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口单招班作文素材积累的典型化及多用性研究

2015-12-04张献雨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对口单招作文素材

张献雨

【摘要】对口单招班学生普遍存在怕写作文的问题。怕写作文,究其原因,是因为作文素材积累少且陈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借助阅读,但是中职生又存在着阅读时间少,不会阅读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素材积累的典型化及多用性方面做针对性的研究。

【关键词】对口单招;作文素材;典型化;多用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江苏省对口单招班学生在素材积累上存在主动性差、阅读时间少且不会阅读的毛病。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口单招班学生大都过三点一线的生活,课务繁重。比如我所任教的市场营销班,在高三除了语数外三门主课外,还有五门专业课程,我班学生经常开玩笑说上厕所都要带着书。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进行阅读。根据我所做的调查,90%的学生很少进行课外阅读,而仅有的阅读也是通过手机的形式集中在言情、神魔、修真等方面,往往关注故事情节而忽视理性分析。

一、素材的积累应注重典型性和多用性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在对口单招作文写作中取得好成绩,要有“水”写,有“活水”可写。这个“水”既是学生通过生活掌握的素材。这也是《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要求。针对对口单招班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素材的积累首先应注重典型性和多用性。

素材积累的典型性是建立在对口单招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上的。所谓典型性,即所选素材在某个话题内要有代表性。如同前文论述,江苏省对口单招作文命题在价值取向上倾向学生个体的成长感悟,特别是倾向于个体的追求及成功,并且要求考生要联系生活,联系社会,抒发真情实感。

多用性是建立在素材的多义性的基础上的。所谓多用性,即所选某个单一素材在多个话题内都可使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一座庐山,不同人的眼中风姿却不一样;同样一个素材,不同人也有不同的看法。正如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把文辞比作品物,在不同人的手里有不同的功用。同样的素材在不同人的手里有不同的用途,可以有不同的指向。如果对素材进行恰当而必要的整合,可以让素材和论点相互对接,融为一体。这就是要求学生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活学活用,举一反三,注意素材的多用性。

对口单招班的学情是素材积累的典型性和多用性的前提。正如上文的分析,在对口单招班这个特殊的教学环境中,由于学生语文素养差,阅读时间少,阅读层次低,缺乏分析素材的能力,这就更需要教师在写作教学活动中发挥引导作用,主动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的积累和分析。但是语文老师面对的却是作文课时少、任务重,且写作素材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这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并尽可能地提升学生对素材的理解程度,这需要我们在素材的典型性和多用性上下功夫。

二、案例说明

在对口单招作文命题价值取向的指导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成为笔者首先选择的素材。

第一,这些优秀人物的事迹都非常平民化、草根化,并且在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符合高考作文命题作文要贴近生活的要求。以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为例,入选的有支教教师,有在麻风村助学的台湾媒体人,有卖羊肉串助学的维吾尔小贩,有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等等。央视等媒体进行了充分的宣传,他们的事迹几乎人人皆知,深入人心。

第二,这些人物的事迹虽小但都震撼人心,容易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符合对口单招作文命题考查学生真情实感的要求。比如支教的夫妻教师胡忠、谢晓君夫妇,舍弃成都富庶的生活,到川边一所福利学校担任支教老师。学生联想到自己身边无数个老师在购置了私家车的条件下,还想方设法入城任教的现实,不禁有着切身的感受。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决定,真正的完成需要多大的勇气,又有多少个普通人有他们的那种气魄与慈爱之心。

第三,这些人物的事迹都体现了社会对追求、成功、爱、美的评价标准,体现了社会的正能量,符合对口单招作文命题所弘扬的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比如杨善洲,身居高位却不为家人牟利,退休后没有躺在功劳簿里,亦没有安享晚年,而是开荒造林。20年后又把价值8亿元的林场完完整整地交给国家。

第四,这些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可以多角度解读,符合素材的多用性特征。还是举杨善洲为例,从人生追求的方面,可以提炼出人生最大的追求是奉献以及人生的追求在于坚守内心的精神家园,从成功的角度可以总结出成功需要克服困难、摈弃诱惑、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从为政来说是严于律己等。

按照对口单招作文命题价值取向选取了典型素材后,想让学生真正做到使用自如,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我一般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先把选定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其中一位的事迹油印发给学生预习,然后要求同学朗读颁奖词,以一句话概括人物事迹。

第二步按照对口单招作文命题价值取向这个大的指挥棒,把学生以小组为单元,讨论可以从这个先进事例中提出哪些论点,然后以组长为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即为何可以提出这个论点。

第三步分析同学们提炼出来的论点,进行点评。点评以对口单招作文对立意的要求为标准,即观点要明确新颖深刻,能贴近生活等。通过共同分析,提高学生对论点的认识水平。

第四步要求学生根据大家列出的论点,自己任选一个,然后对素材进行适当的分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开阔学生想象的空间。比如杨善洲的事迹,我为同学们设计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如果你作为一个普通人,你赞赏杨善洲的行为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杨善洲的亲人,你赞不赞成杨善洲的行为,为什么?如果你同样也是一个国家干部,你赞不赞成杨善洲的行为,为什么?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加深同学对素材的了解。

俗话说“兵不贵多而贵精”,写作素材也是如此。对典型素材收集和整理并不仅仅为高考收集素材,而是教授学生选材及分析素材的方法,有了这些素材作为基础,写作自然才能成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对口单招作文素材
关于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
如何指导高中学生积累与内化作文素材
对口单招提高专业技能课堂效率的一些思考
培根固本,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高职教育中针对“对口单招学生”教学改革的探索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电子装配技能操作中的技巧运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浅析高中作文素材的积累与整合
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策略研究