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及培养模式研究①

2015-12-05杨洋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3期
关键词:毕业论文专业体育

杨洋

(沈阳化工大学 辽宁沈阳 11014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突飞猛进,大众健身意识逐渐增强,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得大众健身热潮逐渐形成,促使参加社会体育活动成为新的时尚潮流。与此同时,人们对健康诉求的与日俱增,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体育的产业化、市场化进程,促使社会体育活动的兴起并不断蓬勃发展。

为了积极适应新形势下人们对体育活动的需求变化,普通高等院校当中的社会体育专业应运而生。自从天津体育学院开办第一个社会体育专业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国家已经有二百多所普通高等院校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通过调查访谈,针对各个高校对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培养计划进行分析,虽然各个高校都能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纳入总体教育教学计划当中,然而现实是大多数学校仍然处于摸索和改革阶段。尤其对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实践教学任务任重道远。优化培养方案,改善实践教育教学的实施环境,是目前高校完善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提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健身需求所要面临的首要任务。

1 认清社会体育专业的自身特点,提高理性认识

实践性是社会体育专业的首要特点。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都是由众多的技术动作组合而成。各类体育活动都是通过运动过程来施加影响因素,达到锻炼目的的,通过大量丰富的身体活动,以期达到培养锻炼者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内容,从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活动。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必须凭借自身刻苦、大量的动作练习,才能提升自身对运动项目的水平与能力,才能在具体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承担相应的指导与管理工作。要形成社会体育的专业特色,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就必须通过提升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变能力。实践性就必然要求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必须对体育活动有全面、深入的认知,熟练掌握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健身活动,否则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独立开展体育活动。

根据社会发展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时代要求,就促使学生要一切从社会需要的实际出发,在种类繁多的体育活动中,熟练、自如地掌握几门运动技能,不但能够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平,同时也要能够独立讲解、示范并且还应该会欣赏比赛,达到组织、编排、管理体育活动的相关要求。

指导性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另一个重要特色。所有的体育项目都必须经过大量、反复的刻苦练习才能够真正完全领会动作要领,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对技术要领进行不断规范及指导。作为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学生未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传授基本的体育运动中知识、技术、技能并进行相关的指导,在独立教学的过程中,指导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2 提升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渠道分析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教育教学过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几个简单要素的排列、组合,而是要从社会需要的实际出发,根据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培养的特点,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出发,不断革新教育教学内容,使其既要符合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教学要求,同时又要符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需要。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大致要通过三条最基本途径,即课堂实践教学、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环节,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普通高等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升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在课堂教育教学中把实践能力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上。课堂教学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课堂教育教学,不仅要以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任务,以掌握基本实践技能和锻炼方法,促进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教学重点,同时也要通过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自身参与到实践过程中,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独立指导大众进行体育活动开展的基本技能,通过模拟训练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及综合应用能力。不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基本知识、技能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体现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能够把所获得的相关专业知识学以致用,是衡量课堂教学与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就要求学校及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实习是不断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可以将自身获得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阶段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到街道社区、健身俱乐部、实习基地等场所进行观摩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形成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由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充分重视专业实习的学习效果,在充分保证专业实习教学时数、教学环境的前提下,要保质保量地实现实习的要求及内容,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同时不断督促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师要全面、有效地指导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依照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考核机制,真正夯实专业实习质量。

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是提升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检验标准。毕业论文是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进行综合专业能力培养和提升科研能力的必要环节,学生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分析、论证和写作的过程中,从社会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寻找体育实践中需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收集相关研究资料,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能够综合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态度、较强的科研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

培养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依托课堂内的教学实践的同时,还需要走向社会,在广大锻炼群体中进行检验,将所学知识技能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达到完美统一。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能够获得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使得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培养和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培养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毕业论文、赛事活动策划等活动,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可以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进行多方面实践技能的培养;毕业设计环节,在培养学生探求知识,强化服务意识,形成基本科研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王东.构建我国学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模式[J].教育科学,2005(1):9-13.

[2]王树宏,李金龙.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速度布局与规模态势及其存在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1310-1312.

[3]赵志英.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4]李克建,王伟.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探析[J].科教文汇,2014(24):112-113

[5]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6]唐吉平,杨斌,龚莹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台阶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67-71.

猜你喜欢

毕业论文专业体育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本科生论文要从严检查也要适度松绑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我们的“体育梦”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