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痤疮70例观察

2015-12-06何玉丹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皮脂腺皮脂连翘

何玉丹

(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610037)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痤疮70例观察

何玉丹

(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61003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用地红霉素等西药,治疗组加用三皮地黄汤。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10%,对照组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痤疮疗效好,疗程短,不良反应少。

寻常痤疮;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寻常痤疮疗效确切,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0例,均为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2例,女10例,男22例;年龄12~34岁,平均20.4岁;病程1个月~7年,平均4.2年。治疗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12~36岁,平均22.6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3.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考赵辨《临床皮肤病学》[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李曰庆《中医外科学》。以颜面部为主,前胸及后背等皮脂腺发达部位亦有发生,呈对称分布。皮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毛囊性丘疹、炎性丘疹、脓疱疹或囊肿、结节、瘢痕等,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2]。

排除标准[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多药物成分过敏者,化学物质所致的职业性痤疮、药物引起的痤疮,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口服地红霉素肠溶片(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0281)每日2片,每日1次,异维A酸胶丸(上海东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5201)1粒,每日2次。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苏州第四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70005)白天外搽,每日2次。

治疗组另用三皮地黄汤。药用桑白皮30g,地骨皮30g,牡丹皮15g,生地黄20g,玄参20g,白芍20g,赤芍20g,酒女贞子20g,墨旱莲20g,黄芩10g,枇杷叶30g,连翘15g,白花蛇舌草30g,皂角刺15g。有脓液者加蒲公英30g、金银花20g,有结节、囊肿者加浙贝母10g、苍术15g,有疤痕者加红花10g、桃仁10g。每日1剂,水煎服取汁450mL,分早、中、晚3次服。

两组均10天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药物。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基本痊愈:皮损全部消退,仅留有色素沉着,无新疹出现。显效:皮损消退大于70%,偶有新疹出现。有效:皮损消退30%以上,仍有新疹出现。无效:皮损消退小于30%或皮疹增多。

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中有1例皮损及其他部位出现干燥和瘙痒,3例出现轻微恶心、呕吐,2例出现皮肤干燥、瘙痒,但均可耐受。

5 讨 论

皮脂淤积,毛囊内细菌、螨虫等微生物感染,精神紧张,内分泌因素等是寻常痤疮发病的主要因素。其中雄性激素在发病过程中起着一定的支配作用。青春期或内分泌失调,雄性激素及其代谢产物增多,皮脂腺活性增强,腺体增生、增大,皮脂分泌增多,皮脂通过毛囊口排到皮肤表面。如毛囊上皮角化异常,不能正常脱落,使毛囊口变小,皮脂淤积于毛束内形成脂栓阻塞毛囊口,皮脂腺分泌物不易排出。在厌氧环境下,毛囊内寄生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并且分解皮脂所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引起炎症反应,形成痤疮。

寻常痤疮属中医“粉刺”、“肺风粉刺”、“酒刺”范畴[3],发病多与肺脾关系密切。素体阳热偏盛,肺经蕴热,复受风邪,肺经风热郁滞肌表,熏蒸面部而发。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脾胃蕴湿生热,热毒上攻外蒸肌肤。或脾气不足,运化失常湿浊内停,郁久化热,热灼津液,煎熬成痰,湿热瘀痰凝滞肌肤而发。或因冲任失调[4],阴虚血热等均可引起局部气血凝滞,气不通则肿,血不通则痛。

西医治疗以抑制皮脂腺分泌、抗菌消炎为主。异维A酸胶丸具有抑制皮脂腺活性,减少皮脂腺分泌,减轻上皮细胞角化及毛囊皮脂腺口的角质栓塞,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繁殖,但可使皮肤产生干燥、瘙痒、脱皮等不适。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主要成分为克林霉素,具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地红霉素肠溶片为抗菌类药物,可杀菌抑菌、抗炎消痤。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滋阴凉血,化痰散结为主。三皮地黄汤方中桑白皮、地

骨皮、枇杷叶宣泻肺热,黄芩清热燥湿和胃,生地、牡丹皮、玄参、赤芍凉血解毒散瘀,连翘、浙贝母清热化痰、解毒散结,苍术除湿化痰,皂角刺、桃仁、红花活血散瘀消结,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除湿,金银花、蒲公英清热透脓,女贞子、墨旱莲滋阴养血、调理冲任,地骨皮清退虚热。诸药合用,使湿热得除,痰结得散,瘀肿得消。药理研究表明,黄芩、金银花、蒲公英、丹皮、连翘等有抗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有抗菌素样作用,可调节人体的抵抗力,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杀灭细菌[5]。连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可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减少炎症渗出。黄芩能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具有消炎及抗过敏作用[6]。诸药合用,能显著减少炎症细胞浸润,促进皮肤溃疡的愈合,缩小皮肤溃疡面积。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疗程短,疗效确切。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1:935-938.

[2] 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2-293.

[3] 王彩霞.涤痰清热化瘀解毒法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35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7):1051.

[4] 王晓峰.女性迟发型痤疮诊治心得[J].甘肃中医,2010,23(8):1004.

[5] 李放娟.连蒲双清片治疗青少年痤疮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58-59.

[6] 刘学清,曾抗,兰海梅,等.荆芥连翘汤对促进皮肤溃疡愈合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12):1558-1559.

R758.733

B

1004-2814(2015)03-0231-02

2014-10-22

猜你喜欢

皮脂腺皮脂连翘
保和丸中连翘的作用撷菁
扫除草莓鼻三大攻略
关于连翘茶你知道吗
秋季皮肤呵护 就从保护皮脂膜开始
腰骶部巨大皮脂腺囊肿1例
2015版《中国药典》连翘项下连翘苷、连翘酯苷A测定方法的改进
23例皮脂腺癌的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皮脂腺瘤31例临床病理分析
抗氧化剂抑制人体皮脂油污自氧化反应研究
34例感染性皮脂腺瘤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