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光相映 疏影托波

2015-12-04赵晓燕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动态生成策略方法语文教学

【摘要】语文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课堂,竭尽所能,让自主、互动等元素进入语文课堂,侧重教材点面整合,提升教学艺术性,关注学生动态发展,以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

【关键词】语文教学;动态生成;策略方法;课堂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更加注重自我认知的独特体验,凭借想象、借助文本,通过反复诵读、相互讨论来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寄托的情感。语文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课堂,对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给予足够关注,让自主、互动等元素进入语文课堂,提升教学艺术性,以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

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知识体系,侧重教材点面整合,关注学生动态发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在高品质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一定是热情投入的,思考一定是渐次深入的,合作一定是和谐有效的。

一、氛围:鼓励自主表达

课堂要达到生动的效果,就要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语文教师要清楚自己在课堂上只是学习者、欣赏者、促进者,要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表达权还给学生,让他们乐于学习。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呼唤、鼓舞。”正是激励、唤醒学生的一种艺术和谐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使学生将学习活动视为自己的需求,渴望倾诉,渴望交流,这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明理”“激情”“导行”,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心为之牵,神为之动,情在不言中”。如教学《美丽的西双版纳》时,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以强烈的听觉和视觉冲击,于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课堂效率。课堂开始由宣传短片导入,唯美的画面、悠扬的乐曲,别样的风俗让学生先入为主,西双版纳如此神奇,如此美丽,吸引学生到文中一探究竟,学生情不自禁进入情境氛围。这种相机引导,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提高了认同感,学生身临其境,于无形中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自然就表现为课堂上的畅所欲言,语文课堂一下子就灵动起来,就充满生机了。

二、追问:启发深层思考

课堂追问比任何讲课技巧都要重要。对于易懂的和难懂的知识,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把对学生的分层了解、思维引导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及时适时的追问会让学生品出“平淡语句中的非同寻常之处”。教师要懂得自学对学生探索的意义、追问对学生思维的价值,课上尽量少说,让学生多说,耐心等待,让他们说出困惑,说出震撼,说出激动。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自由阅读、合作讨论、分析交流,产生质疑心理,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提出有梯度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促使自己深层思考,如教学《马说》,学生经过讨论提出如下疑惑:马的遭遇如何?马怎么会有如此遭遇?在此基础上再追问“食马者”是如何对待马的?作者韩愈只是为了告诉我们马的遭遇吗?这样学生就理解了作者托物寓意的写作意图。这样的语文课堂中,学生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在品读、分析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进而获得对文字崭新的诠释。

三、生成:提倡多元解读

语文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有针对性地运用创设情境、心理换位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大胆尝试,把语文知识与生活常识重新组合,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不仅拓宽思维,更让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课堂的第一重境界是构建有效教学的课堂框架。追寻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就必须多下功夫,研究教材,构建知识和思维的体系,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切入点,有的放矢,别出心裁地处理教材,鼓励学生通过议论交流完成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散文教学一般倾向于赏析感悟,让学生欣赏的同时在悟中思、悟中得,从不同层面解读、思考会更有深度。如教学《蓝蓝的威尼斯》时,既引导学生品悟,又尽量从单纯的悟中跳出,总结概括出写作方法,提醒学生更多关注行文构思,不仅懂得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懂得怎样的选材布局能成为优美的、值得阅读的好文章。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过:“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激情。”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尊重和信任学生,学生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就会非常幸福。教师要真正理解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无痕教育,要把表扬和欣赏播撒到每个学生心间,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多倾听,多信任,完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高效对话。

从思维规律来看,人的思维具有多向性,教材中往往只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我们不妨利用反向思维,为学生提供另一种拓宽思维的方式,让学生去感知、想象、发挥。从这个角度出发,语文课堂可以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想象力,在揣摩作者写作目的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感知分析能力。教师会教、善教,学生会学、乐学,“水光相映,疏影托波”,让初中语文课堂散发出浓浓的诗意的语文味。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赵晓燕,1973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工作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动态生成策略方法语文教学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微
指导学生英语预习摭谈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