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本科生医德培养研究初探

2015-12-05闫琛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6期
关键词:医德教育举措现状

闫琛

摘要:通过对新时期医学本科生医德现状的分析,提出医德教育的重要意义,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提出提高医学本科生医德水平的举措。

关键词:医学本科生;医德教育;意义;现状;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044-02

医德,从医的品德,也是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医德并不单纯是一个道德上的评判或标准,也具有实践意义。良好的医德可以协调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和谐社会道德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医生的培养过程中,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和扎实的医学知识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学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医学本科生数量不断增加,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培养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新形势下认清加强医学本科生医德教育的重要意义,采取新的措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培养德术双馨的医疗卫生人才迫在眉睫。

一、加强医学本科生医德教育的意义

1.医德教育是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高等医学教育的总体目标中对医生的要求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医学基础理论,较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解决医学实际问题能力[1]。医乃仁术,无德不医。医德教育要力求将医学生培养成“医心慈、医风正、医貌端、医术精”的合格医生。古以有训:“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救死扶伤、治病救人,需要的不仅仅是高超的医学专业知识,尤为重要的是高尚的医德。这种医德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得医务工作者在繁重的工作、复杂的社会环境、难以拒绝的利益诱惑面前牢记医务工作的神圣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

2.医德教育是改善当前医疗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医疗行业存在着令人担忧的不正之风,出现了收取药品器械回扣、索取红包、乱开处方提成、巧立名目收费甚至丢弃病人的现象,其实质是现代医药市场、医疗机构的乱序、黑暗及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沦丧。这些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必将影响卫生事业的长久发展。在社会转型期,医疗行业出现了众多不和谐的现象,比如收受红包、过度医疗、医疗事故、唯利是图等等。现代社会思想道德滑坡、权力制约不力、医疗体制不完善等都是形成这些不正之风重要原因,但是这些都是外因,医德教育出现“断层”,缺乏整体系统性才是内因。医学院的学生在校经过医德萌芽期、医德成长期、医德社会化期后进入社会,到医院从事具体的临床工作,接受良好的医德教育对其成为一名德术双馨的好医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加强医德教育,首要的是在医学院校对未来的医疗行业从业者开展医德教育。正本溯源,医学生在校期间的良好医德教育必将在其未来的工作中发挥良好的约束作用,因此,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是改善当前医疗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手段之一[2]。

3.医德教育是促进医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外先贤的著作,希波拉底宣言以及孙思邈《大医精诚》等等,都强调了医德医风的重要性。“医圣”张仲景、“外科鼻祖”华佗、“一代药王”孙思邈、“免疫学之父”琴纳、遗传学家缪勒,他们不但都拥有高超的医术,而且具有高尚的医德。这种医德,使得他们面对荣誉成就,不会自满和故步自封,而是更加投入到对医学的钻研之中。这种医德,使得他们矢志为解除病人之疾苦而不懈努力。具备这种热爱医学、对医术精益求精、对医学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攻克更多的医学难题,在提高医学科研水平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医德教育就是培养医学生这种热爱医学、对医学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4.医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我国古代医家就有“医乃仁术”之说,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医院重视经济效益轻视行业行规的建设,这种行业提升时的疏忽带来的后果日益严重,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医患关系持续恶化,造成这些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医疗体制改革不够深入,不能适应患者的不同需求;医院过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经济指标,会经常安排业务讲座而很少安排医德教育方面的专题;医务人员的自我价值观念发生扭曲,不再以病人为中心;医院管理工作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从现代管理学角度规范医务行为,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可能过多地考核经济指标;在医学新领域里,权力制约机制未及时建立,监督制度建设滞后,出现体制、管理上的漏洞。最重要的原因是部分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水平低下,使患者对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失去信任,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频发。不断加强对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医德建设的根本所在。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会上叮嘱:“要积极推动医德医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恪守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维护医疗卫生行业的良好形象。”因此,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医德,对于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二、医学道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医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很多,首先是医学教育思想上人事不够。医学院校常常侧重于医学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忽视医德教育。医德教育成为医学发展的一个短板。医德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缺创新。医学伦理学等相关课程开设也较少,医德培育机制缺乏整体系统性。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必须改变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现状,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其次,从管理角度,目前医学院校的领导干部对医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领导不能长期坚持不懈地去抓医德教育工作。再次,医德宣传教育活动有一定的难度,长效化的宣传教育活动难以组织起来,制度化和规范化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较好的经验可以参照。医德教育机制建设有待完善。此外,医德教育师资力量较弱,缺少专业的教师队伍。再加上一些从事医德教育的教师本身缺乏医学知识,再加上授课方式落后,缺乏创新,甚至照本宣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医德教育内容陈旧、忽略医德心理的培育,使得目前医德教育流于形式,效果差,而在校生医德教育的失败则必将对医疗卫生行业整体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产生消极影响。

三、医学生医德培养的举措

1.扩宽医学生品质培养的认知视野。我国医学教育中一度存在“重技术、轻德育”、“重专业、轻人文”的教育和学习习惯。现代社会对医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除了专业技能外,职业道德、人文修养等方面也要具有较好素质。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要真正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既重视医学知识、技能的训练,又要把医德教育放在首位。注重发挥思政课程、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处理集体和个人关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医学生对患者的仁爱之情,培育起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能够应对社会不良之风,不受金钱、名利的诱惑。

2.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医学道德。除了在校的理论学习之外,还要在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等临床实践中突出医德教育。将理论性的医德教育和医学伦理教育在实践中有所体现,使医德规范和原则外化为行为规范,深入到医疗实践的各个环节之中[3]。在具体的医疗实践中,医学生要向优秀的传统学习。优秀的医生都信奉“大医精诚”,在开展医疗实践和研究过程中要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要有爱心、关心、耐心。同时也要安抚病人紧张焦虑的心情,改善服务态度,改善服务用语,让病人有回家的感觉,用真诚的微笑温暖病人,“以病人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做病人之所需”,恪守医生誓言,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并达到提高医学生道德水平的目的。

3.通过丰富活动载体,培养医学道德。在医学院校中,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医德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网络、报刊、宣传栏、广播站等阵地,开展医德教育,宣传医德先进人物,推崇医德先进事迹,形成浓厚的医德教育校园氛围。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医德论文撰写、医德医风调查、医德知识辩论赛、书画展等人文活动,提高医学生对医学道德更深层的认识,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凝集力。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也要注重联系医德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到农村、社区、厂矿、开展“为民服务零距离”、“志愿服务暖千家”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患者、贴近百姓群众的志愿义诊服务和宣传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知识水平。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研报告,既丰富了自己的医学知识,积累了医学经验,也服务了居民百姓,更加深了对疾病以及患者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自然而然形成良好的医德。

参考文献:

[1]林朗晖.论《周易》哲学与医学辩证法思想[J].福建中医药,1991,22(2):14-16.

[2]杜文彬.新形势下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重要性的研究[J].高校研究,2013,(5):14-16.

[3]张金凤,胡文华,徐永良.从与患者沟通谈临床实习生的医德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43-44.

猜你喜欢

医德教育举措现状
医学院校辅导员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梦”在民族地区医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初探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