史专著,而在于引发了阅读者对东莞美术的关注,以及为其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学术起点。

猜你喜欢

书画家岭南东莞
东莞,东莞
莞香
《岭南百年散文诗选》出版发行
宋代岭南词中羁旅山水词的特征
岭南传统技艺名扬海外,侨胞助力民俗节庆创新传承
吃荔枝
2018年广东东莞荔枝收成看好
辟雍雅集·“大美寻源——当代优秀书画家作品展”选登
走进东莞
书画家娄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