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田径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培养
2015-12-05陈中乾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124
陈中乾(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甘肃兰州 730124)
浅析田径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培养
陈中乾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124)
摘 要: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个人的竞技状态和在比赛中的自我控制与适应能力等因素构成了田径运动员的比赛能力。田径运动员的比赛能力直接决定着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能取得成绩的高低,甚至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个人前途。它还直接关系着运动员在正规田径比赛中能否表现出最高专项成绩的能力。因此,在田径训练中,进行提高田径运动员的比赛能力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田径运动员想要拥有较高的田径运动比赛能力,就必须进行系统性的训练与培养。
关键词:田径运动训练水平 比赛能力 培养
一般情况下,田径运动员的比赛能力受到训练因素和物质条件的制约。另外,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以及参与比赛的责任感和完成比赛的精神意志等都影响着运动员的比赛能力。由此可见,对田径运动员的比赛能力进行培养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过程。
1 运动员比赛能力综述
田径比赛本质上是对这一阶段训练内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效果的检验与反馈。田径运动员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进行大量的、重复的动作技术训练,为的就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创造优异的成绩,使自己收获刻苦训练的果实。但是,在田径比赛中,不是每一个参赛的运动员都可以获得胜利,这不仅是因为每一个运动员的实力存在差异,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运动员个人的比赛能力发挥。如果在比赛中,运动员能将平时训练中所掌握的技术完全释放出来,那么获得的成绩就会比在比赛中无法完全表现平时训练成果的运动员要好。
由上可知,在比赛中运动员个人的比赛能力直接关系着自己的比赛成绩。那么我们从事田径运动训练时,如何具体去培养和提高田径运动员的比赛能力呢?大量田径运动科学实践证明,运动员只有通过比赛才能真正提升比赛能力。因为运动员的刻苦训练所提升的运动水平,是无法获得客观认同的,只有在比赛中完成对自我的检验,才能将个人的训练水平展现在世人面前,让自己清楚地了解训练的价值,检验出训练的不足。
2 运动员比赛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
2.1科学提高训练水平
想要科学、稳定地提升田径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提高他们的训练水平是关键。因为运动员个人的训练水平不仅关系到运动员比赛的应变能力,而且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活动以及技术的发挥。所以,运动员要在教练员的具体要求下,刻苦、冷静地提高训练水平。
2.2合理制定长期训练计划
国家体委统一制定的《田径教学训练大纲》中,对田径运动员的训练计划进行了严格、细致的规定。在实际训练中,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品又不完全一样,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须根据大纲的主要要求,自主地调整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因为只有适合自己训练的计划才能保证个人竞技状态的控制和形成,才能在训练中将个人的比赛能力时刻紧密联系起来。
因此,根据运动员成长的轨迹,我们在制定田径运动员比赛能力培养的训练计划时,一是要根据年龄段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训练方法目标;二是要面对运动员每一个技术环节会面临不同教练而带来的不统一进行大体上的把控,制定出相应的总体训练方案。
所以,我们通常说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训练目标,指的就是在提高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同时,要特别注重运动员训练过程的阶段性和差异性。不论什么时候,运动员的训练都要与训练水平和训练的阶段任务相吻合,教练员和运动员都不能做出脱离训练水平的行为。
针对为运动员制定长期有计划的训练与培养运动员比赛能力的阶段性联系等一系列问题,我国世界著名的女子中长跑教练员马俊仁找到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方法:
在马俊仁教练所制定的长期科学训练计划下,绝大多数运动员经过她的教导,所表现出来的训练水平和比赛能力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这都是在多年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下严格科学训练的结果。而这一成果又来源于严格按照训练计划和训练目标逐步实现的。
