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5-12-04刘丹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德育小学语文

【摘要】德育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德育不能仅仅靠思想品德政治课,要广泛地渗透到各学科中,才能实现德育全面化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语文作为小学的主干学科又是渗透德育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希望能为小学生的德育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一、目前小学语文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1.德育观念缺失,德育渗透意识淡薄。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小学语文课教学,大多只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品德教育,更是缺乏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智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不可忽视,但是作为教育核心内容之一的德育,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来说,更不可忽视。而现在很多教师都缺乏德育观念。即使教师有想要努力教好学生的意识,并在实际教学中努力地去落实好每一个环节,但却往往不知不觉中忽略掉了德育的渗透而只注重知识传授,唯分数至上,忽略了学生的道德体验,造成德育渗透目标缺失。

2.德育渗透方法不当。因为目前语文德育渗透更多的是教师的个人教学行为,缺乏系统的方法指导,在渗透过程中更多的是随意性、无目标、无计划。教师不懂得渗透的规律与方法,只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机械、单调的灌输大道理,不联系生活实际,没有在知识与德育之间、生活与德育之间建构紧密联系的桥梁。

3.德育渗透形式僵化,真实性不足。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更多的考虑是从课程目标的需要,而不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这就造成了有些教师敷衍工作,本着完成课程任务的单一目标,让课堂教学浮于表面,虽然课堂形式多样、气氛热闹融洽,但其活动却缺乏真实性,脱离了教与学的本质,让教育活动成了表演和作秀。而且渗透的德育内容与教学之间并不存在多大的关系,反而让学生缺少了真正的投入体验与思考反馈,这也背离了德育的初衷,让德育所追求的感悟和体验变为空谈。

(二)课程方面

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道德生活脱节,德育意义开发不足。相比于课改前,虽然新课改后的语文课程资源中增加了德育资源的比重,丰富了德育内容。然而,尽管现行的课程中提高了生活资源的比重,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选取的生活片段未必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真实生活场景或事件,未必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所以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也并非易事。并且,语文课程的编制一般受时间的制约,几年改编一次,教材内容相对封闭,没法实时更新,课程内容的德育意义开发不足。且缺乏现实性,与学生实际道德生活脱节,使得学生的头脑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构成了两个互不相关的个体。

(三)德育渗透的评价机制不健全

我们一般的教学评价都喜欢用分数的量化形式来衡量,但评价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效果,却不能够用单纯的数字来比对。如果采用计分量化的方法来评价德育效果,学生接受德育会变得功利化,并会让德育变得肤浅,学生更不会真正认识德育的功效并产生发自内心的道德情感,长此以往,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都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达不到课堂渗透德育的目的。而怎样对德育渗透的效果进行评价?很少有老师关注这个问题并专门制定德育渗透的评价机制,学校领导也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关注语文知识的教学状况,对德育落实的状况和德育身体的评价也缺乏相应的管理。学科中德育渗透的评价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的对策分析

(一)教师方面

1.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教师的德育意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师最关键,要认真履行《教师法》规定的教书育人任务,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现代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所以,要切实转变教师观念,让其认识到德育渗透工作与学科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科教学是渗透德育的绝佳方式,德育渗透也能促成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同时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德、知、体、美全面发展。

同时,学校和教育有关部门也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对教师进行德育培训,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与责任感,激发其教学热情。

2.选择恰当的德育渗透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若想产生良好的德育效果,则需要教师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德育方法。如若德育渗透的方法不恰当,就无法很好的链接知识与德育,结果会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德育功能的发挥是否完全。相反,如果德育方法运用恰当,学生更易接受德育内容,也会有更深的体悟与感受。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细心钻研教材,在知识与德育之间建构正确的桥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联系生活实际,选择恰当的德育方法,让德育渗透真正落实到语文学科中,充分发挥德育的育人功能。

恰当的德育渗透方法有情境熏陶法、体验感悟法、榜样示范法、说服教育法、实际锻炼法、活动强化法等。当然,德育渗透方法的选择也要具有针对性,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选择适当的方法。

3.提高语文教师的德育渗透能力。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德育渗透能力,就应在日常教学中深入解读新课标,准确把握德育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根据语文学科特色和学生特点挖掘德育资源,并进行适合语文学科特点的多元化形式的、真实性的渗透。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环节,在指导朗读中、辨词析句中、入情入境中、写作分析中渗透。让学生体验、感悟良好的道德思想,从而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此外,还要注意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教师的日常行为对小学生的成长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日常言行,采用人格感化法和榜样示范法,引导学生“见贤思齐”。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变训斥式为疏导式,对学生采用情感激励法,保护学生的敏感心灵,促进其道德情感的提升。

(二)课程方面

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德育内容的选择与开发要将系统性和针对性相结合、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高尚性与基础性相结合。首先,不能“假”“大”“空”,课程编制者要及时更新语文课程内容,挖掘有新颖、有价值的道德生活资源,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同时课程内容的开发也需要编写团队的努力,注意吸收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经验。这样可以尽可能地让各学科内容的德育意义得到充分的开发,让一线教师与专家结合,有理有据让“学术有余而实践富足”补充语文课程的德育资源。其次,优化德育主题的课程化活动,选取的德育内容要具有现实性,要具有说服力和价值性。内容上强化德育的重要性和实效性,选取那些最能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典型事件,选取学生感兴趣、易接受的内容,内化道德规范,同时也要尽可能压缩那些超越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让课程中的德育内容真正发挥其情感陶冶的作用,落实全面育人的目标,促进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最后,还要增强德育的和适应性、针对性和未来性,只有富有弹性的德育内容结构才能适合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

(三)健全评价机制

“德育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情感与理智交融的教育活动,其艰难性与复杂性是其他性质的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为保证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有效开展,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与评价机制。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表现和日常行为,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与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评价与奖励机制,并注意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重视学生的品德内化。采用过程性评价,教师主动渗透,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强化品德践行,注重对实践环节的评价,把对学生的品德要求实实在在的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并注意观察学生行为,千万不能止于教育者的空洞说教和学生道德的信誓旦旦。同时,为保证德育渗透的全面有序开展,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与组织机制,把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成效纳入教学常规检查中,并突出“德育渗透”的内容和比重,以促进教师“德育渗透”观念的形成和高尚师德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鲁洁.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冯文全.德育原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3]冯文全.教育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刘丹,女,山东济宁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1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论。

(编辑:刘影)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德育小学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