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比赛中运动员投篮心理状态的研究①
2015-12-05王磊
王磊
(山西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山西临汾 041000)
在篮球比赛当中,高命中率的投篮往往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然而如何在对方严密防守的情况下,保证较高的命中率?其中有一部分因素是篮球运动员自身的投篮动作技能影响,而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素,就是运动员在投篮时候的心理状态。面对紧张的比赛,优秀运动员应该时刻保持一种冷静镇定的心态。
1 篮球比赛中投篮时的心理状态
1.1 比赛中积极投篮时的心理状态
篮球比赛当中,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一场比赛当中,每个球队有24s的进攻时间,理论上讲两支球队的投篮次数大概相等,但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投篮出手机会,队员们就要积极主动地进行进攻,创造机会投篮得分。队员在比赛场上占有主动性,可以使运动员按照赛前教练员所布置的战术安排,进行配合进攻,同时队员心理会有一定的把握,在情绪上,心态上都相对保持沉稳冷静。积极主动地进行投篮,即使篮球错失篮筐,但是由于战术配合的成功,同样也可以使球队产生一定的自信,并且,会在接下来的比赛当中越战越勇。
1.2 比赛中消极投篮时的心理状态
在性质较为严峻的比赛当中,像半决赛、决赛,双方球队为了自己的荣誉而战,比赛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在比赛中来自防守的压力较大,在进攻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对方铜墙铁壁般的防守,以及面临超过24s进攻时间的违例犯规,这时候球员肯定会把握住最后的机会出手,这种情况下的投篮,称为消极投篮。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有两方面:首先一方面是来自队员外部,即防守方的防守能力,另一方面原因也是主要原因,就是来自球队自身的实力以及教练员赛前对对手分析而制定的战术安排。其自身竞技水平有一定不足,战术安排方面也不太全面,不能够充分地做到根据场上比赛情况而做出相对的应变,才会出现消极投篮。有些队员在场上由于起初几次投篮的偏离,而害怕投篮,对于队友给他创造出来的机会,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投篮出手,然后将球慌乱出手。
2 投篮心理训练建议
自信心与自我效能感相似,是指其对于外界环境变化而进行改变,这种能力的评估。对于投篮自信心来说,即篮球运动员对于能否将篮球投进而得分这种能力的自我评估。我们经常看到重大比赛快结束时,比分相差很小,悬念较大的时候,最后总有一名球员站出来,希望通过进行最后一次投篮,而战胜对手。这种驱使他进行投篮的心理特征,就是投篮自信心的表现。对于这种自信心的培养,教练员要在训练当中,模拟比赛的激烈程度,以及各方面广播,观众等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球员在这种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进行投篮练习,随着命中率的增加,投篮自信心也会增加。
2.3 培养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能力
篮球比赛当中,是一个纷繁嘈杂的环境,干扰运动员进行投篮的因素也较多,如果想完成战术安排,或者准确地将球投进篮筐,就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对于注意力的提高,最后的方法是培养运动员的意识,如抢夺篮板球,不断地跑位接球等等。提高注意力的方法,关键一点要熟悉战术安排,对于在比赛场上马上要发生的事情,提前心理有预判。
2.4 加强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品质是人对于某一件事情坚持的心理过程表现。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顽强的意志品质是其最后取得比赛胜利的必要心理因素,篮球运动能量消耗大,拼抢程度激烈,随着比赛的进行,运动员的疲劳程度会越来越深。对于加强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首要做的就是坚定必胜的信心与信念,在思想中,认定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只要通过全队上下齐心协力的配合。第二就是要战胜疲劳感,越到比赛最后,运动员的体力消耗越严重,尤其是竞技体育来说,拼到底,就是为了一口气。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当中,除了模拟比赛高强度训练,还应该适当地加入抗压能力训练,对其心理素质进行培养,面对不同的比赛情况,要冷静地做出相应的判断,并且要果断行事,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出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最后取得理想成绩。
3 比赛中的调控
2.1 激发投篮训练的动机
