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排容积CT重建技术在颞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2015-12-05吴晶涛王志军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3期
关键词:颞骨原始数据乳突

徐 军 吴晶涛* 袁 林 王志军

[文章编号] 1672-8270(2015)03-0078-04 [中图分类号] R816.1 [文献标识码] A

64排容积CT重建技术在颞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徐 军①吴晶涛①*袁 林②王志军①

[文章编号] 1672-8270(2015)03-0078-04 [中图分类号] R816.1 [文献标识码] A

目的:探讨64排容积CT颞骨区重建技术在颞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8例头颅CT诊断为可疑颞骨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利用头颅CT的原始数据通过改变兴趣区(ROI)大小、层厚、层间距及图像算法等对颞骨区进行放大重建,总结分析头颅CT颞骨区重建在颞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利用头颅CT原始数据对颞骨区进行放大重建能清晰显示颞骨各主要组成结构。其中17例明确诊断颞骨骨折,8例未见骨折,3例为可疑骨折。结论:利用头颅CT原始数据对颞骨区放大重建可对CT图像进行优化,提高颞骨区图像质量;可为颞骨骨折诊断提供更多信息而避免患者二次扫描,以减少对人体的辐射损伤。

颞骨;骨折;原始数据;体层摄影术,X射线计算机

DOI∶ 10.3969/J.ISSN.1672-8270.2015.03.026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Northern Jiangsu People’s Hospital, Clinical Medical School of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0, China.

颞骨位于颅中窝与颅后窝交界处,其体积小、形状极不规则,内部结构及毗邻关系复杂,在所有颅骨中解剖结构最为复杂,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特点,以往是检查的盲区,目前颞骨的影像学检查以CT为首选[1-2]。颞骨骨折在头部外伤中较为常见,常常与脑外伤并存,头颅CT检查时,如颞骨骨折细微或存在隐匿性骨折,受头颅CT成像的扫描野(field of vision,FOV)、层间距、层厚、图像数学算法以及空间分辨率等成像参数的影响,很多情况下不能明确颞骨骨折的类型,甚至不能明确是否存在骨折,为此,影像科医师会建议行颞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进一步检查。

本研究利用头颅CT的原始数据(Raw Data)对颞骨区进行重建,选择适当的成像参数,优化图像质量,探讨其重建图像在诊断颞骨细微骨折或隐匿性骨折中的价值,旨在明确诊断的同时避免患者二次扫描,以降低X射线辐射风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苏北人民医院影像科头颅CT检查诊断为“颞骨可疑骨折”的28例(侧)患者病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8~63岁,平均32.1岁。首次头颅CT检查时间为外伤后2~72 h。28例(侧)病例中外耳道可疑骨折2例(2处),乳突部可疑骨折7例(11处),鼓部可疑骨折5例(6处),鳞部可疑骨折6例(7处),颞下颌窝可疑骨折2例(2处)。仅显示乳突气房或鼓室积液的共4例,仅显示颅板下积气的2例。利用其头颅CT的Raw Data对所有病例进行颞骨区放大重建,并对重建图像进行分析。

1.2 设备与扫描参数

采用GE公司的LightSpeed 64排容积CT(VCT)。头颅CT扫描参数:仰卧位,听眦线;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120 mAs;探测器范围20 mm,螺距0.531∶1或轴扫,层间距5 mm,层厚5 mm。

1.3 颞骨区重建方法及参数

在64排VCT主机工作站,利用Raw Data对颞骨区进行放大重建。重建参数:兴趣区为重建中心,FOV为9.6~15.0 cm,层厚0.625 mm,层间距0.625 mm。采用骨算法,所得到的图像保存并上传到影像归档及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

2 结果

2.1 重建图像的颞骨显示

利用头颅CT的Raw Data对所有28例病例进行颞骨区放大重建后,重建图像可以清晰显示颞骨各主要解剖结构,对颞骨内的细小结构,如乳突气房间隔、鼓室及听小骨等亦能清晰显示。

