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维护问题的研究
2015-12-05丁湘宁
丁湘宁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1 研究目的
社区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人民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现代社会文明、健康、科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就目前而言,在奥运金牌数量上貌似大国,但是作为奥运体育支撑体系的国民体育或者全民体育方面尚且不算大国,更谈不上强国。竞技体育特别是奥运项目一枝独秀,群众体育日渐萎缩,造成了体育发展中的失衡。好比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为暴富巨富,更多的人却成为贫困型小康,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全民健身路径”作为全民健身工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为社区群众提供了方便有效的锻炼器械。所谓“全民健身路径”是指修建在室外,占地不多,因地制宜,简单易建,投资不大,美观实用,方便群众,老少皆宜,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及健身性的群众公共体育设施。由于可以免费试用,种类较多,锻炼者一边可以呼吸到室外新鲜的空气;一边又可以体会健身带来的快乐,因此,“全民健身路径”受到许多健身爱好者的欢迎。“路径”的推广为锻炼者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使用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养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锻炼群体不受性别、年龄等限制,广大群众都纷纷加入到健身的队伍中来,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身体素质,而且有力的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从社会层面来看,也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目前现有的文献资料表明,当前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维护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器材都已经存在多处油漆脱落、锈迹斑斑、器材零件损坏等现象。健身器材设置在公共场所,由于没有专人看管,社区也经常会出现了健身器材丢失的现象。被损坏的社区“全民健身路径”设施却迟迟不能修复。并且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2 天津市南开区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维护现状
南开区体育局除了定期检查,平时也会对由市民反映的各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破坏情况进行专门的维修和保护。但是由于社区没有专门人员对社区“全民健身路径”进行管理,即使是由区体育局定期检查也不能够及时发现被破坏的路径。平时依靠居民在发现损坏后向上通报进行补救也是不够的,社区“全民健身路径”急需更全方面的维护。
2011年之前南开区体育局对于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实行的是6年一更新的政策,但是从2011年开始更改成4年一更新,这也就侧面的说明了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破坏率再逐步升高,破坏的程度也在逐步加深,说明社区“全民健身路径”仅仅依靠被动的接受报告和定期检查而进行的维护是远远不够的。
3 全民健身路径维护问题出现的原因
3.1 全民健身运动器材质量不高,使用寿命不长
一些企业以现在的生产设施或生产标准制作“全民健身路径”器材水平并不高,使得运动器材无法达到可以使用较长的时间;也有一些不良厂家为了谋取利益,生产达不到合格标准的体育器材并进行销售。
3.2 安装时没有按照国家制定的安装标准进行安全防护
通过查看大量的文献及实际调查会发现,不少社区直接将路径直接安装在土地及砖地上,而不是草坪或水泥地上面。国家早在2003年就对各类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进行了十分详尽的规定,并对各类设施的安装规定都十分明确。所以安装时应该特别注意要按照规定进行。
3.3 管理责任不明确导致了维护不及时或无人维护
大多数社区并不会安排专门的人员对设施进行管理维护,而且进行管理维护的人数有限,使得许多已损坏并存在安全隐患的社区“全民健身路径”不能够得到及时的维修和保护。同时社区路径维护工作没有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在维护工作开展的时候容易遇到责任不清的问题,不利于社区路径维护工作的实施。
4 建议与对策
4.1 对器材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社区“全民健身路径”与居民生活紧密相连,是居民经常使用的锻炼器材,保障其质量,就是在保障居民的安全问题,可以使经常使用社区“全民健身路径”锻炼的人群避免因质量不过关而导致的不必要的伤害。同时保障器材的质量,也是为了避免因质量不高而频繁维护,甚至是报废所带来的资金支出。所以,生产厂家要保证在生产健身器材的过程中严格遵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相关的检查部门也要严把质量关,防止不合格的健身器材流入市场,同时对于不良厂家要予以严惩。
4.2 完善相关规定,明确界定维护主体
2006年颁布的《天津市全民健身条例》和2007年颁布的《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暂行规定》中都提到,应有受赠单位负责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对于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其受赠单位应为各个“路径”所在的社区办事处或物业管理部门等。而在实际情况中,对于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维护,一般则是由天津市南开区体育局作为主导力量,对社区范围内的“全民健身路径”进行检查和定时维修。作为受赠单位的各个社区所属的街道办事处或是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并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
对此,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主体应该进行明确界定,同时对于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维护工作需要明确其责任主体,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路径进行检查及维修,社区也需要配备专门人员负责日常维护,使得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维护工作能够及时有效展开。
4.3 设立专门的维护资金
在日本的体育设施建设方面,日本的国家财源投入是比较高的,体育设施的维修、经营和管理经费投入大约占49%。在我国,体育设施的维护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与人民息息相关的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维护。对于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的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相关部门应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维护工作,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使得居民能够正常使用器材进行锻炼,并使路径能够得到及时维修并延长其使用寿命,保障维护工作能够长期有效的进行。
4.4 购买公共服务,通过企业提供维护服务
作为受赠单位的社区可能存在着很多主观和客观的因素,不能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对社区“全民健身路径”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和维护,这就需要政府对其进行有效的帮助。政府可以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将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维护工作外包给相关的运动器材维护公司或团队,分担社区物业管理部门或社区所属街道办事处的维护工作的压力,并能够提供专业有效的维护方法,使得社区“全民健身路径”能够得到专业有效的维护,提高其使用价值,延长使用时间。
4.5 建立志愿服务团队,参与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维修
据调查,自愿服务是西方大众体育发达国家成功的关键。全美每年有3800万人不计报酬地从事社区志愿服务。据粗略估计至少有1700万人从事社区体育服务。对此建议在维护社区“全民健身路径”措施方面采纳其他国家和其他行业的一些做法,针对经常有人恶意破坏、偷盗健身器材的问题,除了组织巡视员检查社区健身器材的使用情况外,再招募一些健身器材维护志愿者,共同参与到器材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中。
4.6 提高居民维护社区“全民健身路径”意识
通过借助媒体等力量,对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大量的宣传,使居民尽快了解并掌握关于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知识,正确运用其进行身体锻炼,并提高广大健身人群维护器材的思想观念。
[1]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2]张伟.全民健身路径的管路与维护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5):22-24.
[3]丁庆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