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教育的方式方法研究
2015-12-05何培英李想
何培英 李想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方面的快速变革直接冲击着高校思政教育,有效开展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教育,就必须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以适应新形势。笔者提出了三个着力点,即倡导低调精神、倡导心灵感应、倡导自我教育的德育工作思路和方法,以期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政治信仰教育;方式方法;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036-02
政治信仰关乎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发展的思想基石,也是一个政党能否领导人民有效推进国家兴旺发达、民族昌盛的政治基础,更是我们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源泉。因此,对大学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抵制错误思潮、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现实需要。
一、新形势下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变革,多元、多样、多变的发展趋势,必然对对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大学生不再从单一视角、单一层次去认识、理解世界,他们思想的独立性、深刻性、多变性增强,这种多元化意识形态必然导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的质疑,由此产生对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教育的冲击。另外,多元化认识世界的视角必然导致多元化价值观的趋向,大学生们不再墨守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评价标准,并且这种多元化价值观的趋向不仅局限于思想和观念层面,已经更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并且在价值取向上趋向于对物质、功利、享乐的崇拜。这种重物质利益轻精神追求的观念,使大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以物质利益作为衡量标准,这种衡量标准让大学生对国家政治体制的关注度不够,从而导致不清楚或不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教育的内容和核心。
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教育的意义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长期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逐步完善并发展起来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通过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改革发展,来解决中国变革、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沥血奋战、努力奋斗的心血。它紧紧围绕中国国情,通过实践探索和解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这三大基本问题。因此,对大学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教育,意义非凡。
1.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关键。青年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关系着祖国的前途与命运。大学生更是青年中最优秀的分子,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栋梁,他们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只有进一步增强对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的教育,提高他们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增强大学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因此,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关键,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关键。
2.是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大学生分析、解决社会发展问题和个人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不同的视角对大学生进行了思想上的洗涤和引导,这一科学理论引导着大学生把社会发展同自身的成长成才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大学生学会用这一科学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惑,关注关心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建设,并在实践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念。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教育和实践体验,让当代大学生深刻领会到,只有真正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引自己的成长道路,才能真正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与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统一,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不懈地追求真理,不断地实践锻炼,才能真正成长为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三、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教育的三个着力点
解决新问题应该有新方法,面对德育工作承担的责任,我们不能也不会退缩,反而应该寻找新的路线,建立起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教育的长效机制,因此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三个着力点。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内在需要,促进个人理想与社会信仰的有机结合,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于实现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培养大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坚定信念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人才。
1.倡导低调精神:依靠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教育内化为个人品质。提倡低调精神是指改变以往德育工作的方式,不再以大规模的宣传教育为主,而是重点从同学们身边的小事入手,通过优化同学们的道德环境影响大学生,提高自觉培养和塑造个人道德情操和人格修养的意识。我们都知道,意识是一个人主动为一定行为的根源,以任何方式强制为或不为某种行为都是暂时的,大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见解,空泛的说教很难令其接受。随着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复杂化,过多地做一些表面文章,希望通过开几次会、搞几个活动就能对大学生起到教育作用,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已经很难达到期望值。倡导低调精神的主旨是把工作做到根本,做到细微之处,更加强调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垂范,将自己从教育者的高姿态降为与同学们相互影响、共同进步的平等地位,善于从小事中发现教育的素材,重视在专业知识的教育中渗透做人的原则和道德的基准,在日常生活、学习的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学生,使同学们用自己的感悟教育自己,提高自己。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形式上的德育内化为实质的情操,这种精神从另一个角度说,那便是务实,正所谓做事不在于口号的响亮,而在于行动的有效,用实践的方式感染学生,让学生懂得在意识的指导下主动地进行自我完善,这同时也反映了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另外,通过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情感上体验、从活动中认可、在实践中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
2.倡导心灵感应:沿着“触动—感动—主动”的路线开展工作,将教育深入人心。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怎样,而是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所以绝对不能停留在表面,而应采取某种方式触动同学们的心灵,让其内心略荡涟漪,只有动了心才会有兴趣去接受,继而借助这种自觉地接受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质,了解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对自己、他人、社会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心底产生一种感动,可以为有德之士的事迹而赞叹,可以为社会不良现象的存在而心痛,也可以为自己的重大使命而激动……这种种的情愫掀起心灵的波澜,主动的意识便渐渐萌生。至此,被动地接受已经转变为主动地寻找,寻找正确的方向,达到心灵的升华。实际上,“触动—感动—主动”不过是人产生某种想法并最终付诸实践的一段心路历程,并不复杂,它就是利用一些小事、一些现象去触动大学生,起到一个引导、指点的作用,并在感动到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支持和鼓励,之后则完全由大学生自主的完成自我教育,这样既避免了学生无方向的行为,也调动了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妥善地完成了教育要求,是一条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人意识的路线。
3.倡导自我教育,配合以良好的指导和实施的条件,构成一个球形教育模式。球形模式即为德育工作的整体模式,具体表现为以自我教育为球心,教育引导、活动支持、实践检验……构成球面各点,球形模式是一个立体模式,重在给大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和条件支持,共同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个人的眼光毕竟是片面的,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教育仅仅依靠党团委的力量显然无法完成,应同步其引导、支持和鼓励的作用,同时变约束为指导,为同学们指明正确的方向,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生活并拓宽其知识范围,从活动中体现素质,在活动中发现不足,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提高方法,无论是讲座还是展览,也无论是会议还是讨论,都将成为教育工作有力的辅助工具,从侧面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如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创新授课形式,引导学生自主选题、合作制作PPT,作为主讲走上讲台,老师通过引导课堂讨论,在课程中渗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教育,从而完善学生的自我教育。
同时我们还应重视实践的作用,通过实践认识自己,寻找让自己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方法,并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邓军彪,等.创新方法和途径: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重要课题[J].传承,2010,(9).
[2]郑凤.认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路径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4).
[3]赵旌旌.浅谈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J].教育探索,2011,(6).
[4]刘仁等.浅谈如何对青年学生进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