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生导师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及制度设想

2015-12-04时政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积极作用导师制本科生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是一个全新的高校培养制度,该项制度在国内外诸多高校进行过实践。事实证明,这种人才培养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的。本科生导师制在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特色,因此,适时地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创新性设想,是更有针对性的实现其效果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积极作用;制度设想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一、“本科生导师制”基本情况

(一)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简介

导师制最早出现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的新学院,并广泛运用于研究生教育,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应用于牛津、剑桥等高校的本科生培养。为强化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世纪末以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一批高校在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探索过程中开始尝试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二)国内高校探索

考察借鉴:

1.考察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导师制度建设:南师大法学院本科生导师制一般每个导师每届指导学生不超过3人。导师从一进校就分配。导师负责本科生四年期间的学业指导、选课、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2.考察苏州大学导师制建设:苏州大学医学部于2010年9月制定出台了《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苏州大学导师制的特点是立体构建,点面结合;导师制以第二课堂教育为核心内容;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切实做好本科生导师制工作。通过开展“争做学生思想和学术引路人”主题活动、教师节师德师风建设倡议签名、关爱家庭困难学生爱心捐款,在认真履行导师职责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

二、“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计划

(一)学院政策

1.组织领导:为了深入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学院可以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统筹本科生导师制相关工作。

2.导师选聘、培训与配置:选聘——导师工作手册——交流与培训——配置。

(二)实施计划

1.确定导师10人;制定导师工作手册;导师培训;考察学习。师生互选。

2.宣传导师制,在学院网站上介绍导师基本情况。

3.学生进行志愿填报并服从调配,每位学生最多可选择三名导师;学院按照约1:5的比例,按照学生志愿和导师选择予以安排。

4.开展职业规划普遍性教育与职业倾向的测评;学生拟写职业规划设计书;导师结合大学各阶段的特点,指导学生制定、初步实施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方案及大学学习规划。

5.初步评估导师制运行效果,总结经验。

6.学生毕业离校,导师继续监督、指导所带学生落实规划,全面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进行就业指导等。

(三)考核评估与奖励机制

导师考核——导师制度实施效果的评估——奖励机制,学院应建立了激励机制。

三、“本科生导师制”的创新点设计

(一)创新点

1.教育理念的创新:本科生导师制蕴含的教育理念是:通过导师与学生自由、密切的交流,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和工作能力培养,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的发展目标。

2.培养模式的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其宗旨在于增加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让本科生充分接触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师,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结合,严格管理与人格感化结合,创造集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于一体的教育机制。具体的创新体现在:学习学术方面。导师制试行班级学生在大一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形成了对专业学习的学理上的良性循环模式。该模式的主要表现即:阅读、思考、再拓展阅读、再思考、写作;生活社交方面。导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主要通过分阶段、分主题的交流促进学生生活、社交方面的能力;职业规划方面。职业规划目标逐渐清晰,未来方向趋于明确;职业预期明朗,富有自信心;思维开阔,勇于探求职业规划实施新措施与新路径;持续优化专业学习方法,紧扣职业规划目标;监督机制完善,互助机制成型。

3.导师制机制创新(导师篇):本科生导师选聘机制—师生配对机制——保障与激励机制——导师工作考核机制——导师工作培训交流机制——学生定期申请调换导师机制。

4.导师制机制创新(学生篇):试点班级职业规划监督制度(试行)的建立——职业规划书档案化,形成职业规划电子档案——建立研究性、实践性团队,突出导师引导下的专业化团队建设——学生对导师评价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童淑萍,李惠玲.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临床带教的实践与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07(4).

[2]谢应东,陈丽丹.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和探索——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英学院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3)

作者简介:时政,男,1983年生,汉族,副教授,理学博士。单位:成都大学基础医学与护理学院;研究方向:肿瘤药物筛选。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积极作用导师制本科生
浅谈雾霾与经济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