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视角下厦门市社区体育推广研究①

2015-12-05苏文典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2期
关键词:公共信息体育场地厦门市

苏文典

(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厦门 361024)

厦门社区体育活动开展如火如荼,打造了不少国际品牌项目如国际马拉松、厦金横渡及海峡杯帆船赛等,一系列冠有“厦门”品牌的体育赛事闻名全国、远播海外。为了提高厦门市社区体育的质量与市民的综合体质,该文从全民健身的角度思考如何优化社区体育。

1 全民健身与社区体育的内涵

1.1 全民健身的内涵

我国非常重视全民健身,从提出到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于1995年颁布,《纲要》中明确指出:“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特制订本纲要。”2009年8月颁布《全民健身条例》,同年10月1日开始实施。2011年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并确定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

全民健身是指全体人民为了增强体质,采取不同的手段、方法,达到健身的目的。[5]全民健身运动成为一种广泛存在、广泛利用的社会资源,成为一种人人健康、家庭健康、社会健康的有效手段,成为一种社会生产,具备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素。[6]

1.2 社区体育的内涵

社区体育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由特定区域的居民所组成的社区群体,为满足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所产生的更高、更多的需求,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一种社会活动。它是完成全民健身计划这一社会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7]

2 厦门市社区体育开展现状

2.1 研究对象

厦门市思明区、湖里区、海沧、同安、集美及翔安6个区12个街道(每个区选择2个街道,发展成熟社区与欠成熟社区各1个),参与调查的是社区锻炼人群及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的负责人。

2.2 研究方法

运用访谈法及现场观察法,利用周末及工作日下午的时间,走访厦门市6个区12街道,收集各社区当前社区体育开展的现状。

2.3 研究结果

(1)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意识与目的。

访谈结果显示,厦门市各区市民对社区体育活动有一定的认识,他们参与程度最高的是每年的马拉松、篮球赛及广场舞大赛。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强身健体,减少压力与社会交际。可见厦门市各区市民对社区体育活动有一定的了解且参与目的明确。

(2)社区体育健身项目。

通过走访各街道社区健身现场,发现社区体育活动项目健身项目与年龄层次有关。中老年人常见的健身项目以广场舞与武术为主。年轻人以篮球与跑步为主。中小学生健身主要在学校体育场馆与体育培训班得以实现,跆拳道与舞蹈最受中小学生欢迎。

(3)厦门市社区体育资源现状。

访谈各社区相关负责人了解各街道体育资源:社区体育场馆与体育指导员。访谈结果显示:岛内思明与湖里两区场地数量较多,岛外四区体育场馆相对偏少,同安与翔安体育配套相对滞后。全市体育场馆设施单一,现有体育场地设施一半是篮球场和跑道。每个街道每年新增体育指导员至少5名。

据厦门统计局分析,厦门市各区体育场地的情况,截至2013年12月,全市共有体育场地5501个,其中思明区的场地数量最多,达到1169个;海沧数量最少为562个。以篮球场、全民健身路径为主,有2785个,占体育场地总数的50.6%。厦门市每年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名以上,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名,到2015年,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7200多名。

通过访谈结果与官方统计数据来看,厦门全市体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岛外相对偏少;全市体育场馆设施单一,以篮球场与跑道为主。体育指导员数量逐年增加,能够满足各区社区体育开展的需求。

(4)社区体育公共信息网络。

虽然福建省已建立了全民健身电子地图,但当前各社区健身公共信息主要通过社区宣传栏及各区政府官网发布,其主要内容是健康知识服务信息与健身指导信息。大多数人反映场地不足与资源闲置的问题:社区对外开放的体育场地人满为患,但社区中小学校和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由于进入门槛而常年处于闲置状态。总之,厦门市全民健身公共信息网络亟待完善。

3 研究对策

3.1 推进场馆设施建设,争取可利用的闲置资源

在新建的城市公园、公共绿地与广场,将配建各种小型多样的多功能体育健身设施。对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无群众健身设施的,可探索支持企业、单位利用原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建设用地,改造或建设成体育健身设施。争取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定期对周边社区居民开放;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兴办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3.2 推广各区品牌健身项目

根据一区一品牌的要求,各区在原来以篮球、广场舞及跑步为主的基础上,结合地理优势及资源基础,打造各自的品牌健身项目,凸显区域特色。如湖里区及海沧区可以结合其地理优势及现有场馆打造游泳、帆船等品牌项目,集美区传承并推广龙舟大赛。翔安区可以根据其对台交流的基础推广棒球项目。

3.3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信息

启动“智慧体育”建设,推动群众体育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制作全民健身数字地图,集成体育健身场馆、组织、活动、方法等各类体育信息资源,为群众提供信息查询、场馆预定等服务,提高全民健身信息化服务水平。

[1]陈小虎.社区体育[M].海口市:南方出版社,2005.

[2]邹巍.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研究[D].西南大学,2014.

[3]高晓薇.基于互联网的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站的信息供需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4]邱冠寰,林琳.厦门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健身效益的调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10):6-8.

[5]董新光.全民健身大视野[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

[6]卢平生.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其特征[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7):107.

[7]蔡国培.泉州市城区社区体育开展现状分析[J].语言艺术与体育研究,2015(7):385.

猜你喜欢

公共信息体育场地厦门市
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发展思路
七彩屋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舫山第二小学
厦门市妇联打造“爱在厦门”交友联谊互动平台
“Double-subjects” at PWP Stages in English Class at Junior Stage
七彩屋 福建省厦门市金山小学(一年级)
公共信息标志系统建设对旅游的影响
体育场地投资结构、运营模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与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城市公共信息标识系统研究
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和经营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