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2015-12-05
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刘杰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重要观点,大学生的发展的同样应实现全面发展。思政教育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这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予以阐述。首先,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加强思政教育,最后,思政教育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展;大学生
思政教育工作在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这一重大议题中的作用,值得深入探讨。本文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如此论述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超越资产阶级旧社会的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每个人得到自由发展的社会,亦即,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发展是未来社会的特征之一。在这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也受制于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物资财富获得了极大丰富的社会中才能彻底实现。总之,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来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本质特征。而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准备阶段的社会主义阶段(也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样也必然地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达到相应的高度。
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政教育作为一种对受教育者思想的干预手段,其直接目的是实现受教育者思想上、特别是政治思想上的积极转变,从简单的政治心理上升到自觉、系统的政治思想,从模糊不清甚至含有错误内容的政治心理转变到清晰的、正确的政治思想。而政治思想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因素。无论是从古代对“德”“才”关系的论述,还是从现代对政治思想重要性的强调来看,一个大学生的发展是以政治思想的发展为其前提的。政治思想发展的方向决定了其他方面发展的方向、制约着其他方面发展的成就高低。有了正确而先进的政治思想做指导,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有了最可靠的保障。可以说,政治思想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同时,衡量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政治思想始终是一个头等重要的考虑因素。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长期规划,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已经实现了全面发展,这其中也包含了人的政治思想同样也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真正实现了“天下为公”、做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生产与分配体制必然地要求有具备了高度自觉而正确的政治思想的人来运转。因此,从长远而言,思政教育所担负的任务必然是培养这种能适应“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式社会的人。从中期来看,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预备阶段,虽然不能立刻要求人们达到共产主义社会中的高度,但也必须达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应的水平。思政教育在中期的任务,则应当是努力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人。
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加强思政教育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和相应的现实社会关系作为其物质基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当生产力水平和现实社会关系达到相应高度后,人就会自动地实现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结构的区分来看,社会可以分为两层,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之中,又可分为两层,即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政治思想、道德、文化等都在其中,而以政治思想为其核心。如果将社会当成一个大系统来看,社会的政治思想决定了思想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对其下的政治上层建筑起着制约的作用,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作为一个整体(社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着强烈的作用。从上述对社会结构的分析来看,要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必然地要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
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社会群体的意识却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即落后文化的侵蚀。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表明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不自动地带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只是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舞台。落后、腐朽文化的侵蚀之下的大学生是无法实现其自身全面发展,甚至与全面发展是背道而驰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完善理想、完善道德等方面着力。理想在人精神世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理想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指引性的作用。理想的强化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自觉抵制落后、腐朽思想的侵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当重点加强社会成员的理想建设,帮助人们树立其正确的、远大的理想,进而以理想引导人们合理的行为方式。其次,思政教育应该在完善道德方面下功夫。道德从其本质上来说,是行为的规范,从这一点来看,其与法律的功能是一样的。然而道德与法律有着重大的区别,即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其对人行为的规范与指导是以人对善恶的认知与态度作为依据的。而法律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外在的规范与强制。道德所包括的内容,按照人的社会关系类型可以分为家庭道德、公共道德、职业道德等三种类型。其中前两者包含了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在社会关系中的可能涉及的所有范围。因此,思政教育对于大学生的道德建设应该从这三方面入手。以家庭道德为基础,进而是公共道德。家庭道德之所以应该成为公共道德的基础,是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人最常生活于其中的空间。而且,中国儒家的传统伦理观认为,家庭道德的建设是其他更大范围内道德的出发点。儒家的这一伦理观正确而简易,影响深远,其对于家庭道德的重视应当得到当代思政教育的传承。
三、思政教育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之间的相辅相成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统一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是干预大学生思想的手段,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则是发展的终极目标。两者之间首先存在着手段与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是自动实现的,需要以合乎大学生发展规律的手段予以干预实现。这种干预不是对大学生思想自由的禁锢和扼杀,而是实现大学生思想自由的积极干预手段。通过思政教育,使得大学生能够摆脱错误思想的泥沼,从必然王国逐步进入自由王国。所以说,思政教育是实现大学生自由发展、全面发展的积极干预的工具。思政教育是教育的一种。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样,作为教育中专门对受教育者政治思想层面进行干预的类别,思政教育同样是社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手段、工具。
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目标与条件。思政教育是对社会成员思想发展方向的引导。对于思政教育自身的发展而言,教育什么人、教育到什么程度、教育成什么样,这些问题决定了思政教育自身发展的水平。而人的全面发展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随着思政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不断进化,人的发展越来越朝向全面发展迈进,也就是说,人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这种新的事实也为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课题与作用对象。思政教育者们必然不断地适应发展了的受教育对象,深入研究发展了的受教育对象们的新的思想状况、政治思想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如网络等),开发出新的实施思政教育的理论以及在此理论指导之下的教育方式方法、手段等。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5.
刘杰(1979—),男,讲师,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教师,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