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动物育种专题》课程建设与实践
2015-12-05王雅春张胜利王爱国杨宁
王雅春 张胜利 王爱国 杨宁
摘要:《动物育种专题》课程,是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专门针对研究生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实践,对研究生专业理论学习和能力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课程也得到了学校的认可,2013年从一门选修课升级为博士生必修课程,成效显著。本文重点从课程的建设和实践以及取得的效果角度进行阐述,以期为其他专业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与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物育种;课程建设;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203-02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是影响创新人才培养、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也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2]。许多学校和专业课程也纷纷进行改革与创新[3-6],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动物育种专题》课程,是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专门针对研究生设置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对应的本科生课程为《动物育种学》。《动物育种学》课程在中国农业大学本身属于非常富有成效的一门课程,2004年被评为第一批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5年又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精品课程[7]。如何在《动物育种学》课程成功的基础上,避免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低水平重复现象[8],继续吸引学生的兴趣,体现其“更专、更新、更高”的目标,是影响这门课程成败的关键所在。
为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培养其专业兴趣,锻炼其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物育种专题》教师团队根据选课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及本专业的知识水平定位,围绕动物育种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行业发展热点和特点,结合研究生课题方向来设置和完善课程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经过近10年的课程建设与深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课程的建设与创新
1.教学内容建设。《动物育种专题》课程涉及多个畜种,每个畜种的育种理论实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首先考虑的是内容布局。课程有针对性地选定最有代表性的三大畜种、四个研究方向,分别是家禽育种、猪育种、奶牛育种和肉牛育种,做到广而不泛。通过四个主要畜种育种体系的介绍,选课生可以比较不同体系的特点,感受各行业的发展,激发其投身育种事业的热情。
其次,课程教学过程中,既重视育种理论的学习,也重视育种实践的讲解;既重视国内育种现状的思考,也兼顾国外育种动态的把握。以国内外育种理论体系发展时间段为线索、以案例为串联,介绍育种实践中取得的成绩,最后一部分都会针对该产业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广泛讨论。
2.教学团队与教学条件建设。《动物育种专题》课程有4位执教老师,全部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或岗位科学家,长期从事国内畜禽新品种培育或选育提高的育种实践,且热爱研究生培养和教育事业。因此教学过程中,育种理论深入浅出,育种实践丰富吸引人,让选课生体会畜禽育种领域的精髓。
虽然课程经费非常有限,但为了更好地保障课程的专业性、国际性,团队老师借助合作项目、国际会议等机会积极邀请国外育种行业专家为学生提供学术报告。例如,中国农业大学与丹麦奥胡斯大学有长期的合作,因此得以邀请丹麦奶牛育种专家、猪育种专家多次为选课生提供高水准学术报告。2012年,邀请美国数量遗传学大师D.Gianola在中国农业大学进行短期培训,针对基因组遗传评估等理论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另外,2013年和2014年,利用全国分子数量遗传学大会、世界动物遗传学大会机遇,邀请国际专家访问中国农业大学,再次进行专题报告。
3.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动物育种专题》课程采取固定教师团队与国外顶级专家结合,全英文报告与半双语式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保证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主讲教师团队具有多年的教育和实践经验,授课过程中都穿插了大量的育种实践案例,积累了成熟的课件,内容翔实、布局美观。同时注重英文课件的开发,尤其是各育种体系专有词汇、重要内容和章节。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英语能力各异,对于英文课件仍然采取中文讲解,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获取量。
世界顶级育种专家专题报告或者短期培训授课,专业知识讲解和英文能力锻炼并重。不仅给选课生锻炼英语听力、与外国专家直接沟通的机会,而且紧跟育种领域发展前沿,对于课堂内容形成良性补充。
教学内容和讲课风格多样化,使选课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敏感性,不仅有利于其掌握专业知识,还有利于其巩固专业思想,为今后置身于行业奠定基础。
此外,课程还选择高年级博士生作为助教,协助完成课程教学和考核。
4.考核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动物育种专题》课程的考核共有三部分组成,其考核方式是本课程多年教学实践、改革的代表性成果。
一方面,本着促进研究生知识面广、研究深入的理念,由任课主讲教师每年针对专业领域热点和重点,提供可供每位同学无返回式盲选的主题库。选课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获得该主题领域的全面、新鲜、深入的理论知识,经过个人的综述,作为笔试展现出来。主题报告要求参考畜牧业知名的核心期刊,如《中国畜牧杂志》的标准格式撰写,有助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和文章的发表。这一部分准备时间约为4周,为课程总分的50%。
另一方面,强调团队合作。由选课生自发组成考试组,从主讲教师另外备好的题库中再次做无返回式盲选定题。准备2~3周之后,由主讲教师、助教等专业人士组成考核小组,对于选课生当场随机抽取主讲人汇报,进行时间掌握、仪容仪表、语言表达、报告内容的评判,对知识的深度、演讲稿的制作、口头表达、时间掌握等进行量化考察。之后,对同组同学进行提问,评判团队合作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最终,小组的整体评分由所有评委评分平均产生,即为小组内每位学生的分数。这一部分为课程总分的40%。
另外,本课程对于出勤情况亦有严格的考核,并计入成绩,占总成绩的10%。
二、实践成效
《动物育种专题》课程经过不懈的建设与优化,已成为讲座式和研讨式结合的研究生专业课程典范,并且于2013年升级为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博士生必修课。
该课程以科学的教育体系,针对学生专业不同、英语水平各异的现状,通过半双语教学方式传授各畜种育种体系和各自领域最新的理念,配备助教辅导课程报告并以口头报告形式客观考察教学效果。利用教学团队的国际交流优势,邀请国外顶尖专家进行专题报告,如2012-2013年,两年内已经组织国外专家8次,更新了教师队伍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走向国际。
研究生在经历了整个授课过程后,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专业表达能力和专业英语知识面,培养了发现问题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对于本专业的信心更坚定。在课程学习期间,平均每位研究生阅读专业文献超过百余篇,知识积累突飞猛进。同时,作为助教协助教学的博士生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通过随堂听课、协助选课生准备课程报告、协助组织课程报告的考核等方式,得到真正的教学培训,有的已经走上教学岗位,其助教期间的教学经验对于今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有很大帮助。
课程的授课、考核体系亦进一步成熟,积累了一批课程报告专用课题,形成了客观的口头报告评分体系,在选课生间形成互帮互助、专业讨论共同进步的氛围,让这门课成为选课生收获宽广深厚知识、收获专业热情、收获专业表达能力、收获友谊的专业课。
三、结语
《动物育种专题》课程作为一门研究生专业课程,是动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载体。研究生教育具有“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和“以研究为主要特征”两层意思[9]。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时也坚持这两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授课方法和考核机制,课程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双重认可,在动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培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海燕,魏遵锋,石中英.研究生课程与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85-89.
[2]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2013-03-29)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22_zcwj/201307/154118.html.
[3]马婧,眭顺照,李名扬.园艺专业研究生《基因工程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6):152-156.
[4]高坤华,余江明,段安平,等.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5):20-23.
[5]章丽萍,赵张耀,徐敏娜,等.研究生课程体系的重塑与优化——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6):38-41.
[6]李振涛,陈书明,池雅庆,等.《VLSI设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36(1):47-50.
[7]俞英,王雅春,孙东晓,等.动物育种学教学新体系的建立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0,(36):111-112.
[8]高芳袆.我国研究生课程与教学改革效果的调查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0):27-31.
[9]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