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施氮量对杂交稻泰丰优67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015-12-06黄溪华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泰丰粒数杂交稻

黄溪华

(福建省漳州江东农科所 363107)

泰丰优676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优质三系不育系泰丰A与恢复系福恢676选配的杂交籼稻新组合,2011年参加漳州市晚稻区试,平均每667 m2(下同)产量490.3 kg,比对照博优253增产3.9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续试,平均产量547.0 kg,比对照博优253增产12.23%,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参加漳州市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504.0 kg,比对照博优 253增产11.6%。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泰丰优676经生产试验和各地试种,表现产量高、稳产性好、中抗稻瘟病、米质较优,在高产与优质、高产与抗病、生物量与抗倒关系等方面协调性较好。为了进一步发挥泰丰优676的增产潜力,良种配套良法,针对在栽培过程中存在的氮肥施用量问题,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探索该组合的最佳施氮量,为挖掘其产量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4年在福建省漳州江东农科所基地进行,土壤类型为灰黄泥田,重壤土。试验前取0~20 cm耕层土样测定养分含量:有机质33.1 g/kg、碱解氮123.7 mg/kg、有效磷 55.4 mg/kg、速效钾52.3 mg/kg,pH值5.9。供试品种为泰丰优676,全生育期129.1 d,株叶形态理想,茎秆粗壮,根系发达,丰产稳产,适应性广,米质优。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氮肥处理,每667 m2施N量分别为0 kg、8 kg、12 kg和16 kg。各处理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2 m2。各小区单独排灌,小区间垒田埂,并深埋地膜,防止肥水串流,四周设置保护行,每丛插1~2粒谷苗。氮肥在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中分别占总用量的50%、40%和10%;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基肥和穗肥各占50%。

2月2 1日播种,4月1日移栽,种植密度每667 m2为1.6万丛。各小区除氮肥外,其他栽培措施均按当地习惯进行。

1.3 测定指标与数据分析

成熟期在每个小区取10丛,调查每667 m2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各小区单收、单晒、单独测产。试验数据采用DP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氮量对泰丰优676产量的影响

从表1可见,施氮量对泰丰优676的产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水平不断提高。施N 16 kg处理的产量为597.7 kg,较12 kg处理增产15.6 kg,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另两个处理。说明在中等肥力田块土壤上,每667 m2适宜的施氮量以12 kg为佳,有利于泰丰优676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表1 不同施氮量处理泰丰优676产量分析

2.2 不同施氮量对泰丰优676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从表2可见,施氮量对泰丰优676的每667 m2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有极显著的影响,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

泰丰优676每667 m2有效穗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每667 m2施N 16 kg处理的每667 m2有效穗数大幅提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合理增施氮肥对增加群体穗数具有较好的效果。

泰丰优676的每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施,16 kg处理的每穗粒数反而下降,极显著低于8 kg、12 kg处理。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每667 m2施N 12 kg,泰丰优676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协调性较好,有利于提高总颖花量,为高产奠定基础;而每667 m2施N 16 kg不利于泰丰优676大穗的形成。

在每667 m2施N 0~12 kg范围内,泰丰优676的结实率无显著差异,而施N 16 kg时,结实率则显著提高。说明充足的氮素供应有利于提高杂交稻泰丰优676的结实率,这可能是该品种增施氮肥增产的一个原因。

表2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泰丰优676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田间试验结果及相关研究表明,不同施氮水平造成杂交稻泰丰优676产量的差异,主要反映在产量构成因素上[1-3]。施氮量对每667 m2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影响较大。每667 m2施N 16 kg处理较其他处理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但同时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穗粒数。从该品种的特性看,泰丰优676属于偏穗数型组合,而且耐肥。因此,应该采取主攻穗数、兼顾穗粒数和结实率的施肥技术。在中等肥力土壤上,每667 m2施N 12 kg较适宜,利于协调泰丰优676品种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从而获得高产。

[1]郑克武,邹汪石,吕川根,等.氮肥和密度对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01,17(1):19-23.

[2]黄振才.种植密度对双晚优质稻宜优673群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6):27-29.

[3]杨忠发,黄红新.优质高产杂交稻宜优673测土配方施肥研究[J].福建稻麦科技,2012,30(1):23-26.

猜你喜欢

泰丰粒数杂交稻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杂交水稻“泰丰A”高产又好吃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甘蓝型高角粒油菜不同部位角粒数差异研究
太有反应与太没反应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美食与阳光同在
石门县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马尾松球果各标志值与出种粒数回归分析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