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运动项目游戏化”研究

2015-12-05李建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3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游戏运动

李建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0013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仍然沿袭着传统教学方式,与时代要求严重偏离,成为制约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的瓶颈。模式的固化、趣味性的缺乏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将“运动项目游戏化”引入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增强其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 “运动项目游戏化”的内涵

1.1 “运动项目游戏化”的具体内涵

运动项目游戏化是指将游戏的娱乐性和运动本身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各种各样的游戏教学方式,使学生得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在达到新课标“快乐体育”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质素质。因此,有必要将体育运动项目游戏化巧妙地结合到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去,来改变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1.2 “运动项目游戏化”的特点

体育运动项目游戏化就是要以游戏的方式展开运动项目的教学,将体育教学更具有趣味性,从而使体育教学质量得到改变。体育运动项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使锻炼身体的价值得到体现;第二,表现出娱乐性的特点;第三,虽然作为娱乐性的活动,仍然需要严格遵守活动的规范和守则;第四,在各种各类的体育运动项目中能够得到普遍性的应用。

1.3 “运动项目游戏化”的积极意义

1.3.1 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将游戏化的运动项目加入到体育教学中去,在迎合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使体育课程的学习氛围更加生动活泼,互动性更强。将学生的兴趣顺利地转移到体育项目中去,进而提升他们参与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去的兴趣,提升其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在高职的体育课程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单纯的体育技能传授的传统授课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完成“运动项目游戏化”理念的渗透,提升学生的锻炼意识,进而使体育教学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1.3.2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需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进行同时同步的培养,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是确保学生将来在社会立足的重要能力,也能够保障学生更好地参与未来社会的竞争。学生可以主动建立新的游戏模式,制定不同的规则,独立组织体育活动,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游戏化的体育运动项目为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思维,提升创新意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能在日积月累的游戏过程中得到启发、锻炼思维,在游戏化的运动项目中可以使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共同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1.3.3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结精神

在高等学校中,体育运动游戏一般都是以团体的形式进行的,需要学生之间高度团结协作。学生可以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竞争和合作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进而推进对学生良好心理准则和社会情感的培养,使学生逐渐建立坚持不懈和勇敢拼搏的精神。由此可见,运动项目游戏化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这也是学生自我精神追求逐渐养成的缓慢过程。

2 高职院校实现运动项目游戏化的途径

2.1 明确开展体育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在高职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合理进行课程安排,合理开展运动项目游戏化的探索和实践活动。教学目标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以了解体育文化为目标,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意识。第二,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展教学活动,使身体得到锻炼。第三,磨练学生的意志,关注学生思想品格的塑造。第四,在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灌输学生以终身学习的意识。

2.2 适当调整运动项目的教学方式

不同的运动项目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对于运动规则和运动的强度都要进行合理地把握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和简化,这一趋势也是十分符合体育运动项目游戏化运动精神的。因此,要结合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运动强度等特征,对运动项目游戏化积极进行简化和改造,从而提高其趣味性。具体来说,球类项目可以从场地、参与人数和技术等方面进行改造,简化战术,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运动中去,增强球类项目本身的趣味性。其次,在田径运动中,需要缩短跑步的距离,降低运动的强度,增加运动的人数,降低学生运动的心理压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3 合理控制运动项目的趣味层次

体育运动项目的内容显示出了极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合理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成为了影响体育教学的关键所在,两者关系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体育运动的教学质量就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在此种背景之下应该充分发挥引导和控制作用,积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首先,为实现教学目标并达到教学效果,充分明确教学的游戏化目的,并且应清楚地认识到游戏仅仅是体育教学的工具和方法,不能因为过度的游戏而耽误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其次,游戏过程应该严格遵守一定的规则,维持好教学秩序。教师应扮演裁判的角色,合理组织教学,避免在游戏过程中一起不必要的冲突。再次,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专长综合考虑并进行合理的分组,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并通过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观察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判断,对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也能够全面掌握。最后,实行激励教育,对学生的体育技能给予积极的正面评价,鼓励学生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创造性思维,以创新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从而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各方面需求,从而实现学生体育技能的全面提升。

2.4 体育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教学创新的变革需要借助多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于体育学习保持兴趣。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教师预先做好情境创设工作,使游戏的情境具有连续性和多变性,在同一课程中将情境的变换较为灵活的运用,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在不同的情境模式中得到多样化的发展,培养体育实践能力的多样性。第二,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探究精神,在游戏环境中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使学生成为探索体育知识和实践的教学主人。第三,发挥课堂讨论的积极作用,技术的相关问题或者是活动规则问题都应该成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索、互相分析的方向,在学生的讨论中使其主动明白技术、技巧的要点,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思路得到锻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第四,发挥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的优势,将多媒体设备应用到现代化体育教学中去,使运动项目游戏化有更多的途径进行开展,也将体育运动的理论体系更好地构建,对学生形象化的理解体育项目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应该全面建设现代化教学体系,保证其充分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也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2.5 阶段性开展运动项目游戏化

开始阶段,利用“反口令”的游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老师喊“稍息”,学生则“立正”,立正则相反。此游戏在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可以对队列队形的练习起到巩固的作用。还可以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游戏项目,例如篮球运动中,可以用“运球发力”和“一人运两球”的方法;还可以用各种跳跃性游戏来引入跳高、跳远等项目。

准备阶段,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情绪进入应有的状态,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此阶段主要是进行热身,避免运动过程中发生运动伤害事故。

在结束阶段,进过大量的体力运动之后,学生身体一般都会感到比较疲惫,此时,应运动游戏化的方式来减轻学生的疲劳程度,使学生得到身心上的放松。例如,“节奏击拳”,即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按一定的方向行走,并听从教师的指挥口号进行击拳,使学生在行走中使身心得到放松,达到较为安静的状态。在此阶段,游戏要轻松、精彩,使学生的心理和身体都得到放松,同时又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了解度,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3 结语

高职院校运动项目游戏化在教学过程中,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刻板的授课形式。通过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对学生参加运动项目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升作用,从而有助于改善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运动项目游戏化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社会未来的竞争中有更强的实力。

[1]赵希记.高校体育教学“运动项目游戏化”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2):98-99.

[2]苏新荣,李刚,李杰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项目趣味性要素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3):82-84.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游戏运动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不正经运动范
数独游戏
体育运动小常识
疯狂的游戏
呆呆和朵朵(13)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