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概念阅读观

2015-12-04贾蕾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解读教学理念

贾蕾

【摘要】陶渊明提出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这一思想被后人广为接纳,不仅广泛应用于人们实际生活与读书学习中,对人们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还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它是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理念。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内涵的深刻解读,对它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功能与应用做出了详细说明, 指导着教师与学生新概念阅读观的形成。

【关键词】不求甚解;解读;教学理念;新概念;阅读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初中语文八年下册第五单元里的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中,作者陶渊明表明了其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除了这一大主题外,细读文章不难从文中捕捉到许多小的学习方法及处事原则。其中有一点是,我认为作为中学生或者整个人生阶段在参与到阅读这一重要活动的时候都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那就是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二、“不求甚解”内涵解读

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一生淡泊名利、好学不倦、学识渊博,虽然在生活中贫困潦倒,但是他精神上充沛、饱满,他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好读书、性嗜酒,他一直过着真性情的生活,怀着对生活返璞归真的渴望、对官场名利的蔑视,洋洋洒洒地书写了无数令人赞叹的诗篇。

即使是这样一个“读书破万卷”的伟大诗人,精力也总是有限的,他提出了“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阅读思想,这不仅是一种读书方法,还包涵着深刻的生活寓意。这句话并不是倡导人们读书时囫囵吞枣、断章取义、马虎大意,而指的是读书不讲究强记所有内容、深究其中深刻含义,自己暂时不能理解的地方可以稍微放一放,不必追根究底,要顺其自然;若是带着这样强制的任务去进行阅读,可能会事倍功半、劳神伤体,达不到理想的阅读效果,甚至会严重影响对阅读的兴趣。

我们应该对这句话的含义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首先,广泛阅读是一直被倡导的学习方式,从阅读中,我们获取大量的文化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深度与广度;还可以陶冶情操,获得不同的生活乐趣与人生体验;书中的内容对我们日常行为与道德品质会产生一定的约束,直接影响到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因此,阅读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塑造有着很大的影响,每个人都应该重视阅读,把阅读当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就是所谓的“好读书”。

但是我们要重视阅读的方法,好的阅读方法能够提高阅读的速度与效率,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量,并发挥阅读的作用,所以要如何有效地发挥阅读的作用呢?陶渊明的阅读思想就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涉猎广泛的书籍,逐渐培养自己对读书的兴趣。对自己感兴趣的相关书籍花时间去理解与深究,咬文嚼字、求其甚解,自己难以理解的书籍与内容可以先搁置一边,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日益丰富的阅历与思想也许会告诉你答案,没有必要死缠不放,这样既浪费了时间,也会逐渐减弱你的阅读兴趣,我们要合理地进行有效阅读,让阅读对我们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东方书城》央视节目中,著名杂文家陈四益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观念做出了阐释,“对于不感兴趣或者完全读不懂的书籍可以先不读或永远不读;味同嚼蜡的书籍可以先不读或永远不读;炒得火爆的书籍可以先不读或永远不读;关于天才培养的书籍可以先不读或永远不读。”[1]“不求甚解”在具体的读书方法上可以概括为通读全文,意会大意;对于感兴趣的反复品读、琢磨;当生活中用到以前读过的内容时,应仔细查阅复读。文化知识浩如烟海,但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要想在一个领域有所成就,我们不能本末倒置、吹毛求疵,而应该顾全大局,避轻就重,这为陶渊明的“不求甚解”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

三、“不求甚解”在阅读教学中的内涵与应用

目前看来,我国中学生学业繁重,能支配的课余时间稀少,所以导致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严重不足,而在学校语文课上由教师引领着针对性地去学习课本上的文章就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对于中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我们也可以借鉴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思想与理念。“不求甚解”作为一种阅读教学策略并且客观地存在,那么如何在阅读训练中把它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呢?

(一)“不求甚解”在阅读教学中的实例

语文阅读教学主要侧重对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与技巧的提升,通过目标性问题的反复阅读达到基本的阅读效果,让学生领悟文章所表达的主旨大意,锤炼语言的组织与概括能力,培养对语文的感知力与洞察力,提高全面的综合性语文素养。

语文课本中文章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有的通过表现真实而复杂的生活,让学生感悟生活百态,对生活有一定的积极认识;有的通过对细腻情感的捕捉与描述,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感知,对人情冷暖有基本的认识;有的通过山川美景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的乐趣,并为优美语句的写作奠定了基础。不同内容且类型丰富的文章都是通过文字来进行表达与阐述的,反映着作者的思想与一定的社会现象,对中学生来说都是间接的生活经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并不能对文章以及作者的情感与思想进行精准的定位与解读,甚至有些文章只对内容与思想进行了模糊的描述,过分深究或者以偏概全可能会造成对文章的曲解。因此,“不求甚解”就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例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一诗中,前两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如将这两句生硬地翻译为“满怀着浩浩荡荡的离愁别绪,在白日西斜的傍晚离开京城,吟咏着诗句策马扬鞭,指向东边的故乡,从此远走天涯”,虽然准确而到位,但是对学生广泛而深刻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志向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将文字的模糊表意功能弱化,制约了学生领悟力和感受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去表达他们读完这两句的感受,他们体会到了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情,也可以用合作、探究的形式,结合创作背景去分析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培养了不依赖文本去组织语言的能力,同时对作品的背景及作者本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这些能力比起能准确地翻译一句古诗的能力要重要得多,对于学生今后更高一阶段的语文学习及阅读能力的提升都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2]。

