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破定式思维 提高教学质量——谈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思想基础

2015-12-05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陈根红

办公室业务 2015年5期
关键词:职业高职教育

文/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陈根红

我院在进行了三十多年的高专和五十多年的中专办学中,为国家培养数以万计的社会英才,其间管理层和教师做了大量有益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毋容置疑的。凡曾经在湘环工作过的职员和就读的莘莘学子每个无不打上精英教育的络印,在这种办学背景下形成的知识、经验、习惯,架构成固定的倾向,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已经是根深蒂固,绝不可更改也不容更改的教条了,于是乎,他们用精英教育的模式审视大众化教育,用学科型教学方法来对待高职教育教学。他们十分钟情于精英教育时期学科型教育模式并且利用学科型这一固定的教学模式为新形势、新特点下的教育舞墨挥毫。由于这种思维定式,新的办学类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很难溶入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份上。这不是几个人、一部分人,而是整个湘环人所面对的事实,这又是在高专向高职教育制度变更过程中从事教与学的双方所必须面对又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审时度势跳出框框看世界

(一)职业教育造就经济强国。从世界经济形势看,经济腾飞最快和最强的正是职业教育办得十分红火的国家。从世界经济发展经验看,职业教育为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作出了惊人的贡献,甚至被称为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社区学院是美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美国的社区学院数量已经超过1200所,学生人数已近500万,学校数量占全国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一。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形式。美国全国职业发展联合会新任主席达瑞尔·卢佐所说,“全球的企业主越来越需要的技能培养不是传统的4年制高等教育就能给予的。”

在德国,“双元制”是其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其职业教育成功的核心因素。所谓“双元制”,是两个教学地点,两个施教主体。其中一个地点是企业,另一个是学校,每周在企业的实践教育学习时间为3~4天,每周学校里的理论教育时间为1~2天。两种教育的主要任务有分工,理论教育侧重专业理论来辅导和提高学员在企业中的实践培训成果,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的任务。并且在德国社会的就业条件来看,这种“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成为其国民就业的必经程序。

(二)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需要职业教育。教育部部长周济2006年11月13日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现阶段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在人才。人口多,有13亿人口,这是中国最大的特点,如果人口普遍素质低,那么就是沉重的负担;素质高,就是丰富的人力资源。所以目前当务之急就是加强教育,把人口素质提升一个档次,这样才具有人力资源的优势,才能进一步的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据统计,截止到2001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为681万,农村失业人口700多万人,约占当年全国12.76亿总人口的10%,再加上每年新增800万左右的劳动力,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家庭收入。可以说,中国未来5~10年最大的风险不是金融危机而是就业。“增长优先”的理念已经开始向“就业优先”转变。一方面,我国的剩余劳动力数量约为2个亿;另一方面,高素质特别是熟练的技术工人又极为紧缺。所以,高职教育应当以这样的市场需求为依据,扩大办学规模,降低入学门槛的同时,适当接收失业、下岗人员,充当就业人员职业培训和基本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推手。总之,“职业教育体系应当开放,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向青年学生开放,而且向在职的、失业的以及处于边缘境地的群体提供培训与再培训”。

(三)我国经济的振兴呼唤高职教育。截止到2006年,高等职业院校的数量也有1100多所,其学校数量、在校生数量、招生规模均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各类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却没有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而增加,这还得问责于高职教育发展过分追求量的发展。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就业的形势。目前,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明显制约了先进工艺设备的广泛使用,并直接影响到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从产业结构及其发展趋势上看,从第一产业过渡到第二、三产业如通信、金融、采购、技术服务、中介服务等需要大量的技术生产、服务性的职业人员,而这都离不开高职教育的支持;从我国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看,解决“三农”问题依靠科技,而科技的获取既是农业技术的提高、农业人才的培养等,这些都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发展。另外,从国家对职业教育也非常重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十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的4项“服务”: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开发服务。

二、转变观念突破定式思维搞改革

我院从1997年开办高职到现在,就如何办好高职教育在全院教职工中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转型,这有认知的问题,更有观念僵化的问题。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因此教师的观念转变是学校的重点,特别是从高专转变成高职的我院更显得重要。

当前,影响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四个,一是观念陈旧,二是体制障碍,三是资金缺口与债务压力,四是教学团队综合实力,但最关键的是观念更新与思想解放的任务十分艰巨。只有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教职员工的大团结,才能实现内涵建设的大发展。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我院内涵建设的力量源泉与精神动力。同时还说,针对我院实际情况,下一阶段解放思想、观念更新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也就是要拆除四堵围墙。一是拆除计划经济的围墙,二是拆除小农意识的围墙,三是拆除小市民意识的围墙,四是拆除办学类型问题上思维定势的围墙。抛弃学科化、体系化、重知识传授轻品质培养,重“学”轻“术”的陈腐偏见。

拆除这四堵围墙首先要有人人投身教学改革的意识,在从事三十多年的高专教育中,就是把普通本科的教学大纲拿过来使用,现在办高职教育在做法上基本是沿用过去高专的做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背离了高职教育要造就一线操作应用性人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要树立真正的高职教育观,一是要真正认识到高职教育只是高等教育的不同类型,而不是高等教育最低层次。作为一种类型,高职教育就不是本科教育的简单压缩,也不是中专教育的“发面”。二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每个教师都要从学术本位、学科本位的教学观中解脱出来,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意识,使每个教师真正认识自己所承担的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第二要有十分浓厚的改革氛围,专业技能是由很多知识点和单项技能架构而成的,其知识点和单项技能又贯穿在相关的课程和教学环节中,师资队伍不仅是实现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关键,更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因此,作为教师就要率先垂范,在实践中学习,养成勤学为精的习惯,在构筑自身的双师型上下功夫。“双师型”不仅仅是对教师个人的要求,也是对师资团队的要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由本专业领域承担教学任务的整体“双师型”师资团队来完成。因此,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必须:一是要有学术“领头羊”即学术带头人,二是要有一支有奉献精神、有吃苦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的专业教师队伍。在实践中学,首先就得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在实践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同时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和教学法以及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建立适应高职教育需要的在实践中教学、校企合作的方式和方法。

第三要有强有力的制度约束,要研究制订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管理机制,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培养方案,真正使教师在氛围中感到有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教育质量的高低,教师的素质是最关键的因素。教师的教学素质主要体现在学科专业知识,条件知识和教学情景设计能力三个方面。在高职教育中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不仅要有特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要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修养和价值观念,同时还应具备对背景知识以及对教学情境的驾驭能力。

三、总结

综上,从历史上别国职业教育的成功发展与我国现在的职业教育的现状对比来看,我国的职业教育状况还处在起步阶段,发展是任重道远,所以不容松懈。

[1]朱文富.日本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1998.

[2]汪华,孔康伟.论我国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观[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3]刘京辉.第二届国际职教大会对我国职教教学改革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0(7).

[4]贺武华.廖明岚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观念转型[J].职业技术教育,2005(28).

猜你喜欢

职业高职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