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岗证对接”引领下旅游英语专业建设研究

2015-12-05顾菁

职教通讯 2015年15期
关键词:资格证书岗位旅游

顾菁

“课岗证对接”引领下旅游英语专业建设研究

顾菁

以“课岗证对接”理念为引领,旨在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谁来培养人”这些专业建设中的问题。通过对旅游行业深度调研,构建“课岗证对接”课程体系,在“课岗证对接”理念下,确立“三室三岗,淡进旺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及“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模式,建立一支校企合作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从而培养企业急需人才。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建设;课岗证对接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课岗证对接”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也必须紧紧围绕“就业”这一导向,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紧扣就业导向这一前提,本研究提出了以“课岗证对接”引领专业建设理念。“课”指课程,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建设归根结底要落实在课程建设上;“岗”指岗位,指培养的毕业生所从事的主要岗位(群);“证”指证书,除了毕业证书,这里更指职业资格证书。“课岗证对接”指对学生将来从事的主要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明确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及所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进行学习领域教学目标分析,最后整合成课程,从而构建课程、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课程体系。此外,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模式、教师团队构建都建立在“课岗证对接”理念引领上,从而实现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对接,专业建设与相关产业发展对接。

二、“课岗证对接”引领专业建设必须建立在行业深度调研的基础上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就是其职业性。[1]高职教育要紧紧围绕“职业性”、“地方性”、“应用性”原则,必须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建设服务,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开展行业深度调研,满足社会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

专业建设首先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旅游英语专业培养目标过于宽泛,如:培养中英文导游、旅行社管理人员、景区管理人员、会展服务人员、酒店员工、外资企业文员、翻译,等等,虽然宽口径便于就业,但课程体系过于庞杂,教学无法深入,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培养目标过于狭窄,仅针对目前市场需求的某一热门岗位需要,将来市场需求一有变动,学生就难以适应,也缺乏岗位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要对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必须对社会背景、行业需求进行认真分析,开展行业深度调研。组织力量深入企业一线,广泛开展调研,不仅要对人才需求做出科学的预测,而且要与用人单位共同探寻人才培养规格的准确定位。[2]然后才能在调研的基础上解决构建课程体系、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组建师资队伍等一系列专业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次调研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主要针对苏州地区各旅行社从业人员,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了认真务实的调查研究。调查问卷主要由三大内容组成:(1)了解企业对旅游英语人才的需求情况,调查高职旅游英语毕业生主要对口的岗位有哪些?针对“培养什么人”的问题;(2)调查从事主要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养要求,针对“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3)调查校企合作的可行性及合作方式,针对“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调研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5份。

三、“课岗证对接”引领下的旅游英语专业建设方案设计

在行业调研的基础上,设计旅游英语专业建设方案(见表1)。

(一)“课岗证对接”的课程体系

表1 旅游英语专业建设方案

(二)人才培养模式——“三室三岗,淡进旺出”工学结合模式

与“课岗证对接”相呼应,确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其目的在于保证学生既能按照要求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又能提前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和角色去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完善和提高,达到企业要求的标准,极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在派出老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的同时,争取与企业进行合作,专业建设明确校企“双主体”定位,教学资源共同开发,育人环境共同建设,人才培养共同谋划,教学任务共同完成,校企共同培养能尽快服务于地方经济、受企业欢迎的高端技能型人才。[3]结合旅游业人才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及需求,实施“三室三岗,淡进旺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三室”即充分利用教室、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统筹安排理论、实践学习;“三岗”即在理论学习的同时,第一学年“识岗”、第二学年“习岗”、第三学年下半年“顶岗”;“淡进旺出”即旅游淡季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旅游旺季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岗位见习,如暑假、春节旅游旺季旅行社人手紧缺时安排门市接待工作,取得导游资格证书的学生可安排春秋游旺季、黄金周带团、景点讲解等工作,使学生在真刀实枪岗位工作的磨练中更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习热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师资建设——双师结构

师资是人才培养的保证,要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善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师资是关键。[4]在“课岗证对接”理念引领下,建设一支既能满足旅游英语专业语言课程及专业课程教学,又能带领与岗位对接的实践教学、岗位所需资格证书培训的教师队伍。在师资培养上,不仅要培养校内教师的“双师素质”,鼓励教师取得企业技术职称,如导游资格证书、领队资格证书等,更要努力实现“专职下企”与“兼职入校”相结合的“双师结构”。

“专职下企”即坚持教师下企业实习、见习锻炼和教师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工作制度,在实践中了解“旅游英语”专业的前沿发展、企业运作模式和企业文化等。鼓励教师带领本专业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实训活动,使专业教师真正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及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使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满足高职教育和办出专业特色的需要。“专职下企”也是教师获取“双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兼职入校”指聘请旅游企业资深专业人士担任企业专业负责人,与校内专业负责人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聘请旅游企业资深技术骨干来校以讲座、授课等形式直接参与教学。专业核心课程实行“双师制”,即聘请企业优秀技术骨干担任“企业教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并与校内教师共同进行工作任务导向、技术标准融入、项目课程主体、能力素质相融的课程开发,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

(四)课程开发——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

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由课程负责人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进行课程开发。探索与“课岗证对接”理念相呼应的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倡导以“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知识,实践相关技能,学与做融为一体。项目课程开发建在行业深度调研基础上,进行岗位分析,明确具体课程对接岗位,如:旅游英语课程对接英文导游岗位,然后分析英文导游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工作流程,明确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据此来确定旅游英语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项目任务,制订考核方案。

[1]范宝学.“目标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10(7):71-72.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47-48.

[4]徐国庆.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几对重要关系[J].江苏高教,2012(2):146-148.

[责任编辑 陈国平]

顾菁,女,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

G712

A

1674-7747(2015)15-0028-03

猜你喜欢

资格证书岗位旅游
对完善查验员资格管理机制的思考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旅游
关于对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职业技能提升的研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