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列宁的职业教育思想

2015-12-04张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列宁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张华

摘 要: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将职业教育放在工人运动、文化教育、生产建设的交汇点上进行考量,形成了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列宁强调要坚持职业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将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相结合,坚持党对教育的领导权;强调职业教育要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目标,为无产阶级政治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强调要确立职业教育的唯物主义路线,将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必须重视综合技术教育,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列宁职业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业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列宁;职业教育;综合技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以近、现代科技进步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和创新的时代背景。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劳动者,已经不再是分散、孤立的小生产者,而是有着自觉劳动热情、科学技术知识底蕴、分工合作的劳动技能、规范化劳动纪律的新型劳动者,这也就成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培养目标。如果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职业教育的探讨还更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话,列宁则是紧密联系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职业教育思想。列宁从批判资本主义职业教育体系入手,根据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现实要求,在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做了诸多论述,形成了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职业教育“不能不联系政治”

职业教育“不能不联系政治”,是列宁对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深刻揭示,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政治立场的关系,是列宁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列宁的这一思想,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职业教育“不能不联系政治”是对资本主义职业教育“不问政治”深刻批判。资产阶级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标榜其职业教育“不问政治”,而是纯粹从“爱”、从“发展个性”出发。列宁指出,资产阶级的所谓教育“不问政治”是“资产阶级的伪善说法”{1}。实际上,任何时代的教育都是与政治紧密相关的,资本主义社会也不例外。首先,对沙皇俄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推广职业教育是出于满足资本主义和地主阶级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劳动人民的福利。这就是资本主义职业教育最大的政治。在资产阶级创办的职业学校中,与其说资产阶级在教育广大工农子弟,倒不如说是资产阶级在培养自己的奴仆。正如列宁所说:“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2}因此,资产阶级对工人只是进行简单、快速地训练,使他们能够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其次,资产阶级还在职业教育中对工人阶级进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灌输,使工人习惯于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考虑问题,把“发家致富”、“遵守规则”作为人生信条。最后,资产阶级所谓职业教育“不问政治”是为了让工人远离马克思主义,阻碍工人阶级追求自身的解放。列宁指出,“自发”的工人运动只能导致“工联主义”,资产阶级通过收买“工人贵族”,实现对工人运动的控制{3}。因此,列宁鲜明的提出职业教育“不能不联系”政治的观点,就是为了揭穿资产阶级所谓教育“不问政治”的虚伪性,为社会主义职业教育指明正确的方向。

第二,职业教育“不能不联系政治”要求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十月革命胜利和无产阶级政权建立后,列宁及时将教育与无产阶级政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联系起来,彻底改变了资本主义职业教育的性质。他从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政治紧密联系的观点出发,指出:“在各方面的教育工作中,我们都不能抱着教育不问政治的旧观点,不能让教育工作不联系政治。”{4}因此,要“把学校由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工具变为摧毁这种统治和完全消灭社会阶级划分的工具”{5}。职业教育联系政治的主要做法,就是在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政治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学生理解苏维埃俄国的发展战略,理解自身的使命,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推进作用,真正使社会生产服务于人民的需求;才能充分发挥劳动者的潜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培养新一代又红又专的劳动者,确保职业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列宁要求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与无产阶级政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劳动者摆脱作为资产阶级牟利工具的悲惨命运,使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今天在资本家的支配下工作,明天在武装工人的支配下会更好的工作”{6},使职业教育摆脱资产阶级的束缚,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第三,职业教育“不能不联系政治”要求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原则”。列宁指出,社会主义职业教育要保证自己的方向和特色,从而从根本上区别于资产阶级的职业训练,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对职业教育的领导权,在教育机构的工作中首先应该公开承认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原则{7}。党的政治领导原则体现在人事工作上,就是要把发现、使用和教育团结职业教育专家作为检验党的工作的标准。党组织要帮助职业学校的教师开展工作,大力提拔工作认真负责、教学质量好的教师,及时总结、介绍和参考他们的工作经验。党的政治领导原则体现在教学工作上,就是要领导职业学校的教师全面审视教学内容,把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广泛传播共产主义思想有机结合起来,要培养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骨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职业教育院校要开设“普通课程”。列宁亲自列出了“普通课程”所包括的具体科目:共产主义、通史、革命史、1917年革命史、地理和文学,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成为职业教育中的必修内容{8}。党的政治领导原则体现在青年工作上,就是党组织要积极联系、教育职业院校的青年学生,使他们成长为受过现代教育、有着先进知识、能够改变俄国落后状况的建设者,而不是仅仅在学校里读几本空洞的共产主义书籍和小册子的吹牛家。教育青年要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把共产主义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并贯彻到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去。

