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名人的“贵州缘”

2015-12-05文丨宋洪宪

当代贵州 2015年35期
关键词:文化名人徐悲鸿画展

文丨宋洪宪

文化名人的“贵州缘”

文丨宋洪宪

如此众多的中国现代文学艺术顶尖人物齐聚贵州,是现代文化与贵州文化的一次历史性大会合,影响深远。

抗战期间,贵州的文化活动非常活跃。作家茅盾、叶圣陶、巴金、闻一多、丰子恺、艾芜、萧乾、秦牧、廖沫沙、张恨水、端木蕻良、陈伯吹等,诗人方敬、方殷、周钢鸣、黄宁婴,剧作家田汉、熊佛西,电影导演及演员蔡楚生、郑君里、杜国庠、胡蝶,新闻记者和出版家徐铸成、吴朗西、凤子,画家徐悲鸿、关山月、叶浅予、吴夔,音乐家和舞蹈家马思聪、吴晓邦、戴爱莲等数百位文化名人,先后来到贵州,有的把贵阳作为中转站,转赴昆明、重庆等地,更多的人则在贵阳和贵州其他城镇工作、生活、斗争。

文艺演出极一时之盛

文化名人在贵州进行的戏剧、舞蹈、音乐活动是繁多的。据原贵州省民众教育馆负责人陈恒安回忆,抗战后期,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在该馆小礼堂就有十几起名人的演出,极一时之盛。

1944年,著名剧作家田汉与夫人安娥,率四维儿童剧团辗转各地,出桂林,经独山,过都匀,于12月下旬抵达贵阳市。安顿甫定,田汉就以满腔的爱国激情,抓紧时间组织抗日宣传。他亲自辅导四维儿童剧团排演自己的剧作《江汉渔歌》《新雁门关》《双忠记》等,剧情饱含浓厚的抗战意识,还参加了“十万双布鞋劳军义演”“慰问抗日将士的募捐义演”等活动。在贵阳期间,为了更有力地宣传抗战,田汉第一次“粉墨登场”,出演剧作家吴光祖的《少年游》。这部话剧被评价为“冲破了山城的严寒和沉寂,绽开了贵州戏剧的新花”。后来,《少年游》剧组组成了“贵阳市民教剧团”,一直活动到解放前夕。

1943年秋,著名舞蹈艺术家吴晓邦与作曲家陈培勋等人来到贵州。入黔后的第一场演出就在独山县城拉开帷幕,吴晓邦表演了《义勇军进行曲》等十几个节目。他们在独山逗留了十几天,前后演了三次,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来到贵阳后,吴晓邦举办了多次演出,演出了《饥火》《生之哀歌》《血债》等,场场爆满。

不少音乐家也在贵州举办过音乐会,其中举办次数较多、并有轰动性影响的是著名音乐大师马思聪。

1944年,马思聪从香港首次来黔,为了支援前方,支援难民,他在省立艺术馆举办了小提琴独奏会,曲目贯穿着歌颂祖国、鼓舞人民抗战的主题。而他在贵阳举办的音乐会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是“追悼冼星海音乐会”。1946年初的这场音乐会,挤满了聆听“人民盼望光明的澎湃的呼声”的音乐爱好者。

举办画展支援抗战前线

抗战期间,贵阳的民众教育馆及省立艺术馆举办过不少画展,其中既有饮誉海内外的大师,如徐悲鸿、关山月、叶浅予等,也有一些初出茅庐的青年画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举办画展的收入,用于支援抗战、救济难民、支持贵州的文化事业。

1942年元月,徐悲鸿从重庆前往桂林办事,途经贵阳,决定为贵阳教育界办一点实事。他昼夜工作,绘出多幅佳作,加上随身携带的一些名作,如《九方皋》和《田横五百壮士》等,共200余幅作品,在贵阳举办了“徐悲鸿画展”。有人统计,此次徐悲鸿留筑作品在50幅以上,他将门票及义卖收入,全部捐赠给贵阳力行中学。

当月下旬,徐悲鸿又从桂林返经贵阳,许多专业画家和美术爱好者纷纷赶来,期望学到一些艺术技诀。徐悲鸿为了满足人们的要求,放弃许多休息时间,在绘画中就势给围观的爱好者们讲授要领技巧。

在业余画家举办的画展中,著名戏剧家熊佛西很有代表性。1944年初,他携家人来到贵阳,住在当时贵州图书馆临界的门口上。他不仅导演了巴金原著、曹禺改写的剧本《家》,还在贵阳民众教育馆内举办了一次“国画花卉展览”。100多幅展品,几乎全部被人订购。熊佛西稍微留下一点作为生活补助,其余的收入全都用于支持难民和生活窘迫的文化人。他的画展,当时在贵阳各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2.2.1 年龄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有着“乡不离土”的传统意识,但是随着视野的逐渐开拓,外出务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劳动力年龄越小,学习工作能力越强,越渴望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因此一般来说劳动力年龄越小,外出务工意愿越强。从调查数据看,受访者的年龄最大为65岁,最小为18岁,平均为37.71岁,标准差为13.74岁。调查劳动力的年龄在18~65岁,调查范围覆盖全面,受访对象的年龄基本服从正态分布。

