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①
2015-12-05何蕊
何蕊
(武汉大学体育部 湖北武汉 430072)
当前大学生由于竞争和就业压力大、升学压力大,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已然成了大学生遇到的健康方面的首要问题。高校的扩展和教育的进步,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得到重新认识。作为保障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体育锻炼不仅对塑造大学生的健康身体有重要作用,也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正面的影响,相关研究也发现体育和心理健康之间紧密相关。目前我国高校着手树立并推进终生体育意识,更加重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目前关于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与调查,仅仅是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近况的探究,对与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相关的心理健康探究并不多,需要逐步拓展对心理健康的研究。
1 体育生活方式概述
健康是人类极其珍贵的财富,如今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而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应包括良好的精神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指一种包括身体上、精神上的圆满状况,还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而不只是没有病痛与虚弱的状态。”由此可见,一个人不仅要有身体健康,还需要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这样才算是一个健康的人。
体育生活方式第一次提出是在1995年科隆体育大学75周年校庆时候,日本学者Saek T在其研究结论中提出:“在21世纪的体育应成为一种文化生活方式,即体育生活方式。”之后,体育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引用和重视。现代社会发展也表明,体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属性和重要性也越来越大。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武汉5所重点高校的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随机进行调查,人数在1000人左右,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720份。其中男生410名,女生310名,年龄19~24岁。
2.2 研究方法
2.2.1 量具
(1)心理健康。
采用症状自测表(SCL-90)评定“最近一个周”的心理健康情况,共计90项,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精神病性等10个因子,依据症状等级划分为0~5分的五级评分,按因子分≥2分(即中等严重度)作标准,断定有心理问题。
(2)逻辑回归(LogisticRegression)分析。
采用逻辑回归(LogisticRegression)分析,以SCL-90量表测出的因子为因变量,从体育活动的目的、条件、项目和对活动后的评价四个方面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
3 调查结果
该研究主要对与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相关特征指标展开调查,其中包括运动参与、活动目的、活动项目、活动评价、周活动次数、活动强度等。通过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运动参与、周活动次数、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体育生活方式4个相关特征指标的评价标准,把调查对象按照性别分为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和不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两组,结果表明,男生中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为316人,女人为123人。男生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人数明显高于女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具有明显心理障碍的大学生高达19.56%。
3.1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
(1)社会发展一方面让科技、文明、经济突飞猛进,一方面也让大学生的身心遭受极大的压力。作为国家文化层次较高的青年群体,大学生不但遭受学校、社会、家庭的压力,还要面对未来的压力,从心理健康方面分析,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大学生生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大学生患心理疾病的数字,影响到高素质人才培育。
(2)人际关系导致情绪和人格障碍。在大学的人际关系比高中更加复杂,大学生要接触比高中更多的群体,并且即将走向社会,一些学生很难适应,会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进而造成人际障碍。不良的人际障碍和自身的人格障碍,会导致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产生还有一个是因为家庭因素,当前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往往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心理问题。当进入大学失去家庭的庇护,很多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问题。
(4)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我国高校曾在20世纪80年代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一定程度起到正面的积极影响,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一些方面还有待提高。
(5)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也产生某种影响。当今社会竞争的激烈,社会生活节奏较快,人们在精神上更容易感受到压抑和疲倦,社会的发展一方面让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机遇,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不良的影响,让一些大学生的人格暴露出弱点。同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双向选择就业等问题,上大学不再意味着未来有完全的保障,大学生普遍存在工作很难找的问题,这也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加。
(6)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也影响到心理健康。体育运动为大学生交际提供了机遇。调查结果表明,82%以上的大学生觉得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提升人际关系,有超过76%的大学生觉得体育运动可以减轻压力。当面对就业、升学、人际等方面压力时候,科学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康,还可以有效转移注意力,达到健心的目的。
3.2 体育生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3.2.1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识品质
体育运动往往具有疲劳、激烈、紧张、竞争等特点,体育运动不仅可以磨练大学生的意识,还可以让大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锻炼意志,培养出开朗、健康的心灵。
3.2.2 缓解和消除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
体育生活也是大学生自身情绪和情感的一个体验过程,通过体育运动,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生活紧张,可以帮助大学生的情绪从消极转向积极、健康、正常,消化大学生的不良情绪,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3.2.3 提高大学生社会环境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提供了一个人际交往的良好互动空间和方式,可以增加人和人的联系。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可以让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得到满足,丰富大学生的生活;可以消除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
4 体育生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4.1 保持适度体育锻炼
通过研究表明,经常进行一些轻松可以胜任的体育运动,可以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进而转移注意力、放松神经,使身心压力降低。
4.2 不同体育项目具有不同的调节身心作用
不同的运动项目,可锻炼和提升不同的心理机能,减轻和治疗大学生心理疾病。
4.3 高校应该对体育运动进一步规范
通过进一步规范体育运动,比如教师指导等,让大学生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中做自己喜欢的运动,并保障运动中的安全。体育教学需要具有健美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
学校可通过体育课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授,开设健康知识讲座,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其次,多开展一些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形式。强化体育教学改革,持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可以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为载体,结合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形成形式多样而有趣的体育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加大学校的体育设施的建设和优化管理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学生自觉、自愿、自发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养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
4.4 开设体育心理健康课程
开设体育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门诊等方式,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自己明白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而适当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1]伏仲才.在体育教学中有效调控学生心理状态的措施[J].成功:教育,2010(6):156-157.
[2]陈烨.浅谈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提高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3(19):21,23.
[3]任勇.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1):107-109.
[4]付太山.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调控机制[J].山东体育科技,2010(2):45-47.
[5]兰旭凌,陈朝兵.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力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4):100-102.
[6]李景伦.高校体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