列宁关于职业教育“不能不联系政治”的思想提示我们: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职业教育要实现从资本主义性质向社会主义性质的转变,其中的关键在于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只有通过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确保职业教育的正确政治方向。要把职业教育搞好,必须不断完善和改进党的领导。正如列宁指出的,教育系统的领导不能空谈所谓的“共产主义领导原则”,而要深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多做些实际工作,努力成为懂教育的内行,才能将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真正推向前进。

二、职业教育“首要目标是发展青工教育”

职业教育“首要目标是发展青工教育”,是列宁对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深刻揭示,是列宁职业教育思想的又一重要内容。

第一,“发展青工教育”是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内战留下的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列宁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恢复生产、建基立业的重要举措。十月革命之后,整个俄国都开始有序推进工业、农业、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各个国民经济部门都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列宁认识到,只有从根本上改造整个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工人职业学校,才能为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目标提供重要前提。但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对的是百废待兴的局面,社会主义全面改造困难重重,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造也面临着巨大的阻力。为了彻底打碎旧教育机构,列宁决定在统一的科学和思想原则上建立新型职业学校,在教育人民委员部下成立职业教育总局,将分散的职业学校合并集中由教育人民委员部统一管理{9}。这就为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推行提供了组织基础和物质基础。列宁明确要求,职业教育总局的一切工作,都要“从首先发展我国青工教育并使这种教育有具体方向这一合理愿望出发”{10}。只有扎实培养一代代有文化、有技术、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才能真正实现无产阶级政治目标、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通过培养大批具有一定劳动技能和严格劳动纪律的青年工人,就能迅速恢复生产,支持国内战争,改善人民生活,为国家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赢得时间、赢得主动。所以,列宁将“发展青工教育”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职业教育明确了基本的工作方向和抓手,迅速建立起适应国家需求的职业教育体系。

第二,“发展青工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客观需求。列宁认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富强,都必须发展教育。列宁在俄共(布)关于教育的决议和一系列讲话中都一再强调,应把对群众的教育工作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联系起来;苏维埃国家的教育工作应适应国家中心任务转向经济建设这一新形势,应使人们认识和理解,必须把教育工作提高到新的阶段,以保证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列宁强调,经济建设依赖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在于“提高居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和“提高劳动者的纪律、工作技能、效率、劳动强度”{11},这都依赖于职业教育体系的作用。在1918年的《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这一纲领性文献中,列宁指出,提高劳动群众的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是恢复国家生产力这一头等重要任务得以完成的最重要的因素{12}。我们知道,劳动技能、熟练程度、劳动的集约化和劳动组织的改进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复兴。加强无产阶级年轻一代的职业培训,源于列宁的一个重要的革命理论:工人阶级在对社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争取共产主义理想的斗争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承担起一项任务:向工人阶级队伍输送积极的、政治上成熟的、有熟练技能的青年工人。

列宁这一思想,要求我们把职业教育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建设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职业教育必须以提升服务国家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各项能力为根本要求,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职业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所坚持的一贯思想,它体现了现代生产和现代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列宁关于职业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既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也明确了开展职业教育的基本方法,是列宁职业教育思想的又一重要内容。

