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2015-12-05刘璐
刘璐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低碳城市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在对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与低碳城市建设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我国低碳建设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实现我国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C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133(2015)04-0001-05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多个国家开始寻求低碳发展之路,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构建低碳社会已成为大多数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学界也掀起了研究低碳理论与低碳应用的热潮。李向阳等对“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从不同角度对国内外低碳城市理论进行界定与研究;沈逸斐在分析国外低碳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的低碳发展路径;黄萍剖析了国内外低碳城市理论,分析了我国建设低碳城市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从“高碳”向“低碳”转变的对策建议。
1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与低碳城市建设比较
自从英国在2003年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后,又陆续衍生出了“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等新概念。低碳城市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目标。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也都相继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口号。
1.1国外低碳经济发展与低碳城市建设概况
(1)英国。继能源白皮书之后,2006年10月30日,英国政府委托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组织编写了《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大力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8年11月,英国会议通过《气候变化法案》,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而建立具有法律约束性长期框架的国家,并成立了能源和气候变化部;2008年12月,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正式成为法定委员会,并提交了《创建低碳经济——英国温室气体减排路线图》,制定了详细的应对气候风险评估制度;2009年4月,布朗政府宣布将“碳预算”纳入政府预算框架,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公布“碳预算”的国家。
英国高度重视新能源的推广,把降碳的重点放在发展风能与生物质能方面,把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示范放在首位,尤其是将风能利用作为新能源利用的重中之重。同时,政府还积极支持绿色制造业的发展,鼓励研发新的绿色技术,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向低碳产业倾斜,确保英国在碳捕集与碳封存、清洁煤等新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英国运用多种手段引导人们向低碳的生活方式转变。在住房方面,通过对那些主动在房屋中安装清洁能源设备的家庭实施补贴等政策来实现在2016年达到零碳排放的目标;在交通方面,新生产汽车的C02排放标准在2007年基础上平均降低40%。
英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包括2000年和2006年两次推出的“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是英国气候政策的一大特色。英国的激励型工具包括: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协议、英国排放贸易机制、碳基金等。
目前,英国已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全体企业、公共部门和居民为主体的互动发展体系,在低碳技术研发推广、政策制定、国民认知等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是最早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国家战略的发达国际,因此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成绩显著,如表1所示。
(2)德国。德国在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技术方面始终处于世界前列。德国政府将气候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列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并制定气候保护与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德国非常注重减排战略的细节,通过详细的战略规划、技术开发和激励政策来推动领域的发展。德国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的实践,如表2所示。
(3)瑞典。瑞典是世界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最为均衡,国民平均生活水平和享受社会福利最高的国家之一,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瑞典非常重视可持续性城市规划与建筑。马尔默市和斯德哥尔摩市都是具有高标准环境质量目标的城市,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典型范例。
马尔默是瑞典第三大城市,人口约27万,是斯堪的纳维亚最古老和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2009年获联合国的“生活环境荣誉奖”。马尔默市的低碳发展目标是从2001-2020年城市的能源需求减少一半,到2030年,整个城市都将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1995年,马尔默将西港区改造成为一个全新的居民生活区。住宅区内1000户居民的能源供应100%依靠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了减少不可再生能源使用的目标。
哈默比湖城位于斯德哥尔摩中心城区的东南边缘,是近年来依循可持续发展思路进行整体开发的新型城镇,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区。哈默比湖城的建设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其垃圾自动化处理体系,该体系节省了街区规划中垃圾管理的面积,平均每户折合0.5m2,产生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4)日本。作为《京都议定书》的发起和倡导国,日本通过大量的政策法规和激励措施,发展本国的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凭借其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雄厚技术,试图将日本打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低碳社会”。
2008年7月,日本政府选定6个地方作为“环境模范城市”,包括城市人口超过70万的“大城市”横滨、九州,人口10万的“地方中心城市”带广市、富山市,以及人口不到10万的“小规模市县村”熊本县水悟、北海道下川町等。这些城市如水倍、横滨等普遍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仍需治理。日本创建“环境模范城市”的出发点,是打造低碳社会,以城市为单位推动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改善城市功能。其举措包括削减垃圾数量、开展“绿色能源项目”、“零排放交通项目”和推广节能住宅等。由于低碳技术的大力开发,使得日本在实现城市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从各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经验来看,低碳实践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①通过发展风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与提高传统碳基能源的利用效率来优化能源结构;②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工业的低耗化、减排化,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低碳型产业;③重视低碳技术前沿领域的开发;④改变消费模式,形成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为特征的生活方式;⑤积极发展碳汇、碳捕集、碳封存等相关技术。