在高强度和大运动量的训练要求下,马教练要求运动员按照“少吃多餐”的方法来进行消化训练。即运动员单次进行训练的运动量少、时间短,但是这一过程重复的次数多,之后根据自身情况和原定的训练目标逐步增大运动量并相应的减少训练次数,这一训练过程我们又称之为“多吃少餐”。
从马教练创造的这种“少吃多餐”和“多吃少餐”的训练方法转变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运动员的训练处于初级阶段时,为了实现训练负荷数量的高目标,采用了“少吃多餐”的方法,从而保证了训练负荷强度的高起点;当运动员的训练处于高级阶段时,要采用“多吃少餐”的方法,这样做就充分保证了自然界的规律——物质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达到改善人体运动机能和提高的生理功能的规律。
2.3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比赛能力培养
不同的天气情况和比赛场地、周围环境等外在条件影响下,田径运动员的比赛能力发挥会受到很大影响。在这种环境中进行训练,培养运动员的比赛能力,就是要求运动员在不利的条件下加强自己的比赛意志和适应能力。
第一,适应自然环境。田径运动基本上是室外运动,因此田径运动的比赛环境包括比赛时的气温、气候、地形和场地周围的环境等等,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运动员的比赛能力发挥,关系着运动员最后的比赛成绩。所以,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让运动员适应各种不同的气候、气温和地理环境,才能在比赛时快速地进入比赛状态。例如,可以在下雨、下雪或者起风的天气进行训练,也可以在喧嚣的场所进行训练,这些都是适应比赛环境的有效训练方法。
第二,训练时的难度要比比赛高。田径运动是一项高体力、高爆发的运动,运动员在场上拼的就是平时训练的成果和意志品质。田径运动的难度总体不高,但对于身体素质要求却极其严苛。在世界田径赛场上,许多著名的运动员获得较好成绩都会感谢自己的教练员在平时残酷和高水平的训练要求。所以我们的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想要提升个人能力,必须将训练难度调高于比赛的要求之上,确保比赛时能轻而易举地发挥训练的水平。当然,在训练中不能一蹴而就,教练员和运动员也要考虑运动员个人的实际情况,不能好高骛远,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安排训练难度。
2.4培养比赛中的应变能力
田径运动的比赛过程变化性太强,运动场地和运动员随时都会受到外界或自己的状态而影响此时正在进行的比赛。针对这一客观实际,运动员就要具备很好的应对突发状况而保持比赛状态不变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平时的训练中就是:
(1)在中长跑或者竞走等长远程田径比赛进行中,选手们为了争夺较好的比赛位置进而采取干扰、阻挡、包围其他选手的战术,直接影响着运动员自身的心理状态和技术水平的发挥,这种情况下运动员就要发挥平时训练时的抗干扰能力,在充分的心理准备下独立、冷静地完成比赛。
(2)在田径运动的短跑比赛中,由于全程短,选手们在起跑阶段就会拼尽全力争夺开局的领先,往往会出现选手抢跑的情况,有时也有选手故意使用抢跑的战术来干扰场上对手的比赛心态和计划。遇到这种情况,运动员也要拿出平时训练的成果,不急不躁地等待比赛的进行。
3 运动员准备活动对比赛能力的影响
任何体育运动比赛开始之前,运动员都要做充足的准备活动,为的是活动身体,适应比赛的激烈对抗,这种准备活动是影响比赛能力的主要因素。田径运动比赛前运动员的准备活动跟训练没有直接关系,但它对于运动员进行时展现出的比赛水平和比赛能力有直接的关系。实践证明,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做了充足且有效的准备活动,在比赛时取得的成绩比准备活动没有做充分的运动员要理想得多。
实践证明,田径运动比赛的赛前准备活动,不宜大强度、长时间进行。应该适度地分部分组成,在比赛开始前的一两个小时里,运动员可以有计划地进行快慢、难易的动作组合练习,一段准备活动过后应休息一段时间再进行。
综上所述,田径运动员的比赛能力,不是轻轻松松通过少许练习就可以得到的,反之,这一重要能力的培养是及其复杂和循序渐进的过程,田径运动员不可急于求成,不能想当然地破坏训练的计划,教练员也要有耐心,更要细心地去辅导和教育学生训练。只有在田径训练中,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才能解决在比赛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通过这种长时间的经验累积,从而科学、自然地达到提高运动员比赛能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曾夏.对我国田径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初探[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4).
[2]王保成,王川.田径运动理论创新探索.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盖立忠,陈国庆.试论田径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培养[J].少年体育训练,2004(6).
[4]陈德保,彭小林.浅议田径运动员的赛前训练[J].田径,2010 (11).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2(a)-0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