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盗匪问题研究述略
2015-12-05苗靳
苗靳
摘要: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战乱频发,社会动荡不堪。清政府腐败统治,人民生活受到残酷剥削,流离失所被迫落草为寇。各地盗匪问题严重,引起了中外学者对盗匪问题的广泛关注,从不同角度对此展开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中国;盗匪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060-02
盗匪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事关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古往今来为国内外所关注。目前,有关中国盗匪问题研究的论著众多,拙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略作梳理。
一、国外学者关于盗匪问题的研究
国外学术界对于盗匪问题的研究开展较早,成果也较丰富。其中,既有对盗匪问题的一般性概述,又有专门性探讨,还有专论中于盗匪问题有所涉及。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的《匪徒》对世界范围内土匪做了研究,并对土匪群体进行分类。霍布斯邦《盗匪》文中对于盗匪现象在全世界的滋生做了分析。何西亚的《中国盗匪问题之研究》(上海泰东图书局,1925年版)书中对民国初期土匪生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做了初步研究。严景耀的《中国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以感性的角度对那个时期中国土匪的组织形态与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安乐博《中国海盗的黄金时代:1520—1810》(《东南学术》2002年第1期)对不同时期中国海盗的状况做了全面的研究。松浦章《明清时期的海盗》(《清史研究》1997年第1期)着力对明清时期的海盗做了细致研究。贝思飞的《民国时期的土匪》(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是第一部最完整研究民国时期土匪的著作。
二、国内学者关于盗匪问题的研究
国内学术界对于盗匪问题的研究始于近代以来,研究成果丰硕,其中,相关学者不乏有对不同时期的盗匪问题予以关注,代表性著作如下。
冯贤亮《明末清初江南的地方防护》(《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国家政治环境的宽松,导致盗匪不断涌现。郑瑾《清时期的海盗与地方基层社会》(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50—152页):清时期的海盗主要来源于贫苦农民和渔民。张军《北洋军阀时期的土匪与军阀》(衡水师专学报,2003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土匪与军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生动地表现出了那个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李英栓的《辛亥革命时期土匪活动的反动性》(《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清中叶以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的步伐,导致战乱不断,人民流离失所,被迫沦为土匪,更加剧了社会的动荡。江仁宝《民国时期土匪组织内幕》(《炎黄春秋》2002年第3期):民国时期的土匪与军队之间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土匪也会按照军队的编制组成属于自己的军队。马烈《民国时期匪患探源》(《江海学刊》1995年第4期):近代以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加剧了民族危机,加之国内军阀之间连年混战,内忧外患深重,这些都为匪患的产生提供了合适的土壤。蔡少卿的《民国时期的土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旧中国的土匪主要由贫苦农民构成,他们以抢劫、勒索为职业。敖文蔚的《民国时期土匪成因与治理》(《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6期):民国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加之灾害频发,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各地土匪大量滋生并迅速发展壮大。
三、盗匪问题的区域研究
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略做介绍的基础上,拙文专门就地域的视角进一步进行梳理。
1.华南地区。穆熏安《华南海盗1790—1810》(刘平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文章分析了海盗集团内部结构,以及外部政治因素对滋生海盗的影响,生动地再现了华南海盗的发展过程。何文平《清末民初广东盗匪问题的社会成因探讨》(《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文中就清末民初广东滋生盗匪的社会因素做了分析。陈佳春《清末广东潮嘉地区官绅关系与地方社会(1901—1911年)——基于匪患问题的探讨》:清末广东潮嘉地区社会动荡,盗匪蜂起,致使官绅关系异常紧张。何文平《清末民初的粤港澳流动与社会秩序—以匪患为例》[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清末民初的广东盗匪利用港澳的天然地理优势使自身从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和壮大。陈佳春《述论清末潮嘉地区匪患的危害性(1901—1911年)》(《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清末潮嘉地区在社会和人民生活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匪患的威胁。何文平《近代的会与匪——以广东为例》(《历史教学》2006年第5期):文中以广东的会与匪为研究范例,从而使人们对会匪这一群体有了初步了解。
