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5-12-06赖秀玉
赖秀玉
(福建省武平县农业局 364300)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经济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有效途径。笔者调查了武平县村级集体经济现状,分析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措施。
1 武平县村级集体经济基本情况
1.1 武平县概况
武平县辖11个镇7个乡,214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2531个村民小组,农户总数8.9万户,农业人口35.5万人,农村劳动力19.2万个,其中在家务农劳动力10.6万个,外出务工劳动力8.3万个。集体所有农业用地总面积22.33万hm2,其中耕地1.77万hm2、林地18.9万hm2。
1.2 资产情况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止,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总额为32 213.6万元。其中货币资金5140.1万元、应收账款3812.1万元、固定资产22972.7万元。
1.3 收支情况
201 3年全县21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情况见表1、表2及表3。2013年全县214个行政入村集体经济组织支出情况表4。
表1 2013年武平县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
表2 2013年武平县村财收入
表3 2013武平县村集体经营收益
表4 2013武平县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支出
表5 2013年武平县村级债权债务情况
1.4 债权债务情况
全县村级债务大于债权,而且有一大部分为无效债权。2013年村级债权债务情况见表5、表6。
2 武平县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主要原因
2.1 受资源因素的影响,导致集体经济缺乏后劲
从表1可见,2013年武平县村级集体经济收71%来自上级拨款和其他收入 (主要是征地补偿款),而这些收入并不是稳定收入,加上既无自然资源,又无经营性资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束手无策。
2.2 受政策因素的影响,导致集体经济严重萎缩
从表4可见,村级集体经济用于农村环卫、治安联防、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及各项创建活动等公益性支出比率偏高。
表6 2013年武平县村级债务情况
2.3 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集体经济包袱沉重
从表3可见,经营收益在5万元以下的村就有152个,占全县村数的71%。当前,一些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财务知识欠缺,自身又没有加强政治理论等业务学习,甚至违反了财经纪律都不知道。还有的村干部民主意识和履职意识淡薄,一些村干部身上不乏过去的“家长制”“一言堂”作风,重大决策个人说了算,没有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等等,结果导致损害了集体和村民利益。
2.4 受制度因素的影响,导致集体经济缺乏活力
一是村级民主理财和监督机构工作不到位,一些村财力不足,加上各项工作经费无法足额按时落实到位,重大村务决策和民主理财仅通知1个人参加,造成监督和民主理财流于形式。二是目前成立的农村“三资”委托代理中心机构体制与制度不健全,农经人员既要承担村财管理职责,又要承担审计监督职责,处于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很难对农村“三资”进行有效监管。
3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措施
3.1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一要认真“选优配强”村两套班子,把那些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为群众办实事的人选进班子。二要优化班子结构,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选择素质高、敢于创新的村干部,实现村领导班子的最佳搭配,提高村干部的整体水平和管理能力。三要强化对村干部的财经纪律法规培训教育,增强他们的民主、廉洁、法制意识。
3.2 拓宽经营渠道,谋求集体经济发展思路
一是依托地理优势,开发路域经济;依托资源优势,开发集体经济。二是通过公开招标、租赁、承包等方式将闲置资产进行租赁经营,以增加集体积累。三是盘活各种形式的存量资产,增加集体收入。四是对现有资产进行联合开发,实现资产增值。
3.3 清理集体资产,化解村级不良债务
一是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全面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通过清理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土地资源等集体资产,录入电脑,实行动态管理,在农村集体“三资”出现风险点时及时预警提示,确保集体“三资”安全。二是采取变卖、租赁、抵账等手段,化解村级不良债务,盘活集体资产。三是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等手段防止新债的产生。
3.4 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机制
3.4.1 强化内部管理,积累集体资产 进一步健全完善现有村级集体资金管理体制,切实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利益。村级集体资金为广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所有,与国有资产不同,在资金使用和管理上必须坚持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监督权“四权”不变原则,切实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利益,实现集体经济的资产积累。
3.4.2 坚持村务公开,推行阳光村务 严格按照村务公开要求,凡是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及重大事项、村务都要向村民公开。充分利用公开栏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村务等重大事项按季度进行公开,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行为及村级“三资”财务活动,加大公开的真实性,增加透明度。
3.4.3 推行民主测评,接受群众监督 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长效机制,使农村审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并将“三资”管理纳入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的内容。通过便民意见箱及民主评议干部等各种形式,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全方位考察村干部的工作业绩,收集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3.4.4 完善农村“三资”管理机制,发挥财务审计监督作用 建议将“三资”委托代理中心与农经站的职责权分清,理清从属关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监督机构,对村级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全方位监管,约束和管理他们的行为、决策,赋予乡镇农经站独立的审计、监管职能。或者由县级农经部门建立乡镇之间不定期、定期跨乡镇交叉审计机制,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水平。
3.4.5 因地制宜,顺应民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紧密联系当地农村改革发展的实际,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出台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意见,鼓励通过独立开发、村民合建、村村联建、村企共建等多种方式发展集体经济,如对经济薄弱的村,省市县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多安排扶持资金发展因地制宜的项目;对经济较强的村,优化“三资”要素配置组合方式,放活经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