1.2国内低碳经济发展与低碳城市建设概况
中国的低碳城市建设起步较晚,一些城市在不断地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开始着手低碳建设。目前,全国已有贵阳、杭州、德州、厦门等多个城市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国内低碳城市建设中最典型、最成功的一个案例就是河北保定市。自2006年,被誉为“华北之肾”的白洋淀破冰之后出现大面积的鱼类死亡事件之后,保定便开始大力倡导低碳型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全面建设低碳城市。立足于打造“中国电谷”,建设“低碳保定”。2007年保定市提出建设“太阳能之城”,现在在保定,无论是社区热水系统,还是交通设施都开始利用太阳能,保定还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益”城市。我国其他典型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及行动措施与规划,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主要是发展能源基础设施、节能环保技术及设立低碳示范区。尽管各城市的发展路径有所差异,但大部分城市都能够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与产业特点进行低碳经济发展与低碳城市建设,为我国其他城市低碳经济发展与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2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为解决世界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冲突以及提升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包括印度在内的大部分国家不惜投入巨大的资金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已采取了一系列为缓解二氧化碳排放的政策措施,虽初见成效,但仍存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制约,是中国实现“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面临的巨大挑战。
(1)能源结构的制约。中国是世界煤炭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煤炭是最便宜、最具竞争力的发电燃料。我国电力中,绝大部分是靠煤炭发电,同时煤炭也是维持中国制成品在世界市场上价格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据计算,每燃烧1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我国经济发展粗放式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将高度依赖资源与能源的消耗,而我国“富煤、少气、低油”的资源条件,又决定中国的能源结构将在很长时间内以煤炭为主,这将为中国实现“低碳经济”带来一定的压力。
(2)产业结构的制约。第二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的主体,占GDP比重接近50%,大量的消耗了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资料显示,2000-2011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我国人口本来就多,资源相对匮乏,加之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的消耗将显著提高,总能源消耗量增加,就业推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依托能源消耗,而能源消耗又牵制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就目前我国来看,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低碳经济的进行。低碳产业机构调整,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于能源利用以及能源的使用效率方面进行改善;逐步的减少煤炭以及石油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依赖性。在减少对于传统能源的消耗基础上,需要相关企业对于现代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利用,这样能够对于产业发展的能源需求进行有效的补充。
(3)技术水平的制约。我国研发和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落差,总体技术水平不高,无论是低碳技术方面还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比如,在电力行业中煤电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氢能技术等。尤其在去碳技术方面,由于去碳技术成本高,去碳技术将成为我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我国要实现低碳经济,打造低碳城市,除了受上述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的制约外,资金投入、宏观管理机构能力以及国际贸易结构都将成为实现“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难以逾越的障碍。
3实现我国低碳经济的途径
(1)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加快电源结构调整,推动电源结构由单一煤电向煤电、气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垃圾和秸秆等生物质能发电并举的方向发展。推进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稳步发展太阳能利用产业。提高能源利用率,壮大低碳服务业、发展绿色农业和加工业。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在生产、生活领域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天然气、地热等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2)提高低碳意识,推进生活方式低碳化。经常性的开展低碳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低碳理念贯穿到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个人。从小培养青少年节约、环保和低碳意识。鼓励低碳消费,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鼓励以步行或公共交通工具代替私家车,有计划的对城市居民住宅实施节能、保温技术改造,尽快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切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增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3)加快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推进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节能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加快发展清洁汽车和汽车尾气控制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积极开发工业固体废物、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技术。依托各高校、科研院建立低碳实验室,完善清洁生产政策法规和标准,优化清洁生产技术、工业和设备。
4结论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不仅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中国要实现低碳经济,需要借鉴国外低碳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从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提高宣传低碳意识,加快低碳技术开发,加大节能减排等多方面挖掘潜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
[编辑:厉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