(二)“不求甚解”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应更加重视与包容不同学生不同的个性与思考,尊重每个学生答案,并倡导多元化与丰富化的阅读答案,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主动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融入阅读课堂中,提升对阅读理解的兴趣。“不求甚解”并不是指对文章的阅读没有任何的要求,毫无限制、放任自流,让学生没有任何阅读目标,导致学生产生囫囵吞枣的阅读方式。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老师应扮演好带领与引导的角色,引领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充分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对于难以理解或者完全看不懂的地方采用“不求甚解”的方法进行消化,也可以向老师与他人请教和提问,不能完全限制学生在阅读时的方式,给学生充分的理解文章的空间,给学生创造更多阅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对于中学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而老师在学生对阅读兴趣的提高上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因此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将激发、提高学生兴趣作为教学核心。学生利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不断阅读、充分阅读,可以提高自己对阅读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为以后生活中积极、良好的思想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新课标中有规定:语文阅读课程中所传达的思想与文化内涵能给中学生带来丰富的人生与精神体验,语文阅读文章在选材上也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内容在价值观上有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把握阅读文章的价值与作用,采用不急于求甚解的阅读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的会意与感受,强调侧重整体的阅读方法;摒弃逐字逐句去深究的阅读习惯和不留疑难的苛刻阅读目标,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充满创造力的阅读环境,逐渐培养对阅读的兴趣,真正地达到“好读书”。

(三)“不求甚解”在阅读教学中的内涵与意义

“不求甚解”从阅读的角度来说,可以促进中学生阅读的广泛性与大量性。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大量的阅读经验的累积有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质的飞跃。由于中学生身份的特殊性,在有限阅读中需要达到学习与阅读的两方面的要求,不仅需要从文章内容获取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与阅历,提高语文阅读的综合素养,还要通过阅读进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并且获得人与社会的认知能力,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获得与提高[3]。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解剖文章内容,完成大量具体问题的模式应该被摒弃,基于中学生的年龄、阅历与认知,新课标中对中学生阅读的要求只停留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层面,给学生创造出自由的空间发挥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作为主要导向,对文章语句的具体意思不必做出深层的分析与理解,尊重学生思维的广泛性。语言学习并不是指吹毛求疵,而是应该在大量文章的语境中长期领悟、积累出来的,而“不求甚解”为阅读教学提出了很好的方法,增强了学生进行广泛涉猎的可能性,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提高阅读水平,有利于整个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

“不求甚解”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文章内涵的理解与思考上,有利形成对文章的整体感悟与体验。文章是由一些段落组成的,而段落是由字句组成的,但是并不是理解了每字每句就可以对文章主题内容与思想有认知。

“不求甚解”提倡的是一种自主的阅读方式,有些学生会依靠自己以往的经验进行阅读,我们不能完全否决这种阅读模式,但是这种方式给了我们一定的思考。阅读文章都是建立在生活与实际当中,与实际脱节的文章并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对语文阅读的学习,中学生应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情感,阅读过程中肯定会对其中的场景、意境产生或多或少的代入感,这些都需要生活阅历与真实的体验去感受与理解。而过度的分析往往会造成对文章感悟的影响,我们不能单纯因为做题任务而进行阅读,而是要靠自己的情感、思想与作者产生交流与共鸣,以此形成自己宝贵的生活经验与人生

感受。

中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在新课标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教学上更重视对学生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几年,教育研究者对阅读教学进行了多种方式的研究与考量,并且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而“不求甚解”为阅读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念与思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不求甚解”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自主与探索学习的能力,并且充分发挥了阅读真正的价值,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探索,有利于中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持续提高。

四、总结

“不求甚解”在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当今经济与教育的发展赋予了它新的时代意义。“不求甚解”所提倡的阅读思想为中学生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具有不同角度的意义与内涵。希望老师将“好读书,不求甚解”很好地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并进行不断地摸索与实践,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与价值,为中学生健康、自由的新概念语文阅读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成瑀.语文教学的儒道之辨——从“不求甚解”说起[J].语文学习,2002(3).

[2]潘俊亮.阅读教学既要“不求甚解”,也要“咬文嚼字”[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1).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解读教学理念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钢琴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浅议课堂教学与管理的体会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