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西方论”教学体制下的国情性诉求①

2015-12-05范嫄嫄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2期
关键词:群体体育教育

范嫄嫄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6)

21世纪是一个开放的世纪,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全球投资、跨国资本的全球流动,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全球化趋势。这一趋势使得文化的传播打破旧有的传播限制,以跨时空、跨地域、跨国际的三维角度在全世界内得到发展。受这种趋势的影响,我国体育教育也逐渐开始与世界教育文化接轨并积极向西方先进教育体系学习。然而在此过程中,大多是对西方教学理念进行直接引用,照搬西方教学模式,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改革风起云涌,各种现代理论全面进军学校体育课堂,各校各地老师也唯恐自己没有跟上时代大潮,对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渐弃之不用。于是各式各样莫名其妙的体育课层出不穷,传统的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课变成了一幅幅时代枷锁。

1 中国国情下‘唯西方论”教学体制问题性分析

1.1 政治形态下的扭曲化

西方现代教育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从他的产生到他的发展都与资本主义形态密切相关。要知道任何一种教育制度都是服务于本国政治的,当我们要拿一件西方资本主义下的教育工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时,必然会受到这种工具本身的排斥性,如果无法对这种排斥性做出及时反映而采取硬装的方式,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教育形式的扭曲化。总的来说政治对体育有需要,体育对政治有“情节”,需要而不加强,“情节”则是需要,双向选择[1]。

1.2 经济形态下的脱节化

1.2.1 物质支持不足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虽迅猛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西方发达的经济可以为教育提供配对的物质支持,而对于我国而言,要用低于对方的经济实力提供和西方对等的教育物质支持,这显然不可能。这也势必会造成在复制西方教育理论过程中的畸形发展。

1.2.2 教育规模不够

经济制约着体育的规模和发展,体育必须依靠经济所提供的资金和其他物质条件[1]。虽然我国一直在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资,但有限的资金依旧束缚着教育体系的规模化发展,我们尚无法达到西方教育的那种与经济完美契合的地步。当我们采用西方教育方式的同时由于其稳定性很差,非常容易被外界的改变而影响,加之,我国正处于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时刻,使得整个教育体系也变的动荡不安。

1.2.3 内容形式的差异

经济决定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由于经济的差异引发内容和形式的差异,当我们复制西方教育形式时,由于双方内容和形式不同,如果采用相同的教育方式势必与“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相背离。

1.3 意识形态下的滞后化

有一种东西比身体衰退更让人害怕,那就是对体育意识的淡漠。在美国我们可以随地看到奔跑在街头篮球场的少年,在澳大利亚我们可以看到在家长带领下在绿茵场地下玩耍棒球的少年。再看看我们国家的少年,每天的运动都是被迫下的无奈。这种体育意识的滞后化会让同样的一种教学方式有不同的教学效果。

2 基于“群体极化效应”下体育教育体制的时代性审视

当群体有一种集体愿望,想要保持一种共同群体观的时候,特别容易陷入群极化的现象,个体会倾向于无条件的认同群体意见,同时在群体讨论的过程中为了使自己的表达更有力,个体的想法会变的夸张,如果得到了群体的肯定,个体成员又会说出更加夸张的言论,影响整体讨论。如此的循环最终导致原来已经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得一种观点和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变为不联系实际的支配地位,产生负面的群体极化效应。在我们学习西方先进思想的过程中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一是我国体育创新理论能力的不足,不少观点缺乏理论支撑,经不起推敲;二是引进国外体育思想时,缺乏对这种思想产生背景以及内涵的深入理解,只是追求表面现象,生命力不强;三是在借鉴的的过程中,联系我国实际情况的力度不够,甚至于忽略了某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内涵[1]。但由于群体极化使得这些错误产生了恶性循环并不断增加。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国家、一项事业,改则兴,守则亡,历史铁律,概莫能外[1]。随着大事件的过去,我国逐渐迎来了后奥运时代,提出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宏伟目标。对于传统的,我们要进行选择式的批判和继承,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不可以完全摒弃它的重要性。对于西方的,我们要做的是借鉴,而不是一味的去复制它的模式。适应我们的,拿来使用;可能适应我们的,进行改造;不适应的,必须选择放弃。我们不固步自封于传统教育的实用性,同样也不能迷惑于西方的教育方式而背离与现实的联系。

3 新时代背景下基于中国国情的体育教育发展方式探析

3.1 体制改革与教师需求共融

在“九五”期间,进行了五大体制改革,即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也叫举办体制)、经费筹措体制、招生就业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并且以管理体制改革作为重点和难点[6]。改革主要是提高教学质量,要与教师实际联系起来,满足教师需求,这样教学质量才能上去。

3.2 教学设计与学生需求同步

一节好的课堂,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集体表现来实现的。教师教的再好,教学内容如果与学生需求不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只有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联系,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主权,教学效果才会更完美。

3.3 建立“梯度”体育教育模式

我国经济发展相当不平衡,教育资源分布也不均匀。依据于这个特点,将教育覆盖分为具有梯度性质的三个层次。上层是针对沿海和特区先进城市,以西方先进教育方式为主,它们的经济以及人文方式与西方相容度相对较高,可以以这些地区为基层试点,进行向西方先进教学模式的学习,积极采用西方先进教学方式;中层以内地发展平稳地区为主,在该区域传统教育方式与西方教育方式同势共存为主,即不可固步与传统式,也不可迷恋于西方式。要依据具体情况适当运用。下层主要是针对那些偏远贫困的地方,它们的经济、社会、资源等条件与西方有较大出入,加之信息的闭塞,很难接受西方开放式教学方式。传统的体育教育方式在这些地域与当地的环境结合较为紧密,短时间内不宜做较大改变,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4 结语

在转变我国体育教育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既不能全盘的否定过去,也不能过分的依赖西方教育理论,不仅要学会在批判中继承,更要在学习中一步步创新。全面分析学校体育教育过程的矛盾和问题,确定好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需求高屋建瓴的做出最优蓝图,进而为体育强国之路打好最坚实的铺垫。

[1]程传银.政治与体育的双向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3,7(2):91.

[2]冯淑凤.浅谈体育与经济的关系[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3,8(2):93-94.

[3]王蟠.关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N].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103-104.

[4]鲍明晓.关于新一轮体育改革重点领域的思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23-24.

[5]周远清.完善体制改革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育思想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2(9):16-18.

猜你喜欢

群体体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关爱地球,学生成主流群体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