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学生职业体能健身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研究①

2015-12-05罗诚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3期
关键词:传接球篮球运动民办高校

罗诚

(武昌工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5)

随着社会加速的发展,学校体育工作也日趋多元化,素质教育要求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改革发展的重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切实引导学生体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发展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我国,关于学习方式变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涉及的问题主要有:(1)对学习方式变革的宏观研究,如关于学习方式变革的意义、所需要的条件、变革的措施等;(2)对学习方式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如关于学习方式的本质、类型的划分,学习方式多样化及其选择等;(3)对学习方式变革中的片面性(如否定接受学习、泛用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揭示和经验的总结。当前,国外对于学习方式的研究主要有:杜威对经验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奥苏贝尔从两个不同的维度将学习方式区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并对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西方国家,也有人将学习方式划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两种不同的类型,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的斯莱文(R.E.Slavin)、约翰逊兄弟(D.W.Johnson&R.T. Johnson)等为主要代表的学者,倡导并系统研究了合作学习。西方学者强调较多的是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和自主建构学习,等等。他们的研究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示。

与基础教育领域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广泛关注相比,我国高校教学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关注是显著不够的,尤其少见的是从具体的学科教学与职业体能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不同学习方式的选择及具体操作的策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本教材为内容,以专任体育教师及受众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互联网搜索大量相关电子期刊资料,并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对资料进行整理、审核、分类、编码、汇总以及统计,为该研究寻求突破口。

1.2.2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

对学校公共体育教学等有关情况进行实证性的客观描述。对个别典型性的案例及部分措施的实施进行后续调查,检验其成效,规范分析,注重价值判断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优化奠定理论基础。

2 研究与分析

2.1 研究目的

在21世纪,高等教育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伴随着高校推广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发展适应和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符合新时代的需要,新课程的教学准则提供了各类高校在各个层面开展改革的依据,包括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考核标准等。体育课程改革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教学活动,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区分学生的先天差异,锻炼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最终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这些先进的理论指导着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方向,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坚实基础,值得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篮球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办高校素质教育的开展中具有独特的功能。篮球是一个集体项目,其特点是个人与集体的交流协作、队员之间彼此信任,这些合作性工作的要素也使得参与这一过程的人们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顽强、自信的品质和集体荣誉感。所有这些优势都是体育改革的最终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善于合作,学会尊重,最终获得成功的社会人。因此,把“合作学习”的思想融入到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符合新时代的需求。

该研究在集前人大量的经验和成果,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篮球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在篮球教学中采用“学习方式多样化”,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研究。篮球运动作为一个集体项目,具备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特性,能将个人技术进行充分地发挥并将个人能力和集体战术相融合,建立和谐合作和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陶冶情操。

通过对“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笔者所在学校篮球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对学生成绩的考评系统做出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改变原有的考评方式,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通过对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技评、素质测试和教师评学等方法,公正、公平、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更加“人性化”的考评体系。该研究立足于素质教育理论,融于系统科学等相关研究方法,构建民办教育与体育健身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比较体育健身学习方式和素质教育的问题与现状,从外部管理引导与内部要素结合角度,运用实验对照、行动研究等方法实现体育学习方式教学策略的研究,促进学生学习主动及教师教学方式改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科学性。

2.2 教学设计及教案

教材内容选取: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篮球运动是由跑、跳、投等动作组成,是在快速、激烈、对抗的情况下通过传递、抛接、运拍,最终把球送入到固定篮圈的一项综合性体育运动,具有集体性、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篮球赛攻防频繁,技术动作多样,富有吸引力,深受学生喜爱。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

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全队进攻的重要手段,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每个学生基础不同,对教学内容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此课是体育课中学习篮球运动的第一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传接球技术的基本方法虽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他技术动作,难度就相对较大。因此,此课着重要解决在各种情况下学生控制并支配球的能力,巩固提高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同时加强准确性、熟练性,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3 学习情况分析

此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2.4 教学目标的确定

(1)运动参与:能积极主动参与到篮球传接球练习和身体素质练习中。

(2)运动技能:初步掌握篮球胸前传接球技术,培养传接球的正确姿势。

(3)身体健康:发展学生的灵活、机敏、反应快捷的能力;提高学生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

(4)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乐趣。

(5)社会适应:通过个人思考,集体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增强他们集体主义、克服困难的精神。

2.5 本课的重、难点确定

重点:双手胸前传接球——准确的手型及传接球的准确性和快速能力。

难点:双手胸前传接球——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

2.6 教学策略

此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强调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篮球体育课上采用合作学习,在学与教两者之间找到了契合点,篮球运动强调的是团结协作,不可能单打独斗,合作学习同样也是强调了小群体的彼此帮助。在教学结构与组织中坚持以服务练习和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

3 研究结论

(1)综上所述,篮球运动对于全面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弹跳、协调等身体素质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虽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采用“合作学习法”的优势更加明显。

(2)民办高校课堂教学采用多样化的不同学习方式,将课堂内外相结合,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3)多样化学习方式切实改进学生学习的质量。该课题的研究能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单一、片面的状况,实现学习品格、学习习惯、方式的多样化并灵活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以真正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效率。

(4)有助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该课题研究有利于改革现行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结构,改变教学形式单一和学生健身方式僵化的教学现状,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等多种形式,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健身的学习意识、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等符合社会转型期所需要的多方面素质。

(5)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有利于活跃课内外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对于改变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沉闷的现状,具有直接的意义。

[1]季浏.体育心理学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2006.

[2]金川江.21世纪民办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6):826-828.

[3]余蓉晖,周福建,周欣.湖南省民办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四川体育科学,2002(3):78-79.

猜你喜欢

传接球篮球运动民办高校
水平二(四年级)《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案
幼儿篮球运动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脚内侧快速传接球教学设计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初中生业余篮球运动训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