2.2 颞骨骨折直接征像的显示

所有病例的重建图像可显示颞骨骨折直接征像17例(占61%),共24处,按骨折部位分布如下:外耳道骨折2处(其中前壁骨折1处,上壁骨折1处),乳突部骨折8处,鼓室部骨折4处,锤砧关节脱位1处,内耳道骨折1处,鳞部骨折5处,颧突骨折1处,颞下颌窝骨折2处(如图1、图2、图3所示)。

图1 头颅CT骨窗图像

图2 单纯放大后头颅图像

图3 颞下颌窝骨折重建图像

2.3 颞骨骨折间接征像的显示

显示颞骨骨折间接征像20例(占71%),共25处,其中乳突气房积液13处,鼓室积液7处,外耳道积血2处,邻近颅板下微量积气3处(如图4、图5和图6所示)。

图4 头颅CT骨窗图像

图5 单纯放大后图像

图6 颞骨骨折间接征像重建图像

所有28例颞骨重建图像中只显示乳突气房或鼓室积液乳3例(占11%),其中只显示乳突气房积液的2例,只显示鼓室积液的1例,均未见骨折直接征像,故诊断为可疑骨折。

3 讨论

颞骨骨折在头部外伤中比较常见,往往与脑外伤并存,明显的颞骨骨折在头颅CT检查时容易发现。按骨折线与颞骨岩部长轴的关系可分为纵行骨折、横行骨折及混合骨折。其中,纵行骨折最为常见,横行骨折次之。纵行骨折时外耳道黏膜、中耳鼓室及听小骨容易受损,可引起外耳道出血、暂时性传导性耳聋。横行骨折时内耳骨迷路及面神经管容易受损,可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及面瘫。混合型骨折同时具有纵行及横行骨折的相关临床特点,故临床上颞骨骨折的明确诊断对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意义重大,目前CT是颞骨骨折诊断及分类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3-5]。

颅脑外伤患者接受头颅CT检查时,受层间距、层厚、空间分辨率及图像算法等参数的影响,对部分颞骨骨折的细节显示较差,部分细微骨折或隐匿性骨折甚至不能显示,常常无法明确诊断骨折或确定骨折的类型。本研究利用头颅CT的Raw Data进行颞骨区放大重建,所得图像能清晰显示颞骨的主要结构,对颞骨内的细小结构亦能清晰显示,故在头颅CT检查后,如发现颞骨骨折或可疑骨折,需要进一步观察颞骨细微结构时,利用头颅CT的Raw Data对颞骨区放大重建来明确诊断是完全可行的,无需额外加扫颞骨HRCT。此方法应用于临床的主要目的是达到诊断目的的同时尽可能避免患者二次扫描并减低辐射,同时还可以增加CT球管的利用率[6-7]。

CT的Raw Data是指在CT成像过程中,经人体检查部位衰减的X射线信号由探测器经光电转换、放大及A/D转换后所得的数据,原始数据经过计算机系统处理后就可得到能显示出图像的显示数据(Display Data)[8-12]。利用CT的Raw Data选择适合的重建参数就可以对扫描区域内的某一局部进行放大重建,此重建不是对兴趣区结构的单纯放大,单纯放大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是不变的,而Raw Data重建图像可以提高兴趣区的空间分辨率[13-14]。本研究所采用的重建方法是CT原始数据的放大重建,同时,颞骨主要有骨、空气以及软组织组成,有较好的天然对比度,所以对扫描条件具有较好的宽容度,即球管电流在较大幅度内变化都可以得到满意的图像,虽然头颅CT扫描条件低于颞骨HRCT的扫描条件,但仍然可以得到满意的图像。同时,颞骨骨折的诊断中对颞骨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要求较高,对密度分辨率要求相对不高,故无需刻意增高扫描条件[15]。

