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选修课嵌入武术文化的应用研究
2015-12-05杨耀荣石韬
杨耀荣 石韬
(新疆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高校体育选修课中,武术选修课遭冷落和跆拳道选修课受热捧形成鲜明的对比,内外兼修,蕴含深刻哲理的传统文化在本土逐渐失去了应有的市场。一方面武术的发展应多借鉴学习并且思考跆拳道快速发展至今的原因;另一方面应借助跆拳道运用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 辨析跆拳道文化和武术文化的价值观内涵
中韩两国,地域相联、文化相通,韩国文化是借鉴中国文化并结合当地的文化和习俗所衍生而来。因此跆拳道的哲学思想的雏形源于儒、道等思想。道家的“虚静”和儒家的“重礼”都能帮助跆拳道练习者排除一切杂念,完善人格、健全精神。跆拳道运动中,礼仪的参悟过程是个人道德修养提高的过程。
武术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所包含的哲学理念和武术理论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积极指导意义。“尊师重道”是武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在习武者生活处世、择徒拜师、授艺习武、施武用武各个方面。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对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对先辈们的肯定和敬仰。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武术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条件。
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征及其形成特点
2.1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特征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表现在社会认同、政治态度、道德伦理观念等诸多方面。大多数学生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入党已成为他们的主要政治选择。集体观念强,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学习上刻苦努力,拼搏进去,期望自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日趋激烈的生存竞争。但也有少数大学生迷信权利至上,入党动机不端正。对集体持中性态度甚至对立态度。传统的政治化、道德化倾向以经济为基础的功利实用,崇尚价值主体的自我化。显示出强烈的“自我”意识,急功近利,轻理想、重实惠,缺乏远大理想。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庸俗化”的倾向,追求消费时尚,攀比消费和冲动消费。存在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节的现象,道德追求不强烈,道德修养不完善,缺乏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2.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特点
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和快速发展所提供的客观社会环境导致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可塑性强。然而改革的艰难复杂,社会的急剧变化,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大学生不得不去慎重选择一个正确、科学的价值目标,因此,在价值观的形成上有具有自觉性的特点。在现实利益的驱使下,当代大学生更关心眼前的事情,重现实,想实惠,鲜明的实用色彩是其价值观形成的又一特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许多大学生对社会认识的逐步全面,强调自我价值的同时又注重社会价值,吸收西方价值观念精华的同时又对注重对优秀传统价值观念的继承,具有鲜明的两重性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已由单一走向多元。多元化的价值特征与多元化社会格局息息相关,使社会生活变得五彩缤纷,但也可能引起社会秩序和思想的混乱。然而,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多元格局中不难看出,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仍居主导地位。
3 探析跆拳道选项课中嵌入武术文化的应用研究对大学生价值观积极影响
3.1 探析跆拳道文化与武术文化的相互关系
随着跆拳道在普通高校的蓬勃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一方面被跆拳道中漂亮的技术动作和精神礼仪所吸引,另一方面又希望了解本土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由于韩国从两千年以前开始从中国输入文字和书籍,并引进了思想文化和技术。所以韩国社会和中国社会之间在相互交往中形成了相互共同的文化意识。受我国古代儒家“礼”和道家“虚静”思想的影响,跆拳道不仅要求精进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对礼仪、道德修养方面的要求和遵从,其御敌过程也主张以柔克刚,动静结合。中韩文化的同源性是跆拳道在我国高校迅速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但与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相比,跆拳道似乎要单一的多,也正是这种单一的文化,为韩国跆拳道在中国迅速传播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2 探析武术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积极影响
武术不单是一项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其武术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蕴藏了深厚的哲学理念和人文精神,追求人的身心内外和谐是武术文化最根本的特征,将其纳入跆拳道教学中,不仅可以弥补跆拳道文化的单一,同时对增强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匡正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规范道德品质和养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具有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武术文化所体现的追求和谐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寻求共同发展;对仁义的理解和传承,可培养学生宽容、大度的心态,学会理解人、关心人和体谅人,增强大学生宽厚包容意识。武术文化心性修养理论,对调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
4 运用优秀的武术文化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对策。
4.1 构建基于武术文化培养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
将武术文化引入跆拳道选修课的课堂教育中,以传统武术的“内外合一”的哲学理念,“和为贵”的和谐人生观,道德至上的价值观,刚健有为等的尚武精神为内容,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形成教育合力,通过武术文化的积极思想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还要克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
4.2 优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新方法和教育新机制
首先,教师和学生要处于一个平等的主体地位,以武术文化为引领,通过主体间思想的交流沟通,进行必要的价值澄清寻求价值共识,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理念;其次,优化校园、家庭、社会环境,形成教育合力,以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再次,加强教师自身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知识素质能力的培训和交流。最后,借鉴优秀的价值观教育模式和方法,结合自身实际,优化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在价值观的认知、判断、分析选择能力,通过言传身教,努力提高大学生寻求价值观教育的主动性,不断深化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4.3 利用优秀的武术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
(1)树立“天人合一”理念,转变教育观念,突破陈旧的教育模式,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手段,达到使人全面发展的目地。
(2)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不断地加强教学方法研究,探索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体现课堂教学灵活性。
(3)因材施教,动态把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对策。
(4)重视情感熏陶,课堂教育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教育环节只关注学生的认知而不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缺乏与社会实践的有效联系,是导致传统的价值观教育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1] 任春燕.浅谈跆拳道文化内涵的挖掘[J].才智,2014(3):259.
[2] 王国志,王岗,吴志强.中国武术与韩国跆拳道的比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48-51.
[3] 马向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8):39-43.
[4] 王施萌.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以及现状分析[J].教育研究,2014(6):390-391.
[5] 张琳.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特点及其引导[J].科技创业月刊,2006(12):181-182.
[6] 周海波.试论武术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素质的影响[J].中华武术:研究,2013(8):54-57.
[7] 段卉.武术文化对大学生教育的价值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0(12):34-35.
[8] 张兴海.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目标体系及构建原则[J].思想教育研究,2012(5):93-96.
[9] 王凤玲.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方法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1):49-51.
[10] 柳杰.试议跆拳道与武术礼仪的共性与差异[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