平时要进行投篮基本功的训练,据相关报道,著名NBA球星科比,在每日的训练结束后,还要对自己进行投篮的训练,来加强自己投篮的稳定性。教练无论安排怎么样的战术,其动机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完成得分。教练在日常的战术训练当中,要为每一名队员制定相应的战术,使得球员在场上可以体验到自己的作用和价值,这样对于上了场之后,机会创造出来以后,必须进行投篮。有了这样一种意识,球员就会为了战术安排的最后一击,而进行投篮训练。
2.2 培养运动员投篮的自信心
3.1 赛前心理调控
在比赛前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调节,首先是通过激发运动员的斗志,教练员要强化运动员内心的目标,竞技体育实质就是取得冠军,通过取得比赛的胜利,而证明自己的真正价值,通过胜利,可以满足运动员的心理需求;其次是要稳定心态,不能轻敌,即使面对实力较弱的队伍,教练员要贯彻比赛的精神,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只要把战术内容都在比赛当中落实,即使输掉比赛,也不重要;最后是调节过高的比赛期望,每一支球队都是经历了三伏的炎热和三九的寒冷,付出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再加上管理层人员对队伍提出的名次要求,所以每个队员都渴望最后夺得比赛的胜利,但是在比赛中常常有难以预料的突发情况,就是黑马的出现,这时教练员就要调节运动员对于比赛的期望,在比赛中以平常心去对待,正常发挥就可以了。
3.2 赛中心理调控
赛中心理调控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是自我暗示,自我激励,面对对方猛烈地进攻,首先要做到的是不能自乱阵脚,要正确面对失误;其次是干扰对方,干扰对方不是违反职业体育道德规范,而是在一些防守当中,做到力量足,速度快,“死缠烂打”贴身防守,在一些篮板球、抢断球方面要出手快、狠、准。即使没有成功,对方也能感受到你猛烈的力量,心理也会为之一颤;最后是教练员的作用。场上可能会出现裁判的误判,对于误判发生,很正常,裁判要沉住气,不能将情绪通过不正常的手段发泄出来,教练员可以通过请求暂停的方式,先把队员叫下场,鼓励队员,并且制定出防守反击的战术。
3.3 赛后心理调控
赛后心理调控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个是胜利后的赛后心理调控:取得比赛来之不易的胜利,对于球队的每个人来说都是自豪的,在取得成绩时,不能沾沾自喜,要及时总结,得出胜利的原因,胜利的关键,要保持谦虚低调的风格,毕竟谦虚使人进步。另一个是失败后的赛后心理调控:对于失败,队员们不能气馁,要正确面对失败,同时也要进行总结,分析球队为什么失败,失败的原因,以及对手如何强大,要学会取长补短,失败有时候比成功更有意思,失败可以使球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会促使他下次在训练当中尽量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对于队员们成长来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4 结语
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较量,更多的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尤其在篮球比赛当中,篮球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每名场上队员都有根据实际情况,而产生相应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都会影响队员能力水平的正常发挥。有的队员名不见经传,但是往往在一些比赛当中的关键时刻脱颖而出,成为比赛胜利的“关键先生”。“关键先生”一定具备的品质,就是强大的心理素质。在平时的训练当中,教练员要安排一些心理素质练习,培养运动员坚毅的意志品质,使得队员成为运动技能与心理品质具备的全面人才。
[1]郑旗.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郭维民.篮球比赛环境对非职业运动员心理影响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报,2008(S2):133-134.
[3]林立新.篮球比赛运动员的心理调控[J].肇庆学院学报,2006,27(5):72-75.
[4]陈永清,陈国瑞.篮球运动员投篮技术的心理分析及训练方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120-121.
[5]周菊明.高校蓝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J].科学大众,2006(3):82-83.
[6]孙民治.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7]谢成超.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失常的原因及其调节方法[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8(3):98-99.
[8]李希水.浅议影响篮球运动员比赛的心理因素及训练方法[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3(2):70-71.
[9]王新胜,顾玉飞.竞技心理训练与调控[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