2.华东地区。赵翎《明清时期乌青镇盗匪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文中分析了明清之际乌青镇地区盗匪的基本状况,以及各基层人民对于匪患问题的应对对策。李晓方,温小兴《清中叶赣南的会匪问题与政府控制——以清实录为考察中心》(《史林》):清中叶,赣南地区政府没能认识到会匪大量滋生的本质原因,致使匪患严重。刘平《清末民初的太湖匪民》(《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1期):清末,太湖地区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为匪患的滋生埋下了不安定因素。黄伟英《晚晴赣南盗匪问题研究》:文中着重论述了晚清赣南盗匪问题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政府对于愈演愈烈匪患的治理对策。梁家贵,张青松《晚清淮河流域匪患与治理—以捻党为中心之探讨》(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中就晚清淮河流域匪患的产生与整治做了一个系统的研究。辛业《民国七年山东匪患问题述论》[聊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文中对造成民国时期山东匪患的原因做了系统的研究。李晓平《民国时期福建的土匪问题研究》(福建师范年大学,2002年):对民国福建地区匪患的发展历程做了全面的论述。杜香芹《20世纪上半期闽西北地区匪患及特点》(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文章针对闽西北地区匪患问题的鲜明地域特征做了系统的分析
3.华北地区。牛敬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绥远的匪患》(《内蒙古师大学报》1993年第4期):对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绥远地区的匪患发展与整治以及土匪的心里因素做了详细分析。刘晓堂《民国时期察哈尔地区土匪问题研究——以口内外十六县为中心的考察(1912—1936)》:民国时期,察哈尔地区匪患严重,对当地政府与民众生活都造成了深远影响。
4.华中地区。索秋平《浅析民国初年豫西地区土匪猖獗的原因》:文章从社会生活、自然地理多角度分析了民国初年豫西地区匪患严重的原因。喻春梅《民国前期湖南土匪问题的治理及思考》(文史博览(理论),2013年7月):文章对民国前期湖南匪患的整治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治理方法。彭先国《民国湖南土匪史探》(岳麓书社,2002年版):这是研究民国湖南土匪发展历程与社会影响的较完整而系统的著作。王天奖《民国时期河南“土匪”略论》(商丘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文章拟从社会、经济、政治等角度作为研究切入点,对民国时期河南匪患做初步分析。李文楼《民国时期河南的土匪问题研究(1912—1927)》:文章拟从全新的视角分析民国时期河南匪患所具有的新特点和土匪群体的发展历程。莫代山《民国时期土家族地区土匪活动与社会控制-以酉水流域宣恩、来凤、龙山三县为中心》:文章通过分析民国时期土家族地区的土匪活动,总结其治理经验对现今的社会管理有实践意义。
5.西南地区。梁勇《试论民国初年川西的匪患》(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文章着力论述了川西土匪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姚兰图《民国前期贵州土匪问题研究(1912—1926)》:文章从多角度分析了民国时期贵州滋生土匪的原因,以及政府和民众对于匪患的治理措施。才秀吉《民国时期青海藏区的藏族土匪研究》文章对民国时期青海藏区藏族土匪的发展历程和历史作用做了系统的研究。高振云《民国时期云南匪患概况及成因》(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4月,第24卷,第2期):通过对民国时期云南地区土匪发展历程的研究,从而间接地展现出云南社会的发展状况。陈佳春《民国时期云南匪患原因探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第27卷第6期):文章试图从政治、自然、人文等因素对民国时期云南的土匪做初步分析。
6.西北地区。袁文伟《民国时期西北土匪问题研究》:这是一部系统的分析民国时期西北匪患的著作。路瑾《浅析民国时期西北土匪的形成原因与危害》:文章对民国时期西北土匪的产生和发展做了初步研究。
四、东北盗匪问题的研究
宁武《记清末东北三省的几股土匪》文章着力分析了清末东北土匪产生的原因。宁武《清末东三省绿林各帮之产生、分化及其结局》(文史资料选集合订本(总第六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分析了清末东北土匪的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清末至民国中期东北土匪研究》是系统研究近代东北土匪发展历程的著作。赵中孚《近代东三省胡匪问题之探讨》(《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78(7)):文章对近代东三省胡匪的产生与发展做了初步研究。曹保明《论中国东北马贼的信仰体系》(民间文化旅游杂志,2001(2):97)通过对东北马贼日常生活行为的分析,进而研究他们复杂的精神世界。田志和,高乐才《关东马贼》(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是近代以来系统研究东北土匪的专著。曹保明《东北土匪》(《长春文史资料》1987年第1辑第140页)文章对东北土匪的性质做了系统的研究。
综上所述,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国盗匪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不少的成就,对于中国盗匪问题的诸多领域都有涉及,但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以往的研究多是侧重于探讨个别区域内的匪患问题而缺乏从整体和宏观上去认识匪患问题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相信日后学者随着研究的深入,会以全新的视角对土匪这一群体下更多的功夫去把握,必有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