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企业公司:股份制的贵州实践
2015-12-05文丨史继忠
文丨史继忠
贵州企业公司:股份制的贵州实践
文丨史继忠
贵州企业公司开创的这种股份制模式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福建、陕西、安徽、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甘肃、湖北、西康等省都仿照这种模式。
抗战期间,贵州成为陪都重庆的屏障、西南公路交通枢纽,大批企业内迁,资金向贵州流动,股份制蓬勃发展起来,出现了几十家股份制企业,涉及工业、商业、金融、交通运输、农业垦殖诸多行业,促进贵州战时经济高涨。最有成效的是贵州企业股份公司,它是股份制成功的典型。
东北、华北沦陷,东南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城市相继陷落,开发西南势在必行,贵州资源受到重视。内迁企业众多,但在战乱中求生存困难重重。当务之急,是以省政府为中枢,通过股份制集资、融资,“冶政府、金融界及地方人士三者之资金为一炉”,整合本地和内迁企业,进行资产重组,“经营贵州省各项事业,开发其资源,以期助成西南各省之经济建设”。股份制企业应运而生,1937年建立贵州企业股份公司。
贵州企业公司严格按股份制形式经营。股份分为官股、特别商股和普通商股,官股由省政府和经济部资源委员会投资,特别商股由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投资,普通商股由地方人士认购,通过特别商股“借鸡下蛋”,通过普通商股收集社会游资,开创一种特殊历史条件下官商合办股份制企业的新模式。它将所有权与经营权严格分开,资产所有权属股东会议,由股东会推选董事会,常务董事会,董事会员负责决策、统筹,经营由总经理、协理组建班子进行运作。股东会又选出监察人负责监察董事会、常务董事会执行的业务,设总稽核对经营部及所属企业进行业务、财务稽查,有完善的制衡机制。经营方式多样灵活,有自办、合办、投资三种形式。
自办企业由企业公司全部投资、独立经营,各部门负责人由公司派任,按公司章程管理。这类企业不多,总共9个。最初的自办企业,实际上是省政府和资源委员会所属官办企业,折价作为官股,如梵净山金矿、贵州炼油厂、贵州印刷所、贵阳建筑公司,企业公司接收后注入一笔资金,改变经营方式,使之存活、发展。后来根据市场需要,增设贵州玻璃厂、贵州化学工厂、贵州陶瓷厂、企业木行、贵阳营业处。营业处负责销售企业公司产品。
合办企业由企业公司发起,广泛征求社会合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由企业公司控股。采取“母子公司”结合方式,以企业公司为“母公司”,合资公司为“子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有统筹、指导、监督作用,子公司业务自主,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类企业共15个,与资源委员会合作建立贵州矿务局、贵州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和贵阳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与省政府建设厅合作组建贵州矿产探测团和贵州物产陈列馆,借助政府权力开发贵州资源。与内迁企业合作创办新的公司,使这些企业在贵州有用武之地,又避免重复建设。与汉口迁来的中国煤气机制造厂合作,组建中国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继又与伍效高的新生五金厂合建贵阳机械厂,进而邀请农业部、中国农民银行投资,改组为中国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当时汽油紧缺,企业公司推广煤气机制造厂生产的煤气发生炉,将汽油车改为木炭车,又向美国购进一批大马力煤气车,组建中国煤气车营运股份有限公司。又与中国植物油厂合组贵州油脂厂,与上海中国国货联营合组遵义大兴面粉公司,与汉口迁来的中国青年协记烟厂合组贵州烟草公司,与协昌兴记、中华火柴厂合作建贵州火柴公司。又与地方商股合作,在安龙建贵州制糖厂股份公司,在锦屏建贵州木材公司,在遵义建贵州纺织厂股份公司,在贵阳建贵州水泥股份公司。
企业公司瞄准市场,对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进行投资。这种合作方式,只参股而不控股,促成和赞助这些企业发展,这类企业共15个。为开辟财源,协调地方金融,省政府决定成立贵州银行,除省政府资金外,企业公司及富商刘熙乙、赖永初都是重要股东,企业公司又投资贵阳合作金库。投资中国内河航运公司,发展长江水系航运。投资贵阳中国国货公司,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发展地方产品。投资丰裕实业公司和贵州物产运输公司,促进物资运销。又投资遵义火柴公司和中国火柴原料厂贵阳分厂,促进火柴工业发展。投资贵州水利林牧公司、中南木业公司,发展农林产业。还投资贵阳民生工厂股份公司、贵州蛋厂、裕民盐业公司等。以投资方式助推贵州实业发展。
贵州企业公司兴办的企业,人民政府接受后,大都改为国营企业,成为发展贵州工商业的重要起点。贵州矿产探测团,后改贵州地质调查所,奠定贵州地质局的基础。贵阳电气公司演变为国营贵阳电厂,贵州煤矿公司发展为林东煤矿,贵州化学工业厂发展为贵阳日用化工厂,贵州烟草公司演变为贵州烟厂,企业公司玻璃厂演变为贵阳玻璃厂,贵阳水泥公司演变为贵阳水泥厂,贵州纺织公司演变为遵义纺织厂等等。
(作者系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原副馆长 责任编辑/任廷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