综上所述,利用头颅CT的Raw Data进行颞骨区放大重建可以对CT图像进行优化,提高局部的空间分辨率,改善图像的质量,是单纯图像放大所不具备的。重建所得的图像可以清晰显示颞骨各主要解剖结构,能够提高颞骨细微骨折及隐匿性骨折的显示率,为颞骨骨折的诊断提供必要的客观依据。利用头颅CT Raw Data的颞骨区重建方法在颞骨细微骨折及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同时可以避免患者的二次扫描,减低了辐射剂量,提高CT球管的利用率,值得推广。

[1]郭勇,刘阳,逯巧慧,等.正常听小骨高分辨CT三维体积重建评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3):357-359.

[2]侯开渝,王振常,HOU Kai-yu,等.基于容积CT正常内耳前庭大小的解剖学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6):500-504.

[3]李玉花,何兵,于克文,等.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全程多平面重组显示及其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0(5):397-400.

[4]徐向阳,韩萍,冯敢生,等.面神经管螺旋CT多平面和曲面重建成像的临床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7):682-686.

[5]刘宇鹏,贾欢,杨军,等.无颞骨骨折的外伤性面神经麻痹一例[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5):410-412.

[6]刘彬,乔磊,白玫.CT低剂量技术新进展[J].中国医学装备,2012,9(8):48-52.

[7]周小兵,王德杭.CT低剂量扫描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1,8(7):36-38.

[8]余晓锷,卢广文.CT设备原理、结构与质量保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9]张永波,于曰俊.西门子双源CT原始数据使用体会[J].医疗装备,2010,23(2):35.

[10]刘启泽,刘国瑞.螺旋CT原始数据的应用[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4,13(2):43-45.

[11]张宗军,李林.CT原始数据的离线存储[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78,87.

[12]史冠峰.GE Prospeed AI原始数据传输的故障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04,1(1):27-28.

[13]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2012全国卫生专业资格考试指导(放射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14]周泽俊,胡永胜,高斌,等.多层螺旋CT螺距、层厚和重建间隔关系及对图像质量影响[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8):80-82.

[15]亓恒涛,秦维昌,柳澄,等.64层螺旋CT颞骨低剂量扫描的初步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2):117-120.

The value of reconstruction of the temporal bone area with head CT raw data in diagnosis of temporal bone fracture

XU Jun, WU Jing-tao, YUAN-Lin, et al// 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15,12(3)∶78-8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reconstruction of the temporal bone area with head CT raw data in diagnosis of temporal bone fracture. Methods∶ The imaging data of 2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head CT and temporal bone suspected fracture was diagnosed. Use raw data of head CT for temporal bone area amplified reconstruction by changing the ROI size, image processing algorithms, slice thicknes,etc. discuss the value of amplified reconstruction for the temporal bone area with head CT raw data in diagnosis of temporal bone fracture. Results∶The main structures of temporal bone can be clearly displayed after post-processing of head CT raw data, in all cases, 17 cases diagnosed temporal bone fracture, 8 cases without fracture, 3 cases of suspicious fracture. Conclusion∶ The amplified reconstruction of the temporal bone area with head CT raw data can optimize the ct image quality; provide more information for the diagnosis of temporal bone fracture, avoiding secondary scanning and reducing radiation.

Temporal bone; Fracture; Raw data;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徐军,男,(1980- ),硕士,主治医师。苏北人民医院影像科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研究方向:CT、MRI影像诊断。

2014-07-19

①苏北人民医院影像科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0

②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设备科 扬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0

*通讯作者:wujingtaodoctor@126.com

猜你喜欢

颞骨原始数据乳突
耳显微外科颞骨解剖学习班的教学难点分析*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受特定变化趋势限制的传感器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颞骨解剖培训中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两步缓解颈肩痛
慢性中耳炎术中脑膜裸露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颞骨扁平肥厚性脑膜瘤CT及MRI表现
全新Mentor DRS360 平台借助集中式原始数据融合及直接实时传感技术实现5 级自动驾驶
世界经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