第一,“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职业教育事业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而在职业教育中,只有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将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真正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将和教育相结合,从而保证多方面的技术训练和科学教育的实践基础。”{13}列宁在《民粹主义空想计划的典型》一文中进一步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与学习和教育的有机结合仍然是生产力发展要求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必然推论{14}。列宁这一思想,不仅反映着现代教育的根本特征,而且符合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的必然规律。因此,他第一次将这个原则贯彻到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实践之中,为社会主义职业教育规定了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第二,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推进现代生产与科学技术共同发展的关键环节。现代生产建立在科学技术最新成果的基础之上,科学技术也依赖于现代生产的物质成果和现实需求。而联系现代生产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环节就是现代职业教育。所以列宁强调,只有把教育事业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将现代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推到新的高度。首先,只有把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将最新科学技术前沿发展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列宁指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15}。列宁指导制定了《俄罗斯电气化计划》后,马上要求将其作为包括职业教育院校在内的全部学校的教材{16}。他认为这样才能迅速实现产业转型,增强国力。列宁也非常注意将最新的管理学理论加入到职业教育的内容中去。1922年叶尔曼斯基出版了著作《科学组织劳动与泰罗制》,列宁觉得这部著作对泰罗制的介绍非常好,就要求将这本书“当作各职业学校和一般第二级学校的必修课本”{17}。其次,只有通过职业教育,现代大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新问题,才能转化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需求、新动力,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列宁要求,职业教育总局“要利用每个设备较好的工业企业和农业企业(国营农场、农业实验站、好的农庄等等;发电站等等)”{18},把这些工业企业和农业企业运行中的问题吃透,及时反映到科学技术战线上来。列宁用“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作为关键环节,把现代生产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目标,也是列宁为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事业设定的主要目标。首先,列宁考察了教育与劳动相分离所带来的负面后果。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旧知识分子 “懈怠、大意、马虎、草率、急躁,喜欢用讨论代替行动,用空谈代替工作,干什么事都是开一个头但又半途而废”{19};而劳动者也存在诸多缺点,“同先进民族比较起来,俄国人是比较差的工作者。在沙皇制度统治下和农奴制残余存在的时候,情况不可能不是这样”{20}。列宁强调,旧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存在的这些问题,是教育与劳动相分离而导致人的畸形发展,更是私有制条件下统治阶级轻视劳动、将劳动人民工具化带来的恶果。其次,列宁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他提出了“普遍的生产劳动同普遍的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要求所有的人都应担负参加生产劳动的义务,也都要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最后,列宁认为,只有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他指出:“青年团员应当利用自己的每一刻空闲时间去改善菜园工作,或在某个工厂里组织青年学习……只有在劳动中同工农打成一片,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21}只有真正实现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使青年工人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掌握娴熟的劳动技能,具备不断发展的潜力,实现素质全面提高。

列宁关于职业教育一定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提示我们:现代职业教育要抓住教育和劳动的结合,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不断转变和调整,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产业建设、服务城乡统筹、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要不断推动职业院校、企业、政府、研究机构的合作向深层次发展,实现教育与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四、职业教育必须“以综合技术教育为基础”

职业教育必须“以综合技术教育为基础”,反映了列宁对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注,是列宁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清醒地看到,依赖于一定分工体系的职业教育,很容易使受教育者陷入到单一分工中而成为片面发展的人。因此,要大力发展综合技术教育,使一定年限以下的受教育者能够充分打牢文化基础,发展多方面的天赋,同时在科技活动、生产劳动中得到一定的锻炼,为将来的职业教育打下基础。