除此之外,叶浅予、沈逸千、黄尧等名家都在贵阳举办了画展。其中,黄尧的“牛鼻子漫画展”举办了三次,他的系列作品《百寿图》与《漫画贵阳》被贵阳文通书局出版发行,为贵阳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古幽风趣、社会风貌等地方民风民俗资料。

在贵阳有过较大影响的,还有青年画家吴夔。从上海美专毕业后,他来到贵州,先在都匀师范任教,后又到贵阳中学任美术教育。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他开始自觉从事抗日宣传活动,采用巨幅壁画扩大宣传效果,例如,他曾在贵阳南郊倒岩路的岩壁上,描绘了一位义勇军战士手持大刀杀向日寇的形象,在抗战的前几年,贵阳的大街小巷时常可以看见吴夔创作的抗日宣传漫画、木刻画、油画和国画。

1942年10月,全国木刻研究会在贵阳举办了“双十”木刻画展。会场设在民众教育馆内,共展出木刻画216幅,还陈设了木刻工具及使用制作说明等书刊64种。1943年,又举行了第二届“双十”木刻画展,展出内容更加充实,有40幅套色木刻,参观人数达到2万多人。除此之外,在遵义、惠水、普定等地,均举办了木刻画展,取得了很好的抗战宣传效果。

文化活动激励贵州民众

文化名人在贵州进行的活动多种多样,他们有的办报纸,有的发表抗战演说,有的从事文学创作,有的举办文化艺术讲座,既宣传抗日救国、激励反侵略斗志,又为贵州播下了文化艺术的种子。

1944年“黔南事变”时,形势紧张,秦牧、端木蕻良、熊佛西、方敬等文化名人聚到遵义,把民营报纸《力报》的招牌顶了下来,大力宣传抗日救亡。他们办报十分认真,几个人逐字审读直到深夜,然后才由人手持棍子驱赶路上的野狼,连夜送到城里的印刷厂去。在他们的努力下,《力报》办得十分活跃,受到遵义市民特别是迁来遵义的大学师生的欢迎。1945年,《力报》因经费不足停刊。

在贵阳、遵义等地从事文学创作、文学翻译的著名作家,以齐同、巴金、李青崖最具代表性。

齐同是抗战初期最先来到贵阳的的进步作家,他先后在贵阳中学和其他几所学校任教。1938年春,齐同与蹇先艾、谢六逸、刘薰宇、李青崖等文化名人,发起组织“每周文艺社”,出版《每周文艺》刊物。他还参加了“贵州文化界抗敌后援会”组织的“社会科学座谈会”,为该会《十月》旬刊撰写文章。

巴金是一位多产作家,他的中篇小说《憩园》的前半部分以及短篇小说《生与死》,就是1944年他在贵阳结婚、治病期间写出的。后来,他还以自己在贵阳中央医院住院治病为背景,写成了中篇小说《第四病室》。

著名文学翻译家李青崖于1937年到贵阳,抗战结束才离开。在黔期间,他担任大夏大学国文系主任,在其他几所学校兼职任教,还参加了不少抗日救亡的社会活动。业余时间,他翻译了莫泊桑的名作《橄榄田》和法国名著《戴高乐传》等多部作品。

演讲也是文化名人进行抗日宣传的方式。1941年春,国际著名新闻工作者、女作家史沫特莱在贵阳大夏大学,用十分流利的汉语做演讲,介绍了抗日根据地的情形及各战场的情况。

1944年底,遵义举办过一个“文学讲座会”,田汉、安娥、熊佛西、方敬、方殷、丰子恺等都担任主讲。1942年5月,叶圣陶、吴朗西等人结伴畅游贵阳花溪。花溪清华中学师生得知消息后,邀请他们做一次“国文之学习”的谈话。几位文化名人谈到了自己学习国文的心得体会和方法,精彩之处,师生皆报以热烈的掌声,一直持续到夜间才结束。

文化名人在贵州的多方面活动,增强了人民的抗战意识,推动了贵州文化事业的发展。

(作者系原贵州省史学会常务理事、省近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姚源清)

猜你喜欢

文化名人徐悲鸿画展
“大奇至美
——徐悲鸿经典作品展”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童话画展
文化名人与淮扬菜
连连看
广西历史文化名人郑小谷
奇妙画展暗藏玄机
笨小孩的动物画展
徐悲鸿的底线
河南历史文化名人的数字化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