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高中体育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①

2015-12-05周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3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评价

周伟

(江西省高安中学 江西高安 330800)

致力于提高学生德、智、体等全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帮助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是学校课程设置的要求和目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个性的打开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尤其是在高中的教育教学中,学生面临着繁杂沉重的课业和学习任务,更需要有坚实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做基础。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体育教育的课程不仅关系着学生身心健康,也关系着学生社会观和集体意识的养成。这意味着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得到加强,也暗示着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1 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纵观如今各大高中院校的体育教学现状,其教学开拓的局面及发展的进度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其一,学校教育过分地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忽视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缺乏,教师对体育书本内容和常识的讲解几本趋于无。其二,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及其个性的培养,阻碍了高中生对自身体育能力的正确认识。

2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性

个性是一个人的性格行为、意志品质、思想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和特质。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刚入学的新生(高一年级),在性格、体质、爱好等各个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自身能力基础的不同就会导致其在课堂上的行为和表现有所不同。例如,有的同学天生爱动,喜好各种体育竞争。而有的学生则安静内敛,对于体育运动方面兴趣缺乏。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一刀切”模式,所谓“一刀切”模式就是学生们按照统一的规格标准,进行体育锻炼。这种模式实施起来对上文提到的第一类性格的学生难度不大。但是对后一类性格的学生来说,可能由于其本身在体育方面的弱势,而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实践表明,教师不能强制学生朝同一个方向一个标准去努力。教师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存在的差异,并且结合教学内容,合理恰当的创设符合实际教学情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

3 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3.1 提升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和引导者,一直被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而学生则被看成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完全掌握课堂的主动权,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加强。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自由会受到课堂的限制,更勿论使其个性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环节时,要给学生充足的自我发挥空间,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学生的个性有意识的得到培养。

例如,在教高一学生篮球运动的基本运球技巧时,笔者将自己对教学内容的讲解时间控制在15min以内,而且传达给学生的知识点要求尽量精炼、简洁和易懂,条理清晰,让他们能迅速在脑海中形成对这些知识点的框架和脉络。剩下的课堂,笔者按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差异性,将其分成几个小组,并在每个小组挑选一名体育素质较好、比较有担当的学生做组长,让组长组织同学们进行训练。此时,笔者的任务就是通过观察各个小组的训练情况,及时对他们的表现给出客观的评价,对于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委婉的给与指点和纠正。让学生在实践练习中,深化技巧的运用,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性。同时,合理科学的小组安排,能让有的学生克服自身对体育锻炼的恐惧感和自卑感,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的总体水平能整体的得到提升。

3.2 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拓宽学习领域的助力。所以,运动兴趣的培养和保持是学生继续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注意选择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课程内容,合理灵活的更新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致力于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和喜好。开展各类体育游戏、竞赛来培养、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

例如,笔者在高一下学期期中开展过的“千足齐竞跑”的体育小禁赛,禁赛的大致形式是:七个同学排成行,用柔软的布条绑住相邻学生的脚,在50m的跑道上,两两进行比赛,最后决出优胜者。我一般是让平时分配在一起的小组之间进行竞赛。比赛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兴致比想象的高出许多,连平时性格较为内敛安静的学生,也能在小组中其他比较好动的成员带动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这种形式,极大的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学生的体能也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小组之间的竞争让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得到加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注重学生能力全方位的培养

4.1 实践能力的发展

实践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尤其是应用在体育的锻炼和学习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布置教学任务,鼓励学生多动多练。当然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扩展户外运动的项目知识,促使学生多进行户外运动,强健自身体魄。学生接触的运动种类越多,对于其自身能力和个性的发展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4.2 创新能力的发展

运动的形式本就丰富多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通过已有的运动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展各类新颖的运动。在教学过程中,给与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他们的探索精神。

4.3 应用能力的发展

应用能力是指学生能将已学到得体育技能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例如在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时,可以通过边投篮边算数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在投篮的时候,答出由另一个学生报出比较简单加减乘除法。这样简便易行的方法在实际训练中十分实用,甚至在同学间隐性的形成了一种竞争的意识,激发了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5 巧评学生,为学生个性发展做引导

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恰当合理的评价能促进学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学评价在体育教学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其中导向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最常用的评价的方式。导向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当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产生了错误的认识或者偏见,教师要及时的对其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走出学习的误区。诊断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创造一种轻松的感染学生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6 结语

教育的最终目的除了对学生专业和知识技能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个性的塑造和培养。高中生正处在人生中性格定型的阶段,良好的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性格中坚韧、勇敢等素质的培养。同时,团体式的体育锻炼,在提升身心健康的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完善其人格和交往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自由的体育游戏和锻炼中,激发自己的潜能和意志,达到思维和身体机能的结合。注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良好有效的体育教学,让年轻的一代不仅能拥有健康强健的体魄,更有一颗朝气蓬勃的心。

[1]梁剑.中国学校体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2]张新民.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M].长春:吉林出版社,2005.

[3]蒋雪梅.青少年体育[M].长春:吉林出版社,2014.

[4]张亮,嵇明海.高中体育教学中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的研究[J].运动,2011(3):103-104.

[5]王合.论高中体育教学的方法[J].才智,2011(4):118.

[6]马辉.浅论对高中体育教学的几点认识[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2):98-99.

[7]秦万利.浅议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J].才智,2011(6):57,69.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评价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