第一,综合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分的教育阶段。列宁对综合技术教育的设想集中体现在他起草的《俄共(布)党纲草案》之中。他认为,综合技术教育与一般的职业教育有所不同,更加强调基础性,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综合技术教育是从理论和实践上熟悉一切主要生产部门,熟悉生产的最一般的科学原理,它要求学员能使用和掌握一般的最常见的劳动工具和技能{22},所以,不能用职业教育来代替综合技术教育。在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制定了电气化计划后,列宁提出当时的综合技术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实施电气化,并且认为这项任务必须立即实行,刻不容缓。这一主张主要是针对当时存在的两种错误倾向提出的:一种错误倾向认为经济困难,缺乏条件,采取拖延态度;另一种错误倾向认为要用单一的职业教育代替综合技术教育,使学校过早专业化。他明确指出“根据马克思,根据我们俄国共产党的党纲”,把“立即过渡到综合技术教育”规定为“必须绝对执行的任务”{23}。少年儿童在综合技术教育中培养了劳动的兴趣、劳动的习惯,掌握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展现一定方向上的天赋,就为之后的职业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综合技术教育要为职业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列宁不仅提出了综合技术教育的设想,并且更为关注综合技术教育的实施,使综合技术教育为职业教育奠定基础。列宁判断,20世纪初现代工业生产进入了以电力为基础的新时代。为了适应这种形势要求,苏联的综合技术教育必须包括:关于电力的基本概念;关于机械工业中运用电力的基本概念;关于化学工业中运用电力的基本概念;关于俄国电气化计划的基本概念;以及关于农艺学的基本原理等。列宁总结道:“‘综合技术教育不要求一切东西都教,而是要教一般现代工业的基础。”{24}列宁还就当时的生产条件,明确指出了实施综合技术教育的具体途径:包括参观学校附近的电站,举行一些有实验的讲演,做一些只有用电力才能做的实习作业;参观办得不错的国营农场和工厂;动员全体工程师、农艺师、全体大学数理系的毕业生,作关于电力和综合技术教育的讲演、指导实习作业的讲演、巡回讲演及其他工作;设立关于综合技术教育的小型博物馆、展览车、展览船,等等。列宁要求,主管苏维埃俄国的职业教育总局,“应当特别注意更加广泛地,有计划地吸收所有适当的技术人员和农艺专家来参加职业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的工作”,充分发挥技术专家在传承科学技术知识的作用,充分利用经济企业和经济设施进行综合技术教育{25}。少年儿童在综合技术教育中培养了热爱劳动、钻研技术的价值观,学习到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和协作能力,这就为之后进入职业教育阶段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第三,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角度审视综合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综合技术教育思想,可以说是列宁的劳动和教育相结合思想的具体化和实在化,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列宁所设想的综合技术教育是在义务教育(或者普及性教育)阶段,即在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实行的技术教育,主要是推进青少年学习与生产相关的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培养青少年热爱劳动、热爱科学、投身生产的态度和技能。职业教育将在青少年17岁之后、进入生产实践时开展。但是在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内战中,大量工人加入红军,劳动力严重不足,苏维埃俄国不得不把综合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界点提前到15岁{26}。有些党员论证说,职业教育从15岁开始是合理的。列宁强烈地批评这种观点,指出这种论证是违反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精神的。缺乏必要的综合技术教育,就会过早地将青少年推到狭窄的职业分工中,就难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紧急情况下缩短综合技术教育的时间、提前开展职业教育,不过是权宜之计,是为了战胜敌人、巩固革命政权做出的牺牲。回到经济建设的“常态”,还是必须增加综合技术教育的时间,充分开展科学技术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发掘青少年多方面的潜能。所以,我们要站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高度,处理好综合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列宁强调综合技术教育的思想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在职业教育中发展关键能力(即劳动者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基本能力)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列宁关于在综合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人文知识劳动态度的思想,有助于我们把握职业教育中培养关键能力的问题。因此,加强综合技术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诚信品质、发展潜力、学习能力、团队精神、融合程度和创新精神,使劳动者更好地适应工作组织的变化、适应职业结构的变化、适应未来预见到的市场需求的变化。

综上所述,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职业教育思想,并不断将这一思想推向前进。其中,坚持职业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将“青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贯彻教育和劳动相结合原则、将综合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等等,构成了列宁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他不仅对此做出过精辟的论述,还制定了各项有力措施,建立了一系列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机构,使其与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建设结合起来,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现代新型产业人才,为苏维埃俄国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7}。列宁职业教育思想是他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习、研究列宁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我国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注 释:

①④⑥⑦⑨⑩{11}{16}{19}{20}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页,第170页,第40页,第172页,第383页,第343页,第97页,第343页,第59页,第97页。

②{21}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46页,第358页。

③⑧列宁:《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19页,第140页。

⑤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765页。

{12}列宁:《列宁全集》(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169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273页。

{14}{24}列宁:《列宁论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26页,第230页。

{15}列宁:《列宁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13页。

{17}列宁:《列宁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10页。

{18}列宁:《列宁全集》(第3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10页。

{22}列宁:《列宁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398页。

{23}列宁:《列宁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08页。

{25}{26}列宁:《列宁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26页,第325页。

{27}傅俊荣:《苏联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回顾》,《苏联问题参考资料》1987年第6期。

On Lenins Though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Hua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leading Russia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Lenin always combined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the workers movement and culture education and construction,and formed rich thought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e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insisting the right political direction and partys leading righ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combining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with culture education. He emphasized that we should set cultivating socialism builders as the ai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e emphasized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materialism route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combine the vocational with education and labor. At last,he emphasized we must develop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education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Lenins thought of vocation education has an important guide value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Lenin;vocational education;comprehensive technical 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责任编校:文 一)

猜你喜欢

列宁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拉美有多少“列